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经不通主要表现为咽痛、下颌肿、耳聋、中耳炎、眼痛、头痛、扁桃体、失眠、落枕、肩痛、腰扭伤,目黄和肩部、上肢后边内侧本经脉过处疼痛等。

脾虚肠寒肚脐左边疼痛(小肠经不通小腹绕脐而痛)(1)

小肠经预防和主治病症

1、五官疾病:咽痛、眼痛、耳鸣、耳聋、中耳炎、腮腺炎、扁桃体炎、角膜炎、头痛。

2、其他疾病:腰扭伤、肩痛、落枕、失眠、癫痫、经脉所过关节肌肉痛。

小肠经的功效:治疗肩背,颈锥等关节肌肉痛,脸部耳朵等五官病。

小肠经循行路线

1、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少泽穴、止于听宫穴,左右各19穴。8个穴位分布在上肢背面的尺侧,11个穴位在肩、颈、面部。首穴少泽,然后是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小海、肩贞、脏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颧脏,末穴为听宫。

小肠经--人体健康的晴雨表

"麻筋"就是小肠经的线路,你现在用拳头打一下这"麻筋",看看能不能麻到小手指去。如果一麻到底,证明您心脏供血的能力还是不错的;如果只痛不麻,那你的心脏已经存在供血不足的情况了。另外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测试法,只要行个军礼,看看上臂靠近腋下的肌肉会不会很松弛,松弛就是此处气血供应不足了。这里正是小肠经,而小肠经是靠心经供应气血的。

有的人总是爱胸闷、胃堵,还有些人脾气很急,老是心烦气躁,动则要与人嚷嚷。这时就一定要按摩三焦经和小肠经。

天天守在电脑旁的朋友们通常都会肩膀酸痛。有的人站起身活动一下,很快就恢复如常;而另一些人则会日渐加重,先后背痛,然后脖子也不能转侧,手还发麻。医院通常诊为颈椎病。其实多数是心脏供血不足,造成小肠经气血也虚弱了。观察一下小肠经的走向就会发现,从脖子到肩膀,再从胳膊到小手指,一路下来,正是你平常出现症状的部位。

有人问,心脏供血不足,为何会影响小肠经呢?

这其实是中医特有的一个概念--表里关系。心与小肠相表里,这种关系是通过经络的通道联系起来。如果心脏有问题,在最初的时候,小肠经就先有征兆了。有的中医能够预知你的疾病,那并不是捕风捉影,随意揣测的(当然总会有这样的人),而是你的身体已经先告诉他了。所以,他并没有什么高明的,更不是什么巫术,只是你不知道内情罢了。

现在咱们就揭开谜底:肩膀在开始的时候只是酸,酸的意思是气血不足了,然后是酸痛,酸痛是因血少,进而流动缓慢而瘀滞,不通则痛了。再后来就变得僵硬疼痛了,僵硬是因为血少,血流缓慢,再加上长期固定姿式,血液就停滞在那里;如果心脏持续地供血不足,那么停滞的血液就会在原地形成瘀血,没有新鲜血液的供应,肌肉、筋膜就会变得僵硬,缺乏气血供养的肩膀就好像缺水少粮的边关军队,抵御不住外界风寒的侵袭。如果此时睡觉偶遇风寒,哪怕是一点点风,这不过是诱因,你就会落枕。其实落枕哪是当天得的呀,早已酝酿多时了,风只不过是导火索罢了。

有的人不从事案头的工作,肢体也总是在运动之中,那么他们心脏供血不足的情况又怎么考察呢?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我们知道在我们胳膊肘的略下方有一根"麻筋",小的时候打闹玩耍经常会碰到它,总会过电般一麻到手。这条"麻筋"就是小肠经的线路。你现在用拳头打一下这"麻筋",看看能不能麻到小手指去。如果一麻到底,证明你的心脏供血能力还是不错的;如果只痛不麻,那你的心脏已经存在供血不足的情况了。另外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测试法,只要行个军礼,看看上臂靠近腋下的肌肉会不会很松弛,松弛就是此处气血供应不足了。这里正是小肠经,而小肠经是靠心经供应气血的。

有的人脾气很急,总是心烦气躁,动辄要与人争吵嚷嚷,中医认为是心火亢盛。由于火气太大,无处宣泄,就拿小肠经"撒气"了。结果小肠经就会肿胀、硬痛。顺着小肠经就会牵连到耳朵、喉咙、脖子、肩膀、肘、臂、腕、小手指,造成这些地方或疼痛或麻木。

小肠经就好比一面反映心脏能力的镜子,通过了解心脏和小肠经的表里关系,我们不但能预测心脏的功能状况,还能够用调节小肠经的方法来治疗心脏方面的疾患。所以很多时候,上臂内侧松松垮垮的肉不是靠减肥和练习哑铃弯举就能够解决问题的。好好关注你身体里心脏的晴雨表--小肠经吧!

脾虚肠寒肚脐左边疼痛(小肠经不通小腹绕脐而痛)(2)

附录:小肠经上的部分穴位

1、肩贞穴——肩痛要穴。按揉肩贞穴可治疗肩后部疼痛、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劳损等症。

2、少泽穴——急救醒脑穴。此穴位于手小指末节尺侧指甲角0.l寸处。可治疗打嗝。

3、曲垣穴——肩痛要穴。

4、小海穴——肘痛要穴。小海穴可以治关节炎,像肩关节不舒服,颈椎病引起的手指发麻,都可以通过按摩它来缓解不适感。用一手的食指或中指指端着力,附着在另一手的小海穴上,持续或顿挫用力按压1分钟左右。

5、养老穴―――蓄元气、调精神

6、天宗穴——肩痛穴 此穴位于后背肩胛骨的凹陷处。防治女性的乳腺问题,肩痛,心血管,肺部疾病。每天按摩天宗穴,对消除手脚酸痛、肩背腰的疼痛均有疗效。

7、后溪穴——这是一个大穴,八脉交汇处。这个穴位与督脉相通,可以辅助治疗腰痛、腰间盘突出,还对落枕、肩膀痛有一定的疗效。这里再告诉大家一个小技巧:对于长期在电脑前工作或学习的朋友,每过一小时把双手后溪穴放在桌沿上来回滚动三到五分钟,可以缓解调节长期伏案以及电脑对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

8、腕骨——要想颈椎安,常揉腕骨穴,可调气活血,舒筋散寒,通络止痛,故可治落枕。

9、天容穴——如果是感觉咽喉肿痛、发音困难或在扁桃体炎初期,可以选择按摩天容穴来治疗。

10、阳谷穴——如果出现头痛、目眩、牙痛、耳鸣、耳聋、热病、腕痛等症,可按摩阳谷穴。阳谷穴的取穴法是:俯掌,在三角骨后缘,赤白肉际上,当豌豆骨与尺骨茎突之间。

11、支正——腕横纹上5寸,小肠经与心脏的一个络穴。治疗人体的赘生物,瘊子,扁平疣,脂肪瘤。

12、听宫穴——听宫穴位于耳平前面一厘米,张口凹陷处。治疗耳部方面的疾患,耳聋,耳鸣,听力下降。都可以点揉听宫得到改善。

更多健康资讯可关注twzuc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