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王劲松在好友傅彪的帮助下,

终于在北京站住了脚跟,好不容易等来了出头之日,

却在本应与好友团聚的时候,收到了一个噩耗:

傅彪得病了,肝癌晚期,只能靠化疗度日。

王劲松明朝(第一太监王劲松)(1)

原本以为是媒体的恶作剧,但在拨通了傅彪妻子的电话后,

他被迫接受了这个坏消息,整整一天,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

脑海中浮现的,全是两人初识时的场景,以及傅彪说的那句:

“你应该到北京去,在这儿你的才能会被埋没的。”

王劲松明朝(第一太监王劲松)(2)

第二天,他整理好自己的心情来到了医院。

看着病床上的友人,他的眼眶瞬间湿润了。

后来,傅彪还是走了,留给他的最后一句话是:

“你一定要把老生演好,演好了你就有饭吃。”

王劲松明朝(第一太监王劲松)(3)

从此以后,王劲松带着好友的嘱托,

一步步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他从没忘记友人曾经说过的话,

那是改变他一生道路的一句话。

01

1967年秋天,天气已经转凉,

江苏无锡的某个普通家庭迎来了一个新生命。

父亲给他取名王劲松,取自诗句“暮色苍茫看劲松”。

王劲松明朝(第一太监王劲松)(4)

父母都是体制内的工人,他们的生活贫困乏味,

如果不是儿子喜欢音乐和电影,

他们恐怕一辈子都不会去了解这些东西。

因为母亲是上海人,所以在上初中之前,

王劲松一直在上海生活,雨季时随处可见的黄色油纸伞,

和人们脚下被磨得锃亮的鹅卵石,是他童年最浪漫的回忆。

王劲松明朝(第一太监王劲松)(5)

此外,最让他感到快乐的,还有每周的电影放映。

每次看完电影,他都会非常快乐,

哼着歌踩着圆圆的鹅卵石就回家了。

成为荧幕里的人,也就成了王劲松一直以来的梦想。

他不喜欢科学知识,只想在电影的世界里生活。

王劲松明朝(第一太监王劲松)(6)

初中毕业后,因为父亲工作调动,

他们一家人来到徐州,在这里,他开始了自己的高中生活。

日子一天天过去,王劲松的成绩一直不见提升,

父亲非常着急,总在他耳边念叨:“好赖你得上个工科大学啊。”

王劲松明朝(第一太监王劲松)(7)

但是王劲松并没有把父亲的建议听进去,

他说:“我喜欢表演,我要学表演。”

父亲没有说话,只是看着他,他知道,父亲不会支持自己的,

在他们的眼里,演员,是不稳定的,是“戏子”,不受重视的。

王劲松明朝(第一太监王劲松)(8)

尽管如此,王劲松还是“一意孤行”。

他报考了一个艺术学校,但是落榜了。

就在他要放弃的时候,同学跟他说:

“江苏戏剧学校招生呢,你要不试试去?”

同学告诉他报考的要求:身高、声音、体操,

他都满足,就这样,他报考了江苏省戏剧学校。

这次,王劲松考上了,他作为代培生考了进去。

王劲松明朝(第一太监王劲松)(9)

很快,他就遇到了一个重要的时刻,

他要在徐州和南京两个话剧团中做出选择。

本来王劲松一直瞒着家里,直到徐州话剧团的团长找到家里,

说:“你们二老只有这一个儿子,那他应该留在徐州啊。”

父亲这才知道,儿子还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表演。

王劲松听到老师来家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以父亲的脾气,他一定会大发雷霆。

然而老师走后,父亲并没有吵他,而是沉默着回了屋里。

王劲松明朝(第一太监王劲松)(10)

一天后,王劲松王劲松看到桌上有五张十块钱,

他明白了父亲的意思:

如果要去南京就带上钱,如果不去就把钱留下。

父亲没有替他做选择,而是把决定权交给他

临出发前,父亲给了他一个大帆布箱子,

说:“你拿着这个吧,能多带两件衣服。”

他一个人收拾好行李,把衣服放在箱子里,

暖瓶、脸盆放在一个网线兜里。

王劲松明朝(第一太监王劲松)(11)

王劲松一手拿着箱子,一手拿着网线兜从楼上下来,

一直到了楼下,家里人都没有出来送他。

他还是没忍住往楼上看,一抬头便看到了正站在阳台上的父亲,

他双手叉着腰,然后对王劲松说:“好好学习啊!”

王劲松大声说:“哦!”然后拿着行李就出发了。

王劲松明朝(第一太监王劲松)(12)

就这样,王劲松拿着桌上的钱来到南京,

18岁这年,他带着50块钱,坐了8个小时的车,

到了南京这座完全陌生的城市,成了戏剧学校的一个学生。

彼时,侯勇也刚刚入学,两人成了同班同学。

王劲松明朝(第一太监王劲松)(13)

跟半路出家的他不同,侯勇以前就接触过表演,学起来比他顺利得多。

基础太差,长相也不出众,很多老师干脆放弃了他。

但是王劲松知道:“我不能自己放弃自己。”

他成了班里最刻苦的学生,第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离开

王劲松明朝(第一太监王劲松)(14)

这样的努力打动了他的恩师程俊,放暑假之前,

程老师对他说:“放假你就别回家了,

留在学校,我给你免费补补课。”

听到这里,他就像中了一样,赶忙答应老师,

生怕自己再犹豫一秒钟,对方就后悔了。

王劲松明朝(第一太监王劲松)(15)

在老师的帮助下,王劲松的专业成绩越来越好。

他经常登上学校的舞台表演,这些经历,

让他对话剧有了更具体的理解。

后来,两年的学习生涯结束,他被分配到了南京话剧团。

他以为自己终于能像电影里的人物一样了,

却没想到,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王劲松明朝(第一太监王劲松)(16)

02

老同学侯勇当了文艺兵,

很快就演上了配角,然后一步步成为主角。

而王劲松的路,却满是荆棘。

初到话剧团的时候,他是一个无名小辈,没有人找他当主角。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的工作都是装台卸车

王劲松明朝(第一太监王劲松)(17)

好不容易有了上台的机会,演的也只是一堵墙

大部分的时间,他都只能在台下看着,

偶尔上台,扮演的也是只有一秒钟戏份的龙套。

这段时间,他几乎没什么收入,最困难的时候,

甚至连一毛钱的东西也买不起。

王劲松明朝(第一太监王劲松)(18)

这年春节,他回了趟老家,

小时候那个不愿意跟父母讲话的孩子突然长大了,

他说了很多自己在话剧团的经历,

只是没提他是否能吃饱饭,穿暖衣。

尽管他只字不提自己的艰难,但是父母还是看出了:

他过得不好,也没挣到钱。

后来假期结束,他回到了南京,在收拾东西的时候,

他看到包里多出了100块钱,从来都不爱哭的他,

看着这崭新的百元大钞,落了泪。

王劲松明朝(第一太监王劲松)(19)

如果说,他有什么最难过的瞬间,

那一定就是现在,一个快30岁的男人,竟然一点积蓄都没有。

他难过,他愤懑、不解,并且开始抱怨话剧团不公:

“为什么我没有角色?为什么要等待的人一直是我?”

他跟团长抱怨着自己的不满,发泄过后,

团长只说:“没有经历点磨难,多点情绪,

你以后怎么去诠释更多的角色呢?”

王劲松明朝(第一太监王劲松)(20)

虽然此后他的戏份依然不多,但是团长为他申请了补助,

并且将话剧团的资料室借给他居住。

当时他住的地方是没有水管的,如果想要洗脸,

就只能通过一个窗洞,钻到隔壁的屋子里,

洗完脸钻回来,再把窗户关上,每天都是这样。

虽然他连用的水都没有,但是他并不觉得悲惨。

王劲松明朝(第一太监王劲松)(21)

能够在两个房间里钻来钻去,其实很开心,

他躺在书籍中间,两侧都是书架,

无所事事的时候,他就在这里看书。

每一套书摆放的位置,他都记得很清楚。

这段时间,他看了很多有关戏剧的书籍,

也正是这段时光,让他养成了每天读书的习惯

王劲松明朝(第一太监王劲松)(22)

因为贫穷,因为一直坐冷板凳,

有人嘲笑他,有人无视他,在这段黯淡无光的日子里,

他才意识到自己选择的这条路,走起来有多艰难。

但是他不能放弃,这是他好不容易得到的机会,这是他从小的梦想。

他咬牙坚持着,等待着机会的降临。

王劲松明朝(第一太监王劲松)(23)

两三年后,时间来到了90年代初,王劲松终于有台词了,

但是这个行业却面临了寒冬,电影、电视剧行业崛起,

话剧,成了过去式,演员们纷纷进入剧组,

将舞台搬到真实的情景中,现场也没有观众。

王劲松明朝(第一太监王劲松)(24)

外地很多剧组来南京拍戏,需要在当地招募配角,

话剧团的很多演员纷纷开始跑剧组,王劲松也加入其中。

虽然不如主演们挣得多,但也能养活得起自己。

如此一来,他的生活终于有了一丝微弱的光

随着他加入的剧组越来越多,在当地也渐渐小有名气。

王劲松明朝(第一太监王劲松)(25)

1999年末,《等你归来》剧组找到南京话剧团的领导,

王劲松在领导的举荐下,成了剧中的一个联络人。

在这里,他见到了电视剧的主演,大名鼎鼎的傅彪。

两人常有对手戏,一来二去便熟络起来。

傅彪的出现,对安于现状的他来说,是一条“鞭子”。

王劲松明朝(第一太监王劲松)(26)

03

在拍戏的过程中,傅彪看得出来,眼前这个人,

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演技很好。

所以他很愿意跟王劲松来往,喜欢跟他一起讨论剧本,

无论多晚,只要王劲松有疑惑,傅彪都会跟他探讨。

渐渐地,两人也就成了朋友。

王劲松明朝(第一太监王劲松)(27)

这天,剧组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开机。

已经到了午饭的时间,为了保持拍摄场地的清洁,

除了傅彪这样的主演,其他配角们都不能在室内吃饭。

已经入冬了,在萧瑟的冷风中,王劲松和其他演员们,

端着饭碗,蹲在路边,伴着路上行人的噪音闷头吃饭。

刚吃没多久,王劲松注意到身边多了一个胖胖的身影。

王劲松明朝(第一太监王劲松)(28)

傅彪也出来了,他惊讶地看着对方,问:

“你不好好在屋里吃饭,跑出来做什么?”

他笑了笑,说:“以前我跑龙套的时候,也是这么吃饭的,

早习惯了,况且你们这么多人都在外面呢,怎么我就不行了。”

接着他又说:“你知道吗?风吹起来以后,

有灰落到里边,这才是盒饭的味儿。”

王劲松明朝(第一太监王劲松)(29)

这天,傅彪一边吃饭,一边向他讲了很多自己曾经的故事。

如何跑龙套,如何被质疑,如何被嘲笑,这些王劲松也曾遇到过。

都说世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在这一刻,他们能够与彼此共情

吃完饭后,傅彪语重心长地说:

劲松,以后我们发达了一定不能欺负别人,当然,也不能让别人欺负我们。”

王劲松明朝(第一太监王劲松)(30)

王劲松看着他,简单的一句话,让他认定了这个朋友。

后来,两人在休息的时候一起开车出去,

在路上,傅彪对他说:“我觉得,你应该到北京去试试,

你很有能力,在这个小地方只会埋没了你的能力。”

王劲松知道朋友的好意,但他好不容易才在南京站住了脚,

就这样离开去北京,一切都将会从零开始,他不想再过一次那样的生活。

王劲松明朝(第一太监王劲松)(31)

如今在南京,他吃穿不愁,偶尔演演配角,

虽然挣得不多,但算是有个铁饭碗,父母也不用操心。

他把心里的真实想法告诉了傅彪,他说:

“我不想去,我好不容易稳定下来了,去了北京还得从头再来,

运气不好还得到处求爷爷告奶奶,那也太丢人了。”

王劲松明朝(第一太监王劲松)(32)

原本以为这个话题就这样过去了,但是傅彪的一句话,

在他耳边回荡了很久,他说:“你觉得现在就不丢人,很有面儿吗?”

他这才开始思考,自己这些年来的经历,

以前没有机会上台,好不容易能上台了,

演的也都是一些配角,跟那些响当当的大人物相比,

的确没什么面子,于是他说:“那,我过完年去北京看看吧。”

王劲松明朝(第一太监王劲松)(33)

其实,王劲松根本没有决定好要去北京,

只是当下,他只能暂且答应对方,不然这个话题是绕不过去的。

傅彪说:“行,过了年你就过来,到了联系我。”

他愣了一下,很快又觉得,对方应该只是客气一下,

如果真的去了,也不好去麻烦人家啊。

王劲松明朝(第一太监王劲松)(34)

很快,新年过去了,就在王劲松打算回南京的时候,

他接到了一通电话,是傅彪打来的:

“你事情处理好没啊?处理好了就赶紧过来吧。”

他有些惊讶,同时也充满了感动,傅彪的那句“来北京找我”

不是说说而已,他真的想让自己去更大的舞台。

即使对方比他年长,比他出名,比他成功,

但傅彪从来没有因为两人的差距而对他另眼相看。

王劲松明朝(第一太监王劲松)(35)

既然他都已经打电话来催了,王劲松也不好再拒绝。

就这样,他收拾了几件衣服来到了北京。

傅彪已经早早地在车站等他,看到他的行李后,

傅彪问:“你怎么就这么点东西?”

他笑了笑说:“我来看你的,带那么多东西干啥?”

傅彪有些着急地说:“怎么就成看我了,

你是要留下来的,你得在这边拍戏。”

王劲松明朝(第一太监王劲松)(36)

王劲松连忙拒绝,但对方还是坚持要让他留下来。

傅彪带着他去买了很多衣服,把他安排在酒店。

此后的每一天,只要他有空,就会开车带着王劲松去见导演。

无论见到哪个导演,他的第一句话都是:“这是我好朋友,好演员。”

他甚至会说:“你只要用他,我可以免费给你串戏。”

王劲松明朝(第一太监王劲松)(37)

04

就这样,傅彪让自己成为了一把梯子,送他一步步走上更大的舞台。

去北京那年,他33岁,在好友的帮助下,接二连三出演了一些剧。

终于,他在北京也有了名声。

这天,他接到电视剧《锦衣卫》的邀约。

就在他正打算与好友分享这个好消息的时候,

一条新闻曝光了:演员傅彪肝癌晚期。

王劲松明朝(第一太监王劲松)(38)

王劲松有些不敢相信,这才多久没见,怎么突然就得病了?

他打通了傅彪妻子的电话,对方说:“是真的。”

后来又说了什么,他已经不记得了,

他只记得那天他什么都没有做,在屋里发了一天呆。

他想起来,跟傅彪一起站在冷风里吃盒饭,

想起来对方拉着他一定要留在北京。

王劲松明朝(第一太监王劲松)(39)

第二天上午,他来到了医院,看着病床上的好友,

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坐在一旁静静地陪着。

不久之后,傅彪离开了,临走前,他留下一句话:

好好演老生,演好老生,你就不愁没饭吃。

王劲松明朝(第一太监王劲松)(40)

王劲松带着对好友的思念进了《锦衣卫》剧组,

以前他从来没演过这类题材的剧,片场导演又十分忙碌,

根本没有时间跟他讲戏,每当听到导演说:“行,就这么着。”

他都会非常难受,他知道,一定是自己演的不够好,

导演才会无奈地留下这么一句。

王劲松明朝(第一太监王劲松)(41)

回到酒店后,他就会拿出剧本,

回忆自己的表演,然后反复琢磨:“我错在哪儿了?”

在这样的环境下,王劲松渐渐找回自己的信心。

这部电视剧,让导演张黎看到了他的能力。

王劲松明朝(第一太监王劲松)(42)

2006年,张黎带着另一个作品《大明王朝1566》找到了他,让他出演太监杨金水。

剧中有这样一个情景,小太监用银针往他脸上扎,剪辑师在剪到这一幕的时候,

非常震惊,他觉得这样不是真的扎,于是就问导演,导演说是。

王劲松明朝(第一太监王劲松)(43)

剪辑师惊讶地问王劲松:“这样你不疼啊,受得了吗?”

他笑着说:“受得了,受不了也受啊。”

电视剧获得了极高的收视,

文联的一位主席说:“他是近30年来第一太监。”

就连导演都说:“大概他自己都没想到他能演得那么好!”

王劲松明朝(第一太监王劲松)(44)

结语

从那之后,王劲松渐渐被人知晓,

无论是《琅琊榜》中的言侯爷,

还是《破冰行动》中的东叔,

他一直在诠释着“演员”二字

王劲松明朝(第一太监王劲松)(45)

如今,他已经成了国家一级演员,

回想起曾经在南京话剧团的日子,

他说:“我从来没有抱怨过那段时光,

我觉得每一段时光都是给我的积淀

我会感谢那段岁月,造就了现在的我。”

王劲松明朝(第一太监王劲松)(46)

他也庆幸,自己没有放弃这份职业,

即使走得很慢,也没关系,只要在行动,就会不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