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遍地秋霜寒,正是捕鱼时!

今日的天气有些凉,起床就能闻到江风中的水腥味!一轮火红的日头从山墙那边升起,正是下河捕鲈的好天气!

我姓李,大名李春,四邻八舍都叫我“春哥儿”,这个名字还是俺爹用十斤鲜鱼,央村里的老学究给我起的,说我是春天生的,叫李春再好不过了。

渔家傲秋思中借回雁峰的典故(春后银鱼霜下鲈)(1)

我总觉得这个老先生是骗我家的鱼吃的,要是夏天,是不是要叫李夏?秋天叫李秋?可谁叫他懂书文呢?嗯,儿子今年也三岁了,是不是该请隔壁的范秀才给儿子也起个名?

我一边胡思乱想一边穿好衣服,给身边的儿子拉了拉小褥子,这家伙,虎头虎脑的,象我!爹已经起床了,坐在院子里,喝着老烧,面前是一碟炸得金黄鱼干、十几颗花生米,一盘切成细丝浇了酱汁的芥菜丝。

爹打了一辈子渔,现在年纪大了,也被这水气浸出了老寒腿,每天早上喝点小酒的习惯还是没有改!我李家世世代代在松江边上讨生活,传到我这已经十几代了!

院里搁了一盆水,水温正好,我胡乱洗了面,又在脸上、手上抹了些猪油膏。在水边讨生活的,都用这个,不然江风能把脸吹裂了!

我的浑家也是出身渔户,两家算是世交,十六岁嫁过来之后,收拾家务、侍候老人,还给我生了个大胖儿子,这小日子过得那个美啊!

我的早饭已经准备好了,一大碗黏米粥、两个肉馒头,一块咸肉,另外还有两角老烧!出渔前喝点酒,是我们渔民世世代代的传统,喝完了身子暖和。

渔家傲秋思中借回雁峰的典故(春后银鱼霜下鲈)(2)

匆匆吃完早饭,我跟爹打了个招呼就出门了,小六、王三也差不多同时出门了。我们都是打小玩大的伙伴,家里都是渔户出身,长大以后也是各自接了家里的活计,在这江上当起了渔户。

旁白:

人类捕鱼,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仰韶文化的遗址发现的人面鱼纹盆,就有着鱼的身影,而在人类的岩画、壁画以及早期反映人类生产生活的艺术作品中,以捕鱼为主题的画作比比皆是。

《淮南子原道训》说:“夫临江而钓,旷日而不能盈罗,虽有钩箴芒距,微纶芳饵,加之以詹何、娟嬛之数,犹不得与网罟争得也。《太平御览•八三四(晋周处)风土纪》载:“罾,树四植而张网于水,车輓上下之,形如蜘蛛之网,方而不圆。”唐颜师古注解:“罾,鱼网也,形似仰繖盖,四维而举之。”

鱼类味道鲜美、蛋白质丰富,是非常优质的蛋白质来源,在远古时代就是难得的美味。人类捕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到少一万年以前,捕鱼的方式却没有太大的变化。大致是叉取、钓捕、笼捕、网捕,或者是“竭其水、获其鱼,择大而放小”。

为了从水中获得食物,人类不断地改进工具,从骨质的鱼叉、鱼钩,到青铜制作的鱼叉、鱼钩,曾经是人类最早使用的捕鱼工具。

渔家傲秋思中借回雁峰的典故(春后银鱼霜下鲈)(3)

宋代邵雍写的《渔樵问答》:“钓者六物:竿也,线也,浮也,况也,钩也,饵也。一不具,则鱼不可得。”

在仰韶新石器时代出土了多枚骨质鱼钩,并且有了防止鱼逃脱的倒刺。到了商朝,人类进入青铜时代后,则有了更为锋利的青铜鱼具,铁制作的鱼钩,是汉代以后的事了!

《淮南子原道训》说:“夫临江而钓,旷日而不能盈罗,虽有钩箴芒距,微纶芳饵,加之以詹何、娟嬛之数,犹不得与网罟争得也。”

钓鱼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捕鱼方式,但也有着效率低、作业面小的难点,聪明的人类发明了网捕方式。最早的鱼网是用麻、葛、藤等纺织成的,相比钓捕,收获量有了显著的提升。

中国早在周朝时就已经制作成罟网,在春秋时代,“纲”“坠”开始出现在渔网上,渔网的出现是渔业史上变革性的发明,仅靠打鱼的收获就足以确保一定的生活所用,催生出了一门新的职业:渔夫。

渔家傲秋思中借回雁峰的典故(春后银鱼霜下鲈)(4)

我和冯鱼牙的恩怨

来到江边,渔码头上已经有十几个伙计在了,站在最前面的那个大汉,叫冯泰,他是我们湖口村的鱼牙子。

“鱼牙子”有个外号叫“日不落”,辰时和申时他准时来到渔码头上,主要做两件事。

辰时来时,他会将城里的酒楼的订单带来,各个渔家按照自己的捕获能力,认领“渔筹”,例如二十斤、三十斤、例如鲤鱼、喜头等,这就是今天的活计了。到了申时,他会带着木桶,将鱼按大小、斤两分好,送到下了订金的酒楼。

“鱼牙子”从不下水打渔,却比我们挣得银子要多。冯鱼牙是县里师爷的亲戚,所以能够管了我们这片水面。凡是在这片水面上吃这碗饭的,卖鱼都得经他的手,鱼价也是他说了算。

私下卖鱼给酒楼,是要被处罚的,轻则半月没有渔筹,重则封船收网,大家都不敢违背,因为鱼牙子都是有官府在后面撑腰的。

渔家傲秋思中借回雁峰的典故(春后银鱼霜下鲈)(5)

前些年,上一任鱼牙子拼命压我们的鱼价,又提高价格卖给酒楼,一年下来低进高出竟然能挣出三进的院子,我和小六、王二带头闹了一次,事情闹大了,那个鱼牙子的“官帖”被收走,那冯泰趁机拿下了这个渔码头的管事权。

这冯鱼牙人倒不坏,就是有点贪,每次不给他点好处,它就挑三拣四,一会说鱼不新鲜,一会说鱼太小,着实令人厌恶。

旁白:

宋朝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包括商贸等有了极大的发展,宋朝是封建王朝历史上的盛世巅峰,社会财富、富庶程度居历朝之冠。而宋朝的烹饪也是集前朝之大成,炸、煮、炖、煎、蒸、炒等诸般技法,已经与现代无异

蔡条《铁围山丛谈》:“天下苦蚊蚋,都城独马行街无蚊蚋。马行街者,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盛处也。蚊蚋恶油,而马行街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故永绝蚊蚋。”

尤其是宋太祖取消了宵禁之后,宋朝的饮食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仅汴京一城,人口超过了百万,有酒楼六千余家,一到夜间灯火通明、人声嘈杂,炒菜的油烟把蚊子都熏跑了!

在宋朝之前,很多老百姓每天只吃两顿饭,直到宋朝才开始有了一日三餐,显然,夜间这一顿是最为重要的,忙了一天的人们,急切需要找个地方喝点小酒、听听曲子,放松一下。

渔家傲秋思中借回雁峰的典故(春后银鱼霜下鲈)(6)

而苏常一带,既是产粮中心,又是漕运所经,更是纺织中心,其人口之繁盛、酒肆之繁华,比之汴京不遑多让,而大兴于天下的淮扬菜,更是国宴首选!

繁盛的饮食业,对味道鲜美的鱼的需求也大大增加。每日食鱼竟然达到了两千余斤,如此数量之大的需求,酒楼显然不可能有精力去码头挑选,专业从事鱼买卖中介的“鱼牙子”顺势而兴。

“牙”是一种相当古老的职业,最早起源于牲畜交易,他们熟知市场价格波动和货源变化,专门为买卖双方提供信息、说合交易,从中抽取佣金。

自春秋之后,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各个行业越来越细分、商品的地域流通不断加强,“牙子”也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并且根据商品交易品种,分为马牙子、羊牙子、茶牙子、果牙子等。

能够从事“牙子”职业的,都是由当时政府任命的,但是这并不代表“牙子”只要有关系就能够担任。“牙子”必须具有丰富的经验,能够靠眼力识别出货物的好坏档次,定出合理的价格,不然就是蒙骗客户。

渔家傲秋思中借回雁峰的典故(春后银鱼霜下鲈)(7)

“牙子”有了“牙帖”,有了赚钱的门道,却依旧要向官府纳税,并且还要有抵押,如果出了“质量事故”是要负责任的。除此之外,要想当好“牙人”,还得有手腕、能打、够精明,不然如何镇得住这帮走南闯北的商人?

走到江边,我看到了自己的渔船。这条渔船是我花了大价钱定做的。俺们大宋,造船最为出色的要数泉州港,据说他们造的海船,以巨木为龙骨、大帆臣桅,能够远至南洋。我这条渔船,就是松江府的泉州师父造的!

造船要数柏木最好了,木质坚韧,入水不腐。那造船的木头,是从山里伐来大木,沉入水中,让木质变得柔顺沉实,不裂不曲,据匠师说三年之后再出水曝晒数月,才能够锯成大板造船。

《舟过安仁五首•一叶渔船两小童》宋朝•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去船厂领船时,我放了两万响的挂子鞭,然后顺流而下,闻着船上新鲜的桐油味,别提多高兴了。船长七丈,中间有篷子可以躲避雨雪日晒。船中间有渔舱,与江水连通,捕来的鱼就放在这儿,可以养数天不死。

有时候,碰到鱼价不理想,或是那“鱼牙子”压价太低,我们还经常把鱼养在舱里,养个数天才卖出!只是这样一来就得守在船上过夜,好生辛苦。就靠着这条船,我风里来,雨里去,日子一天比一天美!

渔家傲秋思中借回雁峰的典故(春后银鱼霜下鲈)(8)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来到江边,那冯鱼牙看到我,老远就招呼:春哥儿,你可来了!奇怪,今天他为什么这么热情?

那冯鱼牙倒也没有隐瞒,秋天鲈鱼肥美、肉嫩汁滑,许多来酒楼吃饭的都点名要上一道清蒸鲈鱼,眼见这鱼的价格一路上扬,比起一个月前,价格已经上涨了五成。

《世说新语•识鉴》: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命驾便归。

要论天下鲈鱼之美,还得是我们松江的鲈鱼,此鱼腮生赤纹,犹如多了一道腮,故称“四腮”,其嫩滑鲜美,无物可比。据说晋朝时有个大官,在秋风乍起之日,忽然想念起家乡的鲈鱼,就辞官回乡了,想来也是个嗜好口腹之欲的妙人。

然而此鱼极不易捕获,产卵之时,它们由海入河,逆流而上,在这江中产卵繁殖。而这江面开阔、水深浪急,那鲈鱼偏偏藏于河底、昼伏夜出,白日踪迹难寻。

那鲈鱼味道奇鲜,引得众人争相钓捕,让此物日渐稀少。

渔家傲秋思中借回雁峰的典故(春后银鱼霜下鲈)(9)

整个吴县境,善于网捕鲈鱼的屈指可数,被人们称为“捕鲈儿”。俺爹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俺十二岁就跟着他打鱼,把这一手绝招学到了手中。每当有贵人来时,那冯鱼牙就要找我下江捕鱼!

果然,冯鱼牙今天订了十斤江鲈。领了“鱼筹”,我与那小六、王三相继下水,三条船头尾相衔,便朝那江中划去。

江中风高浪急,船行困难,小船儿一忽儿被抛到了浪尖,一忽儿又重重跌下来,若是不常坐船的,只怕要把心肝呕出来。

鲈鱼白日喜静,以鱼虾为食,要捕鲈鱼,需得会“看水势、观水色、察地形”,判断鲈鱼大致的栖息之地。

此时,日头已经升起来了,江面上的风越来越大,我穿着草鞋站在船头上,把网绳缠于小臂,腰部发力,将那网飞旋撒出,江面上便如盛开了一朵花。

稍后,只觉得手中一沉,下坠之势停了下来,我便开始收网了,网还没有出水,便感到有鱼在网中挣扎,忍不住心中一喜!果然,第一网,便上了一条斤把重的鲈鱼和一条青头,不远处的小六大声喊:“春哥儿,可是得了?”

我开心地大笑一声:“是了!”

渔家傲秋思中借回雁峰的典故(春后银鱼霜下鲈)(10)

一路顺着水势撒网,到得午时,已是得了五条江鲈,只是斤两有点小。此时腹中空空,手脚麻软,顾不得上岸,就和小六、王三下了锚,把船比着停了,将那面饼、干肉和大酱,解决了肚皮。

将近辰时,已经将将捕了十斤出头的江鲈,我便准备收网了。爹经常说:捕鱼不要赶尽杀绝,一时捕得多了,鱼价必然被牙子压下来,而且来年水深鱼稀,如何做得长久?

来到岸上时,那冯鱼牙早已经等待良久,船还没有靠岸,他就跳到船上,打开鱼舱活门,将那活蹦乱跳的鲈鱼抄到木桶里,开心地说:“春哥儿果然厉害!然后借着袖子的掩护,把鱼钱递到手中,我掂了掂重量,把银子揣在怀里。

冯鱼牙把鱼运到城里,需要一个多时辰,不早不晚,正好赶上贵人们吃晚饭的时分,鲜活的鲈鱼也会变成美味摆上他们的酒席。

渔家傲秋思中借回雁峰的典故(春后银鱼霜下鲈)(11)

我把舱中的青头提了几条,准备送给老丈人两条,剩下的去街上买些豆腐炖了,和王三、小六喝上二两,岂不美哉!回家的时候,我把鱼网也顺便带了回去,每次捕鱼过后,都要把织补被江底石头杂物勾破的网线,只是要辛苦娘子了!

入夜时分,明月高照,我和王三、小六喝得面红耳赤,边上陪坐的还有隔壁的范秀才!两家人关系极好,范秀才家贫,只知读书却无谋生之力,但凡家里有了吃食,都叫他来一起吃。

那范秀才喝得摇头晃脑,忽道:我今日去江边看你们捕鱼,做了一道诗,念给你们听听!说罢便缓缓将那首诗念出来: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这一首诗,浅白易懂,我们听了之后,却是呆了。是啊,鲈鱼虽美,却是我们拿命换来的。终日风波不定、餐风食露,何等辛苦!

那范秀才道:他日我若为官,无论大小,定要造福一方、为百姓说话!

庭中那月亮,明晃晃的,照得人心慌,我想,那范秀才将来一定能做大官,然后便醉了……

渔家傲秋思中借回雁峰的典故(春后银鱼霜下鲈)(1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大中祥符八年,范仲淹苦读及第,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庆历三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为大宋增添了别样的忠正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