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崇尚自由是很好的但是自由和规则并不冲突从一定意义上说,自由源于自律,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弟子规主要原则对自己的启发?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弟子规主要原则对自己的启发(弟子规在说什么)

弟子规主要原则对自己的启发

人们崇尚自由是很好的。但是自由和规则并不冲突。从一定意义上说,自由源于自律。

通常人们都有叛逆心理,少年通常有叛逆期。我们要对自己和环境有正确的评估。不是要求人们墨守成规,而是要正确认识规律、规则,让自己更好成长。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一、释义:

具:共置也。

去:人相违也。违,离也。

二、出处:

《论语-学而》:“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三、解说:

亲所好、所恶,可以理解为孔子所谓的“父之志”,父母在,要按照父母的意向去做,不在了,也一样,这是孝道。

这句话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也就是曾子所谓的:“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单从字面意义上看,可以按“能养”这个层面理解为:父母喜好的,要努力取得呈现给父母,父母不喜欢的,要谨慎地去除。

从“弗辱”、“尊亲”这个层面,可以理解为:一、帮助父母成其所好,去其所恶。使父母“弗辱”、被“尊”。二、自己努力做到父母喜欢的样子,去除父母所厌恶的毛病。从而成为一个能得到大家认可的人。并以自己的行为使父母“弗辱”、被“尊”。

“好”、“恶”有标准吗?

《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论语里仁》: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父母的“好”与“恶”,可以从事物、行为和对子女的期许几个方面看,要细微地体会“力为具”和“谨为去”两句。“具”,不仅是办到、呈现的意思,还有周全的意思。现在人们常说:好事要办好。“力为具”要从努力办好这个角度理解。“谨为去”也是如此,一个“谨”字,就说明了态度和方法。

据说《孝经》为曾子所做,孔子说曾子“参也鲁”(《论语-先进》),尽孝不能等,但也不能鲁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