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联合国大厅里,赫然写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孔子格言,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关于联合国的事情你知道什么?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联合国的事情你知道什么(联合国大厅大书)

关于联合国的事情你知道什么

在联合国大厅里,赫然写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孔子格言。

无独有偶,在德国柏林“得月园”的孔子塑像基座上,也写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新加坡中学的“公民课”,第一页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世界上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群,特别是联合国不约而同地对孔子的格言如此情有独钟,这是为什么?这究竟说明了什么?

一、这说明孔子的儒学具有现代价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出自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颜渊章”和“卫灵公章”,意思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主张在人际交往中讲究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这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人人都应做到。这大约就是新加坡中学《公民》教材第一课学习这一则孔子格言的原因。联合国大厅书写孔子的这一则格言是从政治层面来讲的,提倡不同的民族和国家相互沟通,相互认同,以和为贵,用善意换取他人的善意,用善意回应他人的善意,使不同文明相互借鉴,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由此可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核心是“和”,是“和为贵”。它是孔子的核心思想“仁”派生出来的,因为仁是“爱人”,是推己及人,是“己欲立(站得住)而立人,己欲达(通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崇尚和谐的民族。秉承孔子儒学的“和为贵”思想,几千年来,中国人始终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建立了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中华民族始终互相交融,和衷共济,形成了团结和睦的大家庭;中华民族始终亲仁善邻、协和万邦,与世界其他民族在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无论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还是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给所到国家和人民带去的都是加强交流合作的诚意,传递的都是增进友好情谊的心声。

尤其值得我们珍视的是孔子提出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的思想。意思是说,正派的人以“和”为原则,但不肯盲从附和,而敢于提出自己的意思;不正派的人处处盲从附和,而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要指多样性的统一,“不同”指事物的多样性。一个有修养的人应当与他人和睦相处,同时又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不同”而能够“和”,才能形成多姿多彩的统一,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多种事物和谐相处,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这正是“和而不同”。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差异,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差异,以及由这种差异派生的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主张、不同的道路、不同的取向,才形成了色彩多样、内涵丰富的大世界。“和而不同”正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所以我们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各国人民在历史进程中创造的多彩文明和生活方式,使不同文明相互借鉴,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面对当今的国际形势,联合国从孔子智慧中汲取和谐文化的精华,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书写在联合国大厅,这说明,儒家的“和为贵”思想对于协调人类发展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外专家、学者把学术研究的注意力聚集到孔子及儒家思想上来,因为要解决当今世界的冲突、矛盾、弊端,可以从孔子、儒家思想中得到启示。儒家学说主张以和为贵,反对暴政,反对战争;人与自然之间也应保持和谐,反对滥用物力、破坏自然环境。儒学所提出并探求的两大问题,今天仍然是全人类共同关心并力求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这表明联合国正为构建和谐世界而努力

孔子主张仁政与和平共处,这是在解决国际冲突方面受到高度推崇的价值观。儒家倡导的“人为贵”“民为贵”“和为贵”等重要思想具有普遍的利用价值,不仅适用于中国,也适用世界;不仅适用于历史,也适用于今天和明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行为准则被联合国看中,大力宣扬,这正符合联合国构建和谐世界的宗旨。

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胜利结束时建立的普遍性国际组织,是中、苏、美、英等反法西斯联盟国家期望加强战后国际合作与和平的产物。1945年4月25日—6月26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联合国家国际组织会议”,与会的51个创始会员国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董必武作为当时中国代表也在《宪章》上签了字。《宪章》规定,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制止侵略行为”“促进国际合作”等。中、苏、美、英、法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

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潮流,如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积极推进国家和谐、地区和谐、世界和谐,日益成为备受关注的时代话题。为庆祝2007年中国传统农历新年(春节),联合国总部2月22日举办了以“和谐之声”为主题的新春文艺晚会,邀请了来自中国、孟加拉国、西班牙、巴西、阿根廷、古巴、智利和瑞典等国的艺术家演出,100多位各国驻联合国外交官员、非政府组织代表以及美国政界、商界代表出席了这次晚会。出差在外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给晚会发来了祝词,他祝福大家“中国农历新年快乐”,重申了联合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的宗旨,强调了联合国为此所作的不懈努力。他希望联合国能够真正发挥作用,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和平、没有暴力”的世界。

一个是孔子的格言警句,一个是中国的传统春节,二者都统一在联合国的“和平、合作”旗帜之下,唱响“和平之声”,构建和谐世界,这正是中华文明魅力所在。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增长创造了一个具有非凡吸引力的中国。

然而,世界并不太平。当前地区冲突不断,民族矛盾频发,霸权主义与恐怖主义猖獗。李肇星说,据2006年统计,人均预计寿命最高的国家是82岁,最低的国家是36岁,“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诗)仍是当今世界存在巨大贫富差距的形象写照,世界并不和谐。在这种情况下,联合国从孔子的“和为贵”思想中汲取智慧,大力张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进一步增强世界各国人民的和平共处观念,深刻认识霸权主义与恐怖主义的危害,树立坚定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类社会的发展表明,少数几个大国瓜分世界的局面是不可能长久的。“和”才是持续发展的准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