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刘协晚年(历史上的汉献帝刘协)(1)

汉献帝刘协,字伯和,东汉末代皇帝,汉灵帝刘宏次子,汉少帝刘辩异母弟。刘协早年受董太后抚养,举止端庄,时称“董侯”。汉少帝即位,封刘协为渤海王,后改封陈留王。中平六年(189年)9月28日,刘协被司空董卓拥立为帝。董卓伏诛后,刘协被董卓部将李傕和郭汜挟持,后在杨奉和董承的护送下返回洛阳。建安元年(196年),刘协受制于兖州牧曹操,迁都许县,拜曹操为司空。后因不甘沦为傀儡皇帝,策动董承和伏完起事,结果没有成功。建安十三年(208年)以曹操为丞相,建安二十年(215年)立曹操之女曹节为皇后,翌年封曹操为魏王。

汉献帝在位期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先后经历了董卓、李傕、郭汜、曹操等人的专权无礼。曹操更甚,挟天子以令诸侯,夺取了东汉半壁江山。 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禅位后,曹丕封刘协为山阳公,建立山阳公国(今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东),位于司州河内郡,国都浊鹿城。由此刘协也成为亡国之君。

汉献帝刘协晚年(历史上的汉献帝刘协)(2)

魏明帝青龙二年(234年)三月庚寅(4月21日),刘协寿终正寝,魏明帝曹睿率群臣亲自哭祭。八月壬申,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谥号为孝献皇帝。下葬时魏明帝“制锡衰弁绖,哭之恸”,并立刘协的嫡孙桂氏乡侯刘康为山阳公。

汉献帝当了31年的傀儡皇帝,竟然落得善终,虽为当时的世风、曹家的行为所决定,但与他知道如何在夹缝中生存也不无关系。 俗话说:“人到中年万事休”,对这位傀儡皇帝刘协来说,也许恰恰相反。禅位后他被封为山阳公,有一万户的封邑,位于所有诸侯王之上。他向皇帝奏事不必称臣,接受皇帝的诏书可以不拜,还可以像原来做皇帝一样祭祀天地与祖宗,真可谓莫大之荣耀。

汉献帝刘协晚年(历史上的汉献帝刘协)(3)

后有东晋名士袁山松《后汉书》曰:“献帝崎岖危乱之间,飘薄万里之衢,萍流蓬转,险阻备经,自古帝王未之有也。观其天性慈爱,弱而神惠,若辅之以德,真守文令主也。曹氏始於勤王,终至陷天,遂力制群雄,负鼎而趋,然因其利器,假而不反,回山倒海,遂移天日。昔田常假汤、武而杀君,操因尧、舜而窃国,所乘不同,济其盗贼之身一也。善乎!庄生之言: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信矣。”袁山松的点评其实就是刘协善终的完美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