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弘扬勤廉之风 廉风俭以养德廉以立身(1)

持续弘扬勤廉之风 廉风俭以养德廉以立身(2)

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不受”就是身在其职专谋其事,不私自接受他人的馈赠。“不污”就是身处其地不受外因影响,不轻易改变自己的品性。二者合而为廉洁,缺一不可。廉洁之风贯彻中国千年历史长河,早已经融进了人们的血脉骨髓中。

来来来,坐好小板凳,

拿起小本本,

廉洁小故事先走一波。

持续弘扬勤廉之风 廉风俭以养德廉以立身(3)

晏婴辞礼

春秋时期的齐国丞相晏婴,曾经辅佐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历时40年。他廉洁从政,清白做人,主张“廉者,政之本也,德之主也”,从不接受礼物,大到赏邑、住房,小到车马、衣服,都一一辞绝,曾三次谢绝齐景公赠送的一千两黄金、豪车宝马以及豪华府第。不仅如此,晏婴还时常把自己所得俸禄送给亲戚朋友和劳苦百姓。

一千两黄金、豪车宝马

以及豪华府第

说拒绝就拒绝

就说你服不服

持续弘扬勤廉之风 廉风俭以养德廉以立身(4)

作为文明古国,文化璀璨光耀世界,在漫漫历史长河,廉洁始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来“政府机关人员”的立身之本。保持廉洁之风的士大夫们始终彰显中国人的节气,被世人长久赞颂。

杨震暮夜却金

东汉名臣杨震50岁时到州郡任职,当他前往郡里路过昌邑时,从前他推举的荆州茂才王密正任昌邑县长,前去看望杨震,晚上欲送杨震黄金十斤。杨震说:“老朋友懂你,你为什么不懂老朋友呢?”王密说:“现在是深夜,没有人会知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抱起黄金惭愧地离开了。

注意啦

这反问够不够振聋发聩?

吃瓜群众说:

这一句,不知打碎了多少贪官污吏自欺欺人的借口,这样的人,这样的心,怎么能不让人肃然起敬,油然生爱呢?

羊续悬鱼明志

东汉时期,庐江太守羊续施政清平,为人俭朴,素有穷官之称。有一次,羊续的属下给他送了一条活鲤鱼,面对这条“礼鱼”,他收下后让人把鱼挂在庭檐下,没过几天,就成了一条枯鱼干,在屋檐下飘来荡去,羊续也不让人取掉,以此表达自己不收礼的决心,留下“悬鱼太守”的美名。

看看!事不在小,

原则很重要,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要时刻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

彭德怀的“保公三诀”

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后不久,来自祖国大后方的生活物资也随即运到。“彭总,有好多包裹都是单独寄给您的。”

“统计好后,分发给同志们吧。”彭德怀叮嘱警卫员景希珍,“千万不能私分,要公平。”

一天,景希珍正忙着分配这些物资,一名干部的警卫员跑来想挑些东西带走,被他当场拒绝。没想到这名干部却亲自跑来向景希珍发难,虽然心里委屈,但景希珍态度坚决——就是不给。

僵持不下之时,彭德怀赶来把这名干部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你今天做得对!管‘公’的人就要这样:第一,自己不贪;第二,别人不送;第三,敢把厚脸皮的上司、熟人挡回去。有这三条才保得住一个‘公’!”事后,彭德怀欣慰地表扬了景希珍。

这段“保公三诀”,

充分彰显了

彭德怀的廉洁作风。

袁隆平一生俭朴

说到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研究成果解决了全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这么牛气的一个人在生活中就是一个“农民”,为人低调朴实,潜心科学研究,很少在人前高调露面。对他来说,名利这种东西并不是最重要的,永无止境的科学研究才具有无穷的魅力。

袁隆平的生活非常节俭低调,他不喜欢住高楼,生前住在非常普通的房子里,穿的衣服也很廉价,一件上衣也就十几元,皮鞋100元左右,开的车是10万左右的国产奇瑞。即使他获得了这么大的成功,但他并没有就此享受生活,依然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农田里。生前90多岁,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下田。1998年,国际机构就将袁老的品牌价值评估到了1008亿,这只是对他作出的贡献的评价。

持续弘扬勤廉之风 廉风俭以养德廉以立身(5)

这样的故事简直不要太多,

说完要多少个“一千零一夜”,

版面的实力也不容许,

先就这样了。

古人倡导廉政,革命先烈和时代楷模传承廉洁。在如今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廉政的重要性更加突显。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涌现出许多优秀共产党员的廉洁故事,群众早已广泛传播耳熟能详了。他们无不是‘中国的脊梁’,彰显民族的魂魄。多次强调思想教育对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只有主动参加思想教育,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才能以自身实际行动推进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者着自己的力量。

持续弘扬勤廉之风 廉风俭以养德廉以立身(6)

错了

重来

持续弘扬勤廉之风 廉风俭以养德廉以立身(7)

最妥帖的

应该是这样

持续弘扬勤廉之风 廉风俭以养德廉以立身(8)

俭以养德 廉以立身

编 辑丨陈 刚

责 编丨张晓龙

审 核丨黄光庆

邮箱:shzgajzzc@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