哑巴大伯是我老三奶的儿子,一辈子没有说过一句话,还整天叭叭叭地跟别人比划个不停,见人就笑,也不知道他在笑什么,哑巴大伯比我父亲大十七岁,是父亲的堂哥。

论家缠万贯人丁兴旺,似乎跟我们家不沾边,论哑巴光棍家徒四壁,我们家把能把贫穷表现得淋漓尽致,天衣无缝。

闲话老家散文大全(哑巴大伯的一生)(1)

哑巴大伯除了不能说话,智商和身体没有一点儿问题。

甚至我都觉得他的情商也高于别人,那个年代,好好的人还找不到媳妇儿,更何况不能说话是人很大的缺陷,每个人都觉得他娶媳妇没戏,再说哑巴一般都会遗传,谁会冒着下一代哑巴的几率去赌这一局,就这样,大伯到了三十好几还是光棍一条,独自一人。

哑巴大伯心灵手巧,又有上进心。

街坊邻居的请求帮忙他都是尽心尽力,如果不让他说话,你根本不知道他是个残疾人,别人只要张口说话,他就能看口型猜出八九不离十,有外人不知道当面说他是个哑巴,他马上就不高兴,别以为他听不见就能随便说,他看口型比你的耳朵听的还清楚。

闲话老家散文大全(哑巴大伯的一生)(2)

爷爷说,有一段时间他好像得了魔怔,天天往集市上跑,后来才知道他看上了剃头师傅的手艺,那个师傅看他是个哑巴挺可怜,就告诉了他剃头的一些事情,实际上就是师傅不说大伯也看了个八九分,师傅说了就得遵守师傅的规矩,师傅说过只要他还健在这个集市上就不能有大伯的摊位,师傅死了可以,大伯连连点头同意。

大伯买了工具,没人愿意让他在头上试刀试手艺,家里的老三爷和爷爷,二爷几个老伙计成了他最忠实的顾客,他让每个长辈的头上都流过血,也让每个人的头上都有过伤疤,好在以前的老头儿头上都戴着白手帕,带上去什么也看不见。

说来也巧,哑巴大伯剃头的手艺练得成功还没有半年时间,那个集市上的师傅就病倒了,师傅也是个好心人,让他的儿子来通知大伯去集市上他的那个摊位继续自己的行当。大伯没有先去剃头,而是买了好多礼物去看望了他的师傅,还在病床前给师傅行了迟到的拜师大礼。师傅去世后,又披麻戴孝把师傅送到了人生最后的归属地。

闲话老家散文大全(哑巴大伯的一生)(3)

从此,哑巴大伯的人生开始逆袭。

那年月,谁家都不好过,大伯是个光棍,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刚开始等于是初来乍到,就像现在门市开业也会有促销打折活动什么的,大伯更直接,开业半个月没有收乡亲们一分钱,就当是给大家白白干了半个月的活儿,其实这样对大伯的名声是有一定好处的,他就像是会做生意的老板,顾客都愿意买他东西是一样的道理。后来大伯开始收钱了,还是按照师傅的收费标准,不过大伯比他师傅会做生意,也可以说是厚道吧,有钱的就给,不够的也行,实在没钱的也会给剃头,大人领着孩子,大人的那份收了,孩子的那份不要钱。有人说他好,有人说他傻,还有人说他有心机,自己这样做生意搞得别人没活儿干,说什么的都有,大部分人都说哑巴深明大义,有善心,谁要是不服气也可以对穷人免费。

人总是会记好的,不收钱的顾客感激不尽,总是会想着办法报答恩人,有时给大伯拿两个包子,有时给大伯端碗汤过来,大娘的到来可是多亏了这些人,大娘的男人年纪轻轻就死了,留下她和两个孩子,那个年代但凡家里有一口饭吃都不会选择再嫁人,何况还带着两个半大小子,见大伯这么能干又好心,又见大娘带着两个孩子的生活步步艰辛,想着两边说合下来没有什么问题,结果两边一问,大伯怕大娘嫌弃他是个哑巴,大娘顾虑大伯愿不愿意接纳这两个孩子,大伯遇到的顾客真是个好心人,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这件事,大娘和孩子找到了依靠,大伯从此也不再是光棍儿,幸福的日子向前进,向前进。

闲话老家散文大全(哑巴大伯的一生)(4)

大娘嫁过来,什么都没有嫌弃,跟公婆挤在三间的小破房子里,跟邻居也是和睦相处,还给哑巴大伯生了两个聪明的女儿,值得庆幸的是两个女儿没有遗传大伯的哑巴基因,实属一件幸事。

哑巴大伯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腰包自然一天比一天鼓,五年后,在我们村盖起了最漂亮最宽敞的房子,正堂屋一排就是八间,父母两间,自己两间,儿子一间女儿一间,还有两间留着给大哥娶媳妇儿,大哥二哥虽说不是亲生,但是大伯给他俩的父爱一点儿不比亲生的差,别家的孩子都早早退了学,给家里增加劳动力,大伯没文化,孩子要是不好好学习,哑巴大伯就会叭叭叭地在那儿叭叭个不停,还用手上下左右的比划跟他们讲不上学的悲剧和上学的道理,大哥二哥都知道是因为什么意思,只能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听叭叭叭的声音,感受着这份特殊的亲情。

闲话老家散文大全(哑巴大伯的一生)(5)

在哑巴大伯的鼓励和支持下,大哥二哥都顺利地上完了高中,大哥考了个军校当了兵,在部队干了一辈子,落户到了内蒙,职位也一直在往上升,现在可能也快退休了,最近几年一直没有听到关于他们一家的消息,二哥高中毕业考了医科大学,按照大娘的意愿回到了县里,经常见到,就在我们的县医院当医生,我要是有点儿头疼脑热的就给二哥打个电话,让他给分析分析病情严不严重,二哥总是哭笑不得地回应着我的话:“小妹,我是县医院内科主任,不是你的私人医生,你的这个情况跟你嫂子讲吧,她完全有能力解决你的所有问题”,哈哈,开玩笑,我早就买了药吃了,只是想打个电话而已,嫂子一个小学老师水平怎么还能解决病人的问题?

我们村子里以前有一种不成规定的习俗,就是人死了剃光头(这里指的是男人),意思是干干净净地来,干干净净地走,自从哑巴大伯当了剃头师,这个活儿再也没有请过第二个人,别人都收钱,大伯是免费,这是他做人的原则,是他对乡邻乡亲的最后的尊重,哑巴大伯的这种为人处世也受到了全村人的尊重。

闲话老家散文大全(哑巴大伯的一生)(6)

走在大街上碰见哑巴大伯了,就用叭叭叭来跟他打招呼,若是别人还以为是嘲笑人的行为,对于哑巴大伯那可是深入哑语的交流。

哑巴大伯给人剃头一生,晚年的时候走不动了就不去集市上摆摊了,但是老顾客找到家里也要让他给剃头,像爷爷和二爷的头几乎让大伯给剃了一生,他只比爷爷小了五六岁,但是爷爷和二爷的头都属于他的“开国元勋”,免费一生,正常来说,他跟爷爷二爷都是同龄人,又是陪伴一生的老伙计,还是同姓的本家人,这种关系收钱根本不是大伯的风格。我想这大概就是没钱的年代最铁的关系吧!

零七年爷爷去世了,一六年二爷去世了,今年正月疫情期间哑巴大伯也追随而去了,真是应了那句话: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两个哥哥主张的是不能来的不要来,能不来的就不来,不能不来的就少来。一句话就是不要给自己找病毒,不要给政府找麻烦。

那一天,我去了,天气特别冷,北方的平原上空笼罩了一层厚厚的雾,戴着手套和口罩,谁也没有多说话,家里也没有安置伙房做饭,就怕有聚集性传染,就连上礼金也选择了微信支付,我们都说好了,生气归生气,都不准哭,有哭就有拉,有拉就有身体接触,有身体接触就有病毒的可能,就这样,上坟的路上静悄悄,到了坟上只有大伯的儿女在哭,其他的人都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闲话老家散文大全(哑巴大伯的一生)(7)

大伯走了,走得很安静,可我总觉得缺了点儿什么,又说不清,说年龄吧,大伯已经九十多岁了,在村子里算是高龄,说遗憾吧,大伯一生除了不能说话,没有一点儿遗憾,有儿有女有妻子陪伴一生,说子孙后代吧,大伯的四个孩子都过的挺好,没有一个贫穷,并且大伯家的两个儿子还为家族挣得了出人头地的名声,贫穷的光棍家族在他们家第一个翻了身,第一次在村里扬起了眉头挺起了胸。

哦,哦,哦,我想起来了,大伯什么都不缺了,只是我们欠了他一个风光的排面,隆重的葬礼,欠他没有把灵棚搭到大街上,这么高的年龄,对全村这么好的一个人,也没有跟父老乡亲做一个告别的仪式,遗憾终生,虽说不能用“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句话,但是可以用“生为家人,死为疫情”来概括哑巴大伯的一生。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