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陈佩斯、陈大愚“父子档”携话剧《惊梦》登上张家港保利大剧院舞台,讲述昆曲班子和春社在战乱中的兴衰遭际,一连两晚的演出受到观众热捧,全场座无虚席,演罢掌声雷动。这出年度好戏,着实惊艳了满堂看官。

陈佩斯余杭大剧院(化身昆曲戏班班主)(1)

开一个戏剧“小孔”,照见时代的变迁

江南深秋,一连两晚,咿呀婉转的水磨腔惊艳了港城人的梦。陈佩斯父子携“戏台三部曲之二”《惊梦》于张家港保利大剧院亮相,150分钟的演出犹如一场绚烂夺目的绮梦,以精湛到位的表演、气势磅礴的舞美、心机暗藏的道具,打开一条连接梦幻与现实的通道,令全场观众酣然“入梦”,如痴如醉。

时隔六年,陈佩斯携新剧再度来到张家港——上一次来,还是带着话剧《戏台》,在首届张家港话剧节上亮相。

阔别经年,港城观众对陈佩斯的期待值很高。“这座小城很美,观众也很可爱,6年前我们在这儿演《戏台》,之后呢,我们在《戏台》之上又发展了新剧《惊梦》,过去一年时间里,这部剧的品质在一场场的演出中不断被打磨、被验证,所以过了6年再来张家港,我肯定是对我们的新作品有足够信心的。”陈佩斯说。

陈佩斯余杭大剧院(化身昆曲戏班班主)(2)

《惊梦》围绕昆曲大班和春社在战乱中的生死命运展开笔墨,陈佩斯饰演的老班主童孝璋为保戏班上下一大家子的口粮生计,率众人绕道至平州演出。谁承想,和春社前脚刚踏进平州,一场激烈的拉锯战便骤然打响,戏班命运几经沉浮,让整个故事变得明暗交错、悲喜交加。“我们这出戏,就像一个小孔,从中可以窥见过去的一段历史、一个截面,同时也能让大家看到特殊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和戏剧的命运。”陈佩斯补充道。

由一出宛转昆曲,呼唤文脉的传承

昆曲是话剧《惊梦》的“核”;昆曲名篇《牡丹亭》则是这出《惊梦》的“戏中戏”。中国各地区的戏曲剧种有三百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何以陈佩斯偏偏选了昆曲入戏?

陈佩斯说,这是他作为一个戏剧人的直觉,“昆曲美啊,形式美,唱腔也美。它美到这样的程度,尤其是当我们现在吃饱肚子了,再回过头去看,它是真的美得能把人惊住。”衣食足,尤知昆曲美,陈佩斯的语调中,难掩对“百戏之祖”昆曲的敬慕与喜爱。将昆曲糅入这出五味杂陈的话剧,他希望让观众知道“戏剧曾经经历过什么”“中华民族灿烂的戏剧文明为什么必须要发扬光大”。

陈佩斯余杭大剧院(化身昆曲戏班班主)(3)

为了更好地表现昆曲之美,《惊梦》剧组特地请来昆曲老师为演员作指导,唱腔、身段一一纠正到位。“学昆曲,如果你只是希望学个样子,其实不算很难;但如果你想往深处学,往里头钻,难度就呈几何级数增长了,所以很多昆曲演员从小就练童子功,真的是很厉害。”陈佩斯说。

严格意义上说,话剧《惊梦》在张家港的这次演出,算是回到了它的“土壤”之中。昆曲生长于江南,如今糅入昆曲的《惊梦》回到江南,江南的观众尤其能品味之中的雅韵。陈佩斯也说:“这个戏,真正就是江南的文化。我们从江南文化里找到了一个特别好的切入点,像一个楔子,扎进了这个故事。”

连着两晚的演出,前来捧场的观众显然对陈佩斯的良苦用心有所体悟,许多人在社交平台分享观后感,更有网友发出呼吁,“守住这点文脉!”也有人禁不住开始期待,“希望‘戏台三部曲’的第三部再来港城!”

(苏报融媒记者 王敏悦/文 通讯员 陈刚/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