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近代史有一定了解的朋友们应该对郭松龄这个人都不陌生。他和少帅张学良的关系非同一般,别人都称其为“郭鬼子”但是这位太子近臣,最后的下场十分惨烈。历史上的郭松龄身为张作霖的部下,他打着“清君侧”的名号起兵造反,杀害自己同僚和旧将,最后被张作霖打败,结局也是十分的凄惨。在《少帅》一剧中,自然而然是少不了郭松龄的身影。然而,在这部电视剧中,郭松龄被刻画成了一位受尽委屈,忠诚的将才形象。可是熟悉这段真实历史的朋友们应该都对郭松龄并没有很多正面评价,他虽是将才,但是说其忠心却有些牵强。

如何看待少帅中的郭松龄(郭松龄在少帅中被塑造成忠臣)(1)

郭松龄出自东北奉天,从中国陆军大学毕业的他的确是个有真才实学的正经军官。刚开始的郭松龄选择去广东投奔孙中山,然而去了之后并没有让自己发挥自己才能的地方,于是郭松龄回到老家奉天,张作霖也是一个能够慧眼识人才的人,立刻就将郭松龄招至自己麾下,在当时的东北讲武堂担任教官。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贵人—张学良。

如何看待少帅中的郭松龄(郭松龄在少帅中被塑造成忠臣)(2)

年轻时的张学良十分的调皮,张作霖为了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小六子”,能够让他以后能够挑起大梁,将他放在了自己创办的讲武堂里。恰好,十九岁的张学良遇到了三十九岁的郭松龄,郭松龄刚好担任其教官。作为大帅儿子的张学良在讲武堂各个都不敢惹,唯独郭松龄并没有对他谄媚,没有因为张学良的身份而对他特殊对待。这使得张学良也十分敬重和欣赏郭松龄。

如何看待少帅中的郭松龄(郭松龄在少帅中被塑造成忠臣)(3)

在张学良毕业之后被自己父亲任命为旅长,在其力荐之下,郭松龄作为其副手,这让郭松龄不再是军校教员,手中也获得了实权。在郭松龄的帮助下,初出茅庐的张学良将军队治理的仅仅有条,更是在多次剿匪过程中大获全胜。因此,张学良一路高升。作为张学良心腹的郭松龄自然也是官越做越大,在当时,可以说在他之上的就只有张学良父子,能够和姜登选、杨宇霆等人平起平坐。在这时候,郭松龄的胃口越来越大,他开始和他的这些同僚发生摩擦,借着和张学良的关系,他不甘屈居于自己当时的位置。慢慢的他和杨宇霆等人矛盾越来越大。

如何看待少帅中的郭松龄(郭松龄在少帅中被塑造成忠臣)(4)

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郭松龄帮助张学良打了胜仗,立下巨大功劳。而张学良所立之功劳有郭松龄的一半。但是到论功行赏之时,居功自傲的他却什么也没有得到,反而那些和他有矛盾的同僚都分别成为了封疆大吏。其实张作霖并不是有意冷落郭松龄。由于张学良和郭松龄的关系,他认为在张学良之后接替他的位置时,那个时候的他必定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现在让他一直作为他儿子张学良的参谋未尝比那些封赏差。显然当时自认为聪明的郭松龄并没有看到这一点。

如何看待少帅中的郭松龄(郭松龄在少帅中被塑造成忠臣)(5)

由于种种不满,郭松龄最后打着“清君侧”的名号,起兵造反。从这点可以看出郭松龄此人野心极大,他想要的是自己能够成为东北王,不甘于一直唯命是从。然而,他小瞧了张作霖当时的能力。当时的张作霖军队正是得意的时候,所以,最终此次起兵以失败告终,郭松龄和妻子被处死,并被曝尸三天三夜。可以说确实拥有军事才能的郭松龄如果能够忠心跟随张学良,那么他的未来必然开阔无比,定然也不会落得如此让人唏嘘的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