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一则成百上千人集体在贺兰山捕捉蝎子的新闻引爆了网络,揭开了低调且疯狂地捕蝎“事业”的冰山一角。

农村人小时候抓山蝎(2000人在贺兰山捉蝎)(1)

贺兰山脉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交界处,区域内的捉蝎行为比预想还要猖獗。捕蝎行为最早可追溯到1990年前后,宁夏境内率先出现零星几个捕蝎人,但尚未形成气候,捕获的蝎子以自食或泡酒为主。

但等到了1995年以捕蝎、贩卖蝎子为生的人已发展到几千人,他们常趁着夜色集体行动,收获的蝎子最快当晚交易,第二天通过物流发往河南、山东、广东等地,俨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

农村人小时候抓山蝎(2000人在贺兰山捉蝎)(2)

据当年参与捕蝎的老人回忆:一些头脑灵活、善于交谈的村民,也从捉蝎人演变成了蝎子经纪人、中间商。其中最大的中间商手下聚集了300-500个捉蝎人,靠着收蝎、卖蝎在城里购置了房产、汽车,成了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要知道当时活蝎价格约45元/公斤,对经济欠发达的西北民众而言这无疑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农村人小时候抓山蝎(2000人在贺兰山捉蝎)(3)

经过十几年的大肆捕捉,贺兰山的蝎子数量越来越少,以前忙碌一晚能收获几斤、十几斤,乃至二十几斤以上,如今巅峰时才不过几斤。整体产量减少的大背景下,蝎子价格却连创新高:2015年一公斤蝎子能卖到500元,2018年则攀升到了800元/公斤,3年后的2021年1000元/公斤的活蝎照样是“抢手货”!

农村人小时候抓山蝎(2000人在贺兰山捉蝎)(4)

那么问题来了,贺兰山的蝎子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引得人疯狂捕捉?又该如何处理这一问题。

蝎子是一种节肢动物,全世界约1750种,我国有15种,其中东全蝎、十条腿蝎、藏蝎、东亚钳蝎被人所熟知。蝎子在我国分布广泛,相比之下山东、陕西、陕西河北宁夏的北方省份算是“产蝎”大省,尤其是山东、河南两地。

农村人小时候抓山蝎(2000人在贺兰山捉蝎)(5)

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蝎子需求量已增加到了5000吨,每年以不同的速度递增,但蝎子产量却不足1000吨,巨大的缺口是导致蝎子价格坚挺的重要原因之一。

蝎子的用途主要有两个,一个药用,一个食用。先说药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形容蝎子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蝎子对头痛、面瘫、防癌、抗癌也有不错的效果。

泡蝎酒是蝎子最广泛的一种用法。将几只蝎子置入高度曲酒密封、浸泡,3-6个月后便可饮用。蝎酒中含有人体所需的22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牛黄酸等,长期饮用可强身健体,也可提高人体免疫力。蝎酒被一部分老中医推崇,经常用来“治疗”老年患者的风湿、肩痛、肩膀炎等疾病。

农村人小时候抓山蝎(2000人在贺兰山捉蝎)(6)

油炸蝎子是蝎子食用的一个经典做法,在山东、河南及广东极为流行,一只油炸蝎子能卖到2元。夏季深夜几个好友聚餐,酒过三巡后点一份油炸蝎子,带着酒劲吃,既刺激又能满嘴流油,所以在有些区县备受年轻人追捧。

临沂是山东吃蝎的主力,在当地吃蝎子已成为接待客人的一道名菜,时不时出现在高档酒店及私藏饭庄。当然,蝎子的吃法也不局限于油炸蝎子,还能烘烤后吃或清洗后蘸着酱料生吃。

农村人小时候抓山蝎(2000人在贺兰山捉蝎)(7)

正因为供不应求,蝎子的收货价接连上涨,在巨大利益驱使下捕蝎人不断研究新的捉蝎方法,以提供效率。

每年4-7月份是蝎子的觅食、交配期,蝎子趁着夜色从干燥、背风的石块下、石头缝隙里爬出,而白天则以蛰伏为主,所以捕蝎人多是夜间行动。

成年蝎子的骨片、角质层会产生一种名叫β-咔啉带有荧光的物质,该物质在紫外光线照射下散发出蓝绿色的荧光,蝎子体积越大、荧光亮度越强。所以捉蝎人只需要手持紫光灯在地面,石头缝隙、边缘照射,碰到泛着蓝光的小东西90%以上的概率是蝎子。

农村人小时候抓山蝎(2000人在贺兰山捉蝎)(8)

除了手持紫光灯外,捉蝎人还带有水壶、干粮、蓄电池,包括盛放蝎子的桶袋。因为装备简单、便于携带,捉蝎人能轻松跨越封育围栏,整夜围绕在贺兰山洪积扇至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沿线各个岔道,地毯式捕捉。但较高的机动性导致限制捉蝎行为困难重重,大都驱赶了事,但第二天又“卷土重来”!据说高峰时中间商一天收获的蝎子多达2吨!

农村人小时候抓山蝎(2000人在贺兰山捉蝎)(9)

疯狂的捉蝎行为背后却是巨大的隐忧。蝎子是典型的肉食性爬行动物,蜘蛛、蝗虫、蟋蟀等都是它的口下之物,尤其偏爱蝗虫。每年蝎子能吃掉8000-10000只害虫,其中相当部分是蝗虫,对抑制蝗灾具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蝎子还是老鼠、蛇、壁虎的食物。也就是说,蝎子数量大减,直接影响当地物种生态,或引发蝗虫增多而侵袭庄稼。

农村人小时候抓山蝎(2000人在贺兰山捉蝎)(10)

再者蝎子自我修复能力弱,疯狂捕捉或引发不可逆的损伤。自然环境下,一只蝎子幼崽到性成熟大约要26个月,雌蝎每年有两次交配期,一般每年5-6月交配,7-8月产下幼崽,即每只蝎子完全长成需要3年时间,繁殖力远远不如其他小型爬行动物。期间一旦遭到捉蝎人围捕,势必会加速改变蝎子群落。蝎子曾在山东广泛地活跃在田间地头,现在却很难再发现一只!

农村人小时候抓山蝎(2000人在贺兰山捉蝎)(11)

到底如何保护贺兰山的野生蝎子?刘江畔是宁夏小动物保护协会会长,他说宁夏兴庆区现存蝎子仅有巅峰时的1/3,2/3已被捕捉,保护工作迫在眉睫,他呼吁成立蝎子养殖培训机构,由养殖代替野捕。

另外,有人建议将蝎子同野猪一样纳入“三有保护动物”,要知道上世纪80年代末野猪差点成为濒危动物,经过多年保护,如今在局部地区已呈泛滥态势。到底如何抉择,将考验着民众和专家的智慧。

原创:老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