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最近两年张译是佳作不断,《狂飙》的热度尚未完全消散,《他是谁》刚开播又大获好评。

13岁男孩碎尸案 雨夜割喉碎尸烹煮(1)

“白银市连环杀人案”和“南大碎尸案”

说到《他是谁》,想必很多人都会想到两个关键词,雨夜割喉和碎尸烹煮。事实上,这些并非纯杜撰的桥段,而是有原型的真实案件。

雨夜割喉对应“白银市连环杀人案”,凶手初次作案也是1988年,而且凶残程度远超《他是谁》中的设定,不仅割喉,还在受害人身上留下了26处刀伤。直至2002年,凶手共杀害了11名女性,甚至连8岁的女童都没有放过,并且手段愈发变态,会切掉受害人的部分器官。所幸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凶手于2016年落网,2019年被执行死刑。

13岁男孩碎尸案 雨夜割喉碎尸烹煮(2)

尽管碎尸烹煮会让很多人联想到前不久发生的“蔡天凤案”,但事实上对应的是“南大碎尸案”,1996年就读于南京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的一名女大学生,在遇害之后,尸体遭烹煮,并且被切成了2000余片。随后凶手开始抛尸,过程与《他是谁》的剧情大致相同。非常遗憾,受限于当时的刑侦技术,此案至今尚未侦破,凶手依旧逍遥法外。

13岁男孩碎尸案 雨夜割喉碎尸烹煮(3)

同一个凶手

当然了,通过前6集来看,《他是谁》大概率是将“白银市连环杀人案”和“南大碎尸案”合二为一了。换而言之,雨夜割喉的凶手在沉寂多年之后,犯罪手法升级了,演变成更为令人毛骨悚然的碎尸烹煮了。

13岁男孩碎尸案 雨夜割喉碎尸烹煮(4)

如此猜测的原因很简单,剧名为“他是谁”,很显然在隐喻雨夜割喉的凶手。张译饰演的卫国平心心念念就想抓到这个人,而现阶段的剧情完全没有相关线索,反而用了大量的篇幅在描述碎尸烹煮案。由此不难推断,碎尸烹煮案一定与雨夜割喉的凶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加之主角光环的Bug,既然卫国平判断两个案子的凶手为同一人,十之八九就错不了。

13岁男孩碎尸案 雨夜割喉碎尸烹煮(5)

再次作案的动机

可能有人要问了,雨夜割喉的凶手为什么在消失4年之后,又突然间开始作案了呢?

其实这并不奇怪,有两种可能性:

1.凶手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故,例如在韩剧《信号》中,同样有一名针对女性的连环杀手。致使其不再行凶的原因简单明了,由于意外而丧失了行动能力,故而无法继续作案了。但这种可能性明显不适用于《他是谁》,要是《他是谁》中的凶手失去了行动能力,卫国平怕是永远也找不到他了。

13岁男孩碎尸案 雨夜割喉碎尸烹煮(6)

不过重大变故并不局限于生理方面,还包括了情感方面,但凡是连环杀手,基本上都存在心理问题。一旦有人或事可以满足连环杀手的情感需求,是有可能促使其放下屠刀,继而安心过日子的。

13岁男孩碎尸案 雨夜割喉碎尸烹煮(7)

譬如说“白银市连环杀人案”的凶手,1988年初次作案,第二次作案却是6年后的1994年。虽然没有相关方面的报道,但从时间线上来看,凶手的第一个孩子也是出生在1988年。显然孩子的出生,暂时压制住了凶手心中的邪念,满足于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

13岁男孩碎尸案 雨夜割喉碎尸烹煮(8)

很可惜,好景不长,凶手最终还是大开杀戒了。究其原因,或许是已经过腻了平淡的日子,想寻求所谓的刺激。至于《他是谁》中的凶手,估计是在情感方面受到了挫折,比方说遭到了妻子或女友的背叛等等。所以当剧中出现具备上述条件的嫌疑人时,多半可以锁定为凶手了,起码是重点怀疑对象。

13岁男孩碎尸案 雨夜割喉碎尸烹煮(9)

2.凶手一直没有停止作案,而是去了其他的城市,哪怕是高度相似的案件,只要跨省、跨地域了,被联系到一起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还是以“白银市连环杀人案”的凶手为例,其不单单是在白银市作案,也曾在包头市杀过人。但个人认为,《他是谁》中的凶手应该不属于这种情况,因为犯罪手法的升级,一定伴随着对凶手而言的重大变故。

结语

关于凶手究竟是谁?

13岁男孩碎尸案 雨夜割喉碎尸烹煮(10)

实话实说,现在进行猜测的话,只能说是盲猜了。为此特意截取了第一集中凶手行凶时的镜头,从仅露出的眼睛来判断,个人觉着比较像刘冠麟,其中在剧中饰演王德发。也有人认为是俞灏明饰演的赵世杰,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最终还是要从接下来的剧情中寻找蛛丝马迹。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