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短回答:

我们先拆分一下这个问题--如何快速地知道自己缺点。

1、要快。

需要三五十年才能深入了解自我的方法,不适用;

2、知道就行。

至于知道以后,是“下决心要改、怎么改“或者“希望不要改、如何保留几分个性“,就是后续的问题了。现在的目标,仅仅是先“知道”。

这有点儿像全身体检:争取一早上把常规的项目检查一遍,快速找出基本问题。

至于进一步、针对性的检查,以及之后采取的治疗方案,就不在讨论范围了。

我认为,快速知道自己的缺点:

方法是:不带偏见的观察,尽可能靠近“如实观照”。

先争取看到,才有机会看懂。

观察的方向,大体有四个:

1、观自然

2、观己身

3、观他者

4、观话语

如何找出和分析失败的原因(我们先拆分一下这个问题)(1)

在泰国,出租车司机对路怒的中国人,悠闲地说出一句评价--中国人最着急。电影《泰囧》剧照。

完整回答:

日常生活中,想知道一件衣服是否适合自己,我们可以穿上它,对着镜子、试一试。试穿多了,就慢慢总结出自己的穿衣风格;

想知道一道菜是否合我们的口味,我们要亲自尝一尝,看是否吃得爽、易于消化。吃得花样多了,也就逐渐了解到自己的味蕾偏好。

这是在说:用适当的方法、合适的材料,我们才能唤醒自己的觉察、觉知。

那么了解自身的缺点,需要什么方法和材料?

在自我认知层面,最好的方法是“观察”。

观察不是发呆等待,不是主观臆测,不是急于评论;

观察的心态是尽可能地放下主观的情绪和陈见,仅仅是专注眼前、就事论事。尽可能靠近“如实观照”的状态。

这种不戴“有色眼镜“的观察,眼底自然清澈如镜,看事情才能看得通透,看懂完整。

这种纯净的观察,会让我们看到平时看不到的现象和变化,觉察力自然猛增。

至于观察对象,也就是使用的材料,我们可以分四大类, 16个要点。

具体如下:

如何找出和分析失败的原因(我们先拆分一下这个问题)(2)

怎么会这样?为什么会这样?怎么能这样对待我呢?我的生活出了什么问题呢?电影《黄海》剧照。主演河正宇。

一、观自然:

1、看现状

我们在重意识形态,而不重数据和实际情况的环境中长大,并接受教育、投入工作。

每个人都不免染上一些注重“立场“、关注“怎么说”,而忽视“论证”、回避“实际情况”的思维倾向。

在个人层面,看现状意味着:放下主观的“添油加醋“,把自己当下扮演的社会角色做个客观评估,看自己的实际表现如何。

操作上,可以把自己角色的基本功能和要求列出来,看看自己是否符合社会的基本期待,看看自己是否接受自己的表现。

举例而言:

作为金融专业的学生,你这学期的具体成绩怎么样?专业知识掌握是否吃透了?

如果你脑子里冒出的是如下想法:

“相比国外,国内的教材太落伍了”

“相比TED演讲,我们学校老师讲得太差劲了”

“大环境下不好,毕业了也不好找工作”

那么,你的意识中,对自己表现不好的理由更熟悉,而无意识地、拒绝去看个人真实的现状:

如,在现有的条件下,你并没有尽力学习;

整体氛围不佳,但总有学生抱怨得更少,而学得更多一些;

在找工作同样内卷的情况下,那些能从自身找原因的同学,更有市场竞争力。

工作晋升、恋爱结婚、照顾孩子等各种生活挑战,发现缺点的方法类似:多看实际情况,暂时放下理由。

2、看结果

看结果,指的是:处理问题时,不能只看做事者的初衷是否良善、积极,而要从看主观态度的强调,逐渐过渡到对客观结果的审视。

我们在情绪激动的时刻,往往难以区分“愿望”和“结果”。

比如,在上小学的孩子,因为贪玩而不做作业。父母冲着他摔书本、拍桌子,喊声越来越尖厉:

“我们不都是为了你好!?我们赚钱供你上学,那是给别人做牛做马,我们从早忙到晚,我们容易吗?!”

小孩刚开始沉默,继而哇哇大哭,最后,眼睛肿得写不了作业,只好早点睡了。

但是第二天,孩子下学,继续玩得很晚,没做作业。

这时候,我们得看到:

原来大声喊叫、血泪控诉、道德绑架,都不起效。我们得换个方式沟通了。

只谈愿望,却不谈实际结果,这是“愿望思维”在自欺欺人。

3、看失败

学校的书本教育,基本上只教“怎样做正确的事”。

很多考试高手,在有标准答案的情况下,很会避免犯错,拿到高分。

实际的生活中,如恋爱、开会、上下级沟通等,虽然也有基本的规则和流程,但并不存在一套标准答案,满足所有人的提升需求。

别人的生活经验、广泛的社会调查,仅仅提供参照,怎么解决自己具体的问题,必须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

成功的经历,当然可以复盘。但更重要的,从失败中学习。

如果我们并不知道败在哪里,何谈具体、有效的提升呢?

所以,屏住呼吸,好好观想一下自己最近几次的失败经历,找到其中反复在犯的毛病。

看到什么打败了自己,争取“不贰过”,也算是收下了失败“赠送“的礼物。

4、看规律

看规律,是撇开个人的情绪,从事情相关的因素中,分析和总结出,某件事与哪些元素有正/负相关关系,某件事大体分为几个阶段等等。

佛语云:凡夫畏果,菩萨畏因。

我们凡人,总是在抗拒最后的结果,觉得“这结果是自己不想要的“;而菩萨,对一些事情的起因更为谨慎。因为一旦种下了因,自然会有果的出现;

如果此时,我们抗拒“果”,我们这个“抗拒“的动作,就成了新的“因”,在未来成就新的“恶果”。

所以,能看懂规律的人,对事件的结果,无论好坏,都会更欣然地接受。因为事情相关的起因,早就种下了,客观规律使然,会瓜熟蒂落,非人力可违抗。

从烦乱的个人生活中,看到规律,就仿佛看到了“一双无形的手”,会如何影响你。

具体可以观想,自己在衣食住行、社交做事中,有哪些重复性出现的事情。

那些总能得到好结果的习惯,经由反思,可以把未觉察的想法纳入意识范围;

那些总是带来糟糕结果的习惯,经由总结,就成为下次有意识地去改善的指引。

哪怕看到的是,“个人在时代的巨轮下,影响极为有限",那么也会放下过度的负担:不是他人心存恶意,不是自己不够努力,可能仅仅是客观条件不具备,换成谁也无法成事。

如何找出和分析失败的原因(我们先拆分一下这个问题)(3)

主持人玉树临风,风流倜傥的形象,让人觉得他一表人才。电影《恐怖直播》剧照。主演:河正宇。

二、观己身:

5、看形象、礼仪

当下快节奏的社会里,衣着是否得体、有品味,不只是影响别人对我们的评价,也影响自己对自己的态度。

同一个人,穿着不一样品质的衣着,给人的印象,真有云泥之别(参看韩国电影《黄海》和《恐怖直播》中的河正宇)。

自尊、价值感、市场竞争力、自我效能感等等,这些词儿都有些虚,要想知道自己哪儿做的不到位,可以从衣着打扮开始反省。

《你的形象价值百万》《你的礼仪价值百万》,参照这种“外貌协会"的标准看一看自己现在衣着风格,拍个视频看一看自己的礼仪、形态。

也许你不经意间,已经"亏了"两百万。

6、看认知

心理咨询中,我时常给来访者的建议是:要写情感日记,或者做事日志。

不爱做笔记、不写日记的人,往往直到看到糟糕的结果,才感慨:“我真笨呀!我真傻!我光知道……却不知道……我真笨呀!我真傻!”

但是每次做事之前,他们对自己的思绪、认知,缺少觉察和审视

比如,要做生活重大选择前:

我本来有什么打算、有什么目的;

我如何得到信息、如何处理信息、自己做过什么假设;

我如何梳理逻辑、是否想过会有什么代价,自己是否能够承受;

如果执行理想方案(A计划)出现意外事件,我有什么备选或次优方案(B计划)。

这些想法如果在做事之前,不去厘清和书写,没有留下做事的痕迹。那么想让心理咨询师,或自己的朋友帮忙,那么帮助者也觉得千头万绪,不知道如何下手。

相对而言,爱动笔写下思考、在日记中留下思路的人,也会犯错、也会偶尔栽跟头。但是,因为留下了思维痕迹,只要找出相关的记录,一对照、一反思,很快就能发现:

哪些信息需要更新、

哪些假设不成立、

哪些判断太激进/太保守

等等。

假如之前没有这个习惯,那么当下也可以试一试:

写一写,这周对社会、对家庭、对自我有什么想法,怎么评价。

隔一周、半个月,回来再看看,就能发现:

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我们当时以为确定、肯定的想法,其实只是一时的想法,即使别人和世界没有改变,我们自己也还在改变。

所以,给自己的认知“客观化"的机会。这是寄希望于:未来自己比今天的自己更冷静、考虑更全面、见解更高明。给发掘自己现阶段的错误,留下忠实的线索。

7、看情绪、情感

看情绪、情感,是指对情绪、情感的觉察和理解能力。

情绪觉察是指,觉知到有什么情绪,强度有多高;这是感性思维;

情绪理解是指,思考这种情绪与什么情景、什么事情有关;这是理性思维;

情感是一段时间内,稳定出现的情绪体验。

日常生活中,缺少情绪观察能力的人是:

在快乐的时候,只顾着四处嗨皮,没心情去反思和观察内心的变化;

在痛苦的时候,只忙着抗拒痛苦,试图理解自己为什么这么不幸,反而更心酸、委屈。

比较理想的状态,是理性和感性的平衡--既能体验其中的感受,又保持理性的观察和理解。

比如:

快乐的时候,去觉察情绪吧,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快乐,也接纳快乐会过去;

痛苦的时候,去觉察情绪吧,知道自己为什么而痛苦,也相信痛苦会过去。

如果观察到你对某些情绪,要么只有理解,缺乏体验;要么只有情绪,难以反思,那意味着,你发现了情绪、情感上的软肋,乃至情结。

8、看目的和行动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目的,如果你自己没有清晰的目标,那么你就会为他人的梦想作嫁衣裳。

当自己有近期和长远的目标,那么遇到具体情景、采取特定的行动时,心理也就不那么纠结。

比如,职业演员平时当然希望身材匀称、看起来健康有活力。但是为了某一部戏,也许需要增重或者减肥。

近期的体重起伏,看起来不健康、不舒服,但这是为了特定目标服务的,所以既有意义,也可以被接纳。

等拍戏结束后,在做调整体脂嘛。

能理解什么是“目的“,什么是“手段“。这才能成就终生的演员大梦。

如何找出和分析失败的原因(我们先拆分一下这个问题)(4)

没错,这几张照片中都是克里斯蒂安·贝尔,体重剧烈起伏,都是为了更好的“演戏”。

而生活中,职业生涯、亲密关系的困扰,很多来自:

分不清目的和手段;

当下的行动,只是图一时的省事儿,而不是为了明确的、有意义的目的。

如何找出和分析失败的原因(我们先拆分一下这个问题)(5)

学艺不如偷艺。从他人的做事、行动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很多。

三、观他者:

9、看他人的做法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当代心理动力学认为:认同是伴随终身的心理任务。

比如,小时候,向三好学生学习,这是社会化认同;

青春期向歌星、影星、球星学习,这是向理想客体认同;

工作了,向行业前辈学习,这是职业性认同;

自己当领导/老师了,想想自己的领导/老师当年如何教导自己,这是向师傅/前体认同。

自己老了,要面对衰老与死亡了,也会回想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如何面对衰老与死亡,来平衡内心的孤独和无助,这是向家庭无意识的认同。

常言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当我们环视四周,你看看你的朋友圈,竟然没什么值得学习,那么,要么你可能太自傲自满了,看不见自己的不足;

要么你的圈子中,你就是“个儿“最大的那个,你得拓展一些更高大的人了。不然只能和臭棋篓子下棋,越下越臭。

10、看和他人的差距

攀比吃穿享受、旅游消费上的差距,这类“炫富晒幸福”没什么意义;

和博尔特比跑得快,和王思聪比来钱快,这些“盲目攀比”也不具备自我提升的意义。

建设性比较,是看和自己同出身、同基础的人相比,看看自己的差距在哪儿。

比如,身材横向发展的朋友们,也不是都懒散、笨拙,去球场看看,总能发现灵活死胖子。我们先不和那些四肢修长、人高马大的比较,就看看和自己同样腰围的人,为什么他们能那么能跑带跳、身轻如燕;

再如,同样是草根出生、学历不高,也不都是躺平、穷忙,去大街上转转,总能发现大热天也西装革履、激情满满做销售的年轻人。我们没有富二代的命,就好好专研怎么就能成为创业的富一代。

本来起点就比我们高很多的人,没什么可比性,他们也提供不了我们自我提升和完善时所需要的经验。

和天资水平、物质条件类似的人比较,更容易发现:我们哪里还有可以改善的空间。

只要你坦诚的看看这些差距,立马发现自身一箩筐的缺点。

11、看他人的局限

看他人的局限,是指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人的困境和“不得已“。

想象一下:假如我是他,在那种局面下,我能否做得更好。

用这种“做思想实验"的方法,让我们提前对更复杂的系统、更艰难的生活选择,有学识和判断力上的准备。而不是什么都“到时候再说”“跟着感觉走”。

当然,享受冲动、率性而为,“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方式,也不是不可以。但如上所言,我们需要考虑到:这种生活的代价,我们是否承受得起?事后也尽力不再后悔?

如果,我们希望走向有意义的未来,哪怕过着表面有些呆板重复的生活,那么管理住一时的冲动,提高自己做复杂决策的水平,也就有了意义。

比如,鲁迅和许广平的关系,被很多人诟病。

当时鲁迅先生的原配妻子和母亲鲁瑞住在一起。原配朱安辛苦多年,给周老夫人养老送终。

那么,如果我们站在鲁迅的位置上,我们会怎么处理个人快乐、家庭生活和社会的矛盾?我们能否比他处理得更妥当?

如果只有简单的一句否定判断:“无论如何,也不能那么做“,自己却没有肯定句的回答,“我觉得可以这么做,也许效果更好”,那么,我们还没有设身处地理解他人的难处,也没有处理家庭伦理、内心纠结的能力。

因而,很多人墨守成规,过着被动的生活,却不敢主动规划自己的生活,更不用谈承担做决策的责任。

12、看他人的毛病

当我们刚认识某个人时,常见的两种心态是:过度理想化过度贬低

随着深入的观察和了解:

前者如果能导入适度理想化,见贤思齐,就走向了向理想客体认同,帮助我们进步;

后者如果能逐渐能看到自己的投射,回收自身不能容忍的情绪和愿望,就走向了阴影的整合。

看他人眼中有刺容易,看自己眼中的梁木很难。

我们面对他人的毛病、缺点、劣迹时,如果有强烈的负面情绪,往往是自身缺陷的投射。

比如,我们去新西兰旅游,看到当地毛利人,衣冠不整、吃饭声音很大,我们觉得相对能接受,因为与己无关,他们属于不同的文化;

可如果是我们和家人、朋友吃饭时,他们衣着邋遢,吃东西啼哩吐噜作响,我们就很反感,觉得他们很不文明、很low。

这时,强烈的负面体验,折射的是我们对自身不够优雅、生活邋遢的恐惧与排斥。心理学术语是“投射“。

所以,我们可以看一看,自己现在从周围的人群中,能发现多少让你很不爽的事情。

佛语云: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行不够。

所谓“修行不够”,指的:一是没觉察自己的投射;二是缺少容忍、接纳、慈悲的心胸。

如何找出和分析失败的原因(我们先拆分一下这个问题)(6)

老三为人孝顺而老实,遇到不懂的事情,谦逊地向老师傅、八爷请教。电影《破晓时分》剧照。(注:这是大导演李翰祥,于1968年拍摄的老电影。中文字幕需从右向左念,英文字幕是从左往右念。)

四、观话语:

13、看实话和虚话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同一个事情,在不同的人眼里,看到不同的意义。每一种意义都在折射着这个人的心态、认知、格局和人品。

但是,怎么审视一个人办事是否靠谱呢?

也许最简单的是,看一个人怎么说话:是实话、具体的表达,还是虚话、含混的表达。

比如,办公室开月度会,让A和B两个员工汇报下个月的工作计划:

A说:这个月,甲项目会结束,我会在下月第一周写两万字左右的项目总结;

乙项目还需要和销售部开会讨论项目构成和报价,争取第二周内完成;

丙项目还在准备,我争取这个月底前写出方案第一稿,提交项目部讨论。

B说:上个月在X主任的英明领导下,在各位同事们的坚定支持下,在我自己不懈的努力下,我始终坚持“四个原则不动摇,及时有效加油干“的实干作风。终于,我出色而完满地完成了基本工作。

新的一个月,是新的起点,也是新的考验。我们要坚定争取利润的路线不动摇,不忘初心、不辱使命,继续贯彻X主任的销售思路,坚定不移、多快好省、不怕困难、敢于斗争地完成销售任务。争取交给主任和公司一份满意的答卷。

仅仅观察我们讲的是实词真话,还是虚词套话,我们就能发现:我们是在踏实做事、有效努力,还是在吹牛扯皮、装模作样。

14、看说话态度

看人说话的态度,大体就能知道这个人未来的发展。

秘诀在于:说话态度中,展现的是开放性头脑还是封闭性头脑。

开放性头脑,展现的是智识上的谦逊、乐于听到不同意见、假设不同意见者也有其合理性;

封闭性头脑,展现的是语气上的傲慢、唯我独尊不容置疑、假设不同意见者都是脑残、啥彼。

前者遇到难题、困境,会心想:“哎,跟我想得不一样呀/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看看我该怎么调整,还得更新哪方面的知识?”;

后者遇到挫折、失败,会大喊:“凭什么呢?!/我妈、我爸不是这么告诉我的/怎么没人告诉我一声呢?!/我不管,就是我说的对!坚决执行!”

说话的信息和技巧,很容易学,看看书、听听课,就能提升;

但是说话的态度,却不好隐藏。尤其是遇到意外事件时,多看看自己的第一反应,这无法自欺--自己的鞋,舒不舒服,自己的脚最知道。

15、看说话逻辑

临床心理学视角下,人类会使用两种逻辑:情感逻辑和现实逻辑

情感逻辑使用的是初级思维,靠近情绪、感受、直觉、主观梦境,表达起来无边无沿,自由散漫,没什么目的,也不解决问题。但是感受自由流动的时候,人的情绪感受很放松、自在;

现实逻辑使用的是次级思维,靠近理性、判断、思考、客观数据,表达起来思维聚焦、目的明确、只针对特定问题的理解和解决。现实逻辑的内容常常挺枯燥,但是能解决实际问题。

当我们的情感逻辑和现实逻辑,能基于场合灵活切换时,这个人的适应性很高:上学、工作时,很有效率;恋爱、社交时,很有人情味。

但是,如果只擅长其中一种,或两种逻辑使用场合不当。就会给生活带来巨大的麻烦。很多人际沟通、办事儿不顺,都与逻辑使用不当有关。

比如,领导质问女员工的工作进度时,女生娇滴滴、可怜楚楚地说:

“X总,您看天气好热好热呀,工作起来多不容易。我冒着上火、中暑的风险,还尽量写完三页PPT,这多么不容易呀!我们在家里,可从来吃过这个苦的。我妈要是知道了,肯定得心疼的掉眼泪。您就别着急了,等我的身子缓过劲儿来,我就赶紧再写几页。”

反之,当女生工作不顺、心情不好时,男友写完代码,下班来找她。女生默不作声两行泪,男友说:

“啊,你心情不好啊!我看《抑郁情绪调节手册》上说:情绪不好,往往是非理性信念干扰了你的认知系统,你需要:

第一,把“自动思维”写下来;

第二,对着认知歪曲列表,逐条审查;

第三,用健康信念,重新理解你的情景。就能改善你认知行动层面的困扰了。

我很棒吧!?我厉害不厉害!?”

观想一下,自己最近与人交流不畅,工作不顺的时候,是不是用错了逻辑。

16、看自我评价和归因方式

最后,是反观自我: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世界和自己的关系

先看自我评价:

整体是积极评价自己,觉得有希望;还是整体消极评价自己,觉得命不好。

前者是更有自我效能感,乐于适度挑战困难,也有较高的自尊和价值感;

后者是容易自我否认,在困难面前退缩、逃避,往往有低自尊和低价值感。

再看归因方式:

外归因,觉得都是环境的影响,大环境在起作用;

内归因,觉得都是个人的原因,主观能动性决定一切。

内、外归因这两种倾向,可以和成功与失败这两种结果,组成四种归因风格,即:

1)成功时,内归因;失败时,外归因--这是大多数人,比较平庸;

2)成功时,外归因;失败时,内归因--这种人对自己较为严苛,但是自我会不断提升;

3)成功和失败,都是外归因--环境依赖者(又叫场依赖者),容易认命,进取心不大;

4)成功和失败,都是内归因--环境独立者(又叫场独立者),理想主义,容易走极端,我命由我不由天!

最后,总结一下:

观自然、观己身、观他者、观话语,在这四个方面,尽可能如实观照,我们会发现自身各种缺点、不足和小毛病。

持续地观察这四个方向,也是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修炼之途。

如何找出和分析失败的原因(我们先拆分一下这个问题)(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