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冷知识大全(学会了两个时髦名词)(1)

  昨天“精日”上了许多主流媒体,顺便就学习了解了一下。

  我跟当下的时代流行好像总隔着一段路。

  WEB2.0以后得益于网络的通达及其非比寻常的包容能力,人类创造新“知识”、新“文化“的速度以指数倍增。

  现在人类一天生产的知识可能比一千年前人类一百年生产的还多。

  以前交通不便、沟通不便,什么都慢,什么都少。书少,人类各种知识的累积也少,新知识的创造也慢,“汗牛充栋”程度的科学或人文知识可能还不如现在的小学生的阅读内容多,“学富五车”的人对世界的认识也许还没有今天的文盲准确。

  活在这样的日新月异不断洗牌的时代,几乎每个有志青年都带着危机感前行,努力、学习、紧跟时代步伐。

  我则沉湎于时光之中,自顾停下来看时光里的一株花草,一只虫鱼,一些别人对路途风景的注解、发呆。

  总被赶路的时间抛下。

  信息时代是讲效率的。用尽量少的时间做尽量多的事、说尽量多的话、表达尽量多的意思。所以有了许多简称或简写。

  这种现象全世界都有。

  用英语聊天,不懂对方发的ty,brb,wtf,lol,jk,thx,gtg的意思可能会产生沟通障碍。

  作为一个在某些方面很慢很土的人,我的传统汉语普通话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尚可,但新汉语能力不合格。而因为新汉语词汇不合格,所以很难跟稍微与时俱进一点的同龄人有深层沟通——我知道的(老)知识对方不知道也不感兴趣,对方知道的(新)知识我大部分不知道也不大感兴趣。

  这个现象是近五年(智能手机普及后)出现的——五年前,我跟我的同龄朋友基本使用同一套语言系统,五年后他们基本都采用了“升级”版的语言系统(主要特征是有一套几乎全新的基于网络语和世界语的新词汇)。

  这次世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只用了五年。

  第一次感受到这种“脱节”是从一个叫“绿茶婊”的新词里。

  几乎没人知道谁是第一个造出这个词的,反正它突然就像人民币一样在汉语世界里所向披靡地流行和流通起来,成了一个比珍珠还真的标准汉语词汇。

  某天晚上一向对流行文化敏感的好友兴致勃勃向我科普这个新词。

  我听完解释(她说绿茶婊指长得很清纯心里却很婊的人),对着皮肤嫩嫩、嘴唇粉粉、清汤挂面头、穿着朴素的好友说了一句“你有做绿茶婊的潜力”(我想表达的意思:你长得挺绿茶,起码是有做绿茶婊的先天条件的),换来好友的勃然大怒和一个月的绝交。

  才明白这个看起来如此不正经的词竟然带有如此正经的情绪态度。

  不明,也不觉厉,只觉得莫名其妙和遥远,不想靠近和了解。

  有些人天然抵触新东西,我大概算一例。

  自“绿茶婊”之后新的汉语词汇库里大概又加了几千个各种跟婊相关的新词,皆与我绝缘。

  于是两三年后,那个最初向我科普绿茶婊的好友为了跟我保持适度有效沟通,不得不强行再次向我科普诸如“白莲花”、“玛丽苏”之类的中文网络基础词汇。

  她愿意讲我就愿意听,不主动学、也不拒绝了解。凭着这份从容的落后心态和朋友的科普精神,我跟流行文化保持着很远的距离,又有丝丝缕缕的人为联系。

  以前总听人说这个人“精分”那个人“精分”,猜测不出意思,也不觉得猜测出来会有什么意思,过了好些时候才有兴趣动动手指,从度娘处得知它指代“精神分裂”。

  终于懂了“精分”这个词汇,还没好好消化呢,“精日”又被一个七十多岁的人用半官方的方式炒爆了——这真是一个词汇学习任务繁重的时代呀。

  下午工作得困了,开玩笑问旁边日语很好的同事:你是精日吗?

  答曰:不是,只是欣赏它的文化。

  同事K:日本文化是不是来自中国?

  我:看你怎么看,你要觉得唐朝就是中国,那就是。

  是啊,看你怎么看——

  往前两百年,没有“中国”。

  往前一千年,没有“日本”。

  往前两千年,没有“唐”也没有“倭”,有一个人做了皇帝便想做千秋万代的皇帝,想长生不老,于是派人去蓬莱仙岛。

  往前一万年,没有文字。

  往前一天,对我来说,没有“精日”。

  往前四十亿年,什么也没有。

  而你——可能只要再往前四十年,你就没有了。

  我来自【没有】、去往【没有】。

  在已经来了、还没有去的【当下】又被同事科普了一个新词汇:斜杠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