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05年,即开禧元年,南宋著名的将领、豪放派词人辛弃疾担任镇江知府一职,工作之余登临北固亭,凭高望远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讽刺朝堂,抒发自己的爱国热情: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南渡之感(辛弃疾登北固亭有感而作南乡子)(1)

跟随辛弃疾的视线看北固亭上的风光:眼前所见的只有北固河周边的壮丽风光,千百年来的盛衰兴亡,王朝更迭几经变幻又发生了多少事?说不清,也道不尽,恰如这浩淼的长江水,奔流不止,未有停歇。

上阕词人率先发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一问:“从何处可以眺望故土中原?”奠定了全词的悲壮雄浑的基调。

“神州”特指沦陷的中原河山,“悠悠”形容漫长遥远。站在北固亭上远眺,恰如长江之水奔腾不息的不仅仅是千古兴亡事,还有词人心中翻腾不止的惆怅思绪和感慨。

辛弃疾南渡之感(辛弃疾登北固亭有感而作南乡子)(2)

下阕词人追忆往昔,感怀古代英雄在此建功立业的经历:三国时期的孙权承父兄基业,年纪轻轻就手握千军万马雄踞东南,北拒曹操,战火不断。天下英雄谁能是他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连他们都忍不住感慨:生下的儿子当如孙仲谋那般不畏强敌。

“年少”指孙权19岁便成江东之主,“兜鍪”是古代士兵的头盔,这里指千军万马,“坐断”指占据,割据。

辛弃疾用真实历史,突出描绘孙权不畏强敌、坚决抗敌、不断征伐扩土的功绩,以此来反衬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碌碌无为的行径,高下立判。

辛弃疾南渡之感(辛弃疾登北固亭有感而作南乡子)(3)

紧接着以夸张的手法展现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飒爽,三国鼎立时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和刘备是他的对手,而两人早已是年过半百的老头儿。孙权年少有为,虽然智谋手段比不上,但未来可期。辛弃疾暗指南宋朝廷虽弱,只要上下一心合力抗敌,未必不能翻身。

“生子当如孙仲谋”是源自曹操的典故,也说出了南宋百姓的心声。赤壁大战前期孙曹对垒,吴军军容整肃,威风凛凛,曹操忍不住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意思是刘表的儿子如同猪狗一般,将父辈打下的江山拱手送人,而孙权默默发展壮大让人不可小觑。

辛弃疾南渡之感(辛弃疾登北固亭有感而作南乡子)(4)

辛弃疾抚今追昔,不胜感慨:历史上曾是英雄建功立业之地的镇江如今却成抗金的二道防线,有志之士满腔热血却报国无门,这是多么地讽刺!明明有机会团结抗金,偏偏要窝里反苟且偷安,令人不齿。

果然没过多久,又有些不知所谓的谏官火力狂轰,几番降职辛弃疾终于心灰意冷推辞不去,两年后病重仙去。


我是@晴空莽莽,闲来读诗,偶有所感,感谢关注。辛弃疾的哪首诗词最让你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