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贴窗花、福字、门神,是古老的春节习俗过年贴门神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门神画的画像有哪些人物?,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过年贴门神的 过年贴门神的习俗是怎么来的?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过年贴门神的 过年贴门神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过年贴门神的 过年贴门神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过年贴窗花、福字、门神,是古老的春节习俗。过年贴门神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门神画的画像有哪些人物?

贴年贴门神起源于古人对门神的崇拜。 古人认为门户是全家人每天进出的重地,需要驱邪镇鬼才能保全家人平安。 早在战国时期,先民们就已经开始用“五木之精”的桃木雕刻带有符咒的“桃符”,挂在门口镇压邪灵。 后来,随着纸的广泛应用,桃符被人像所取代。 人们多在正月初一前将其贴在门上,作为门神,保佑家人一年平安。 那么,门神的画像中都有哪些人物呢?

门神的出现与先秦礼俗中的门户之祭有关。 但直到汉代才有了具体的人物形象,即神荼和郁垒。

相传在远古时代,这两个人为人正直,大公无私。 他们住在度朔山那棵超级大桃树下,负责看守鬼魂出入的门户。 见恶鬼危害百姓,就捉住绑起来喂老虎。

古代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往往把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归咎于所谓的“鬼神”。 除夕恰逢岁月更迭。 为了平安不受“鬼怪”的困扰,门上绘有神荼和郁垒的画像,美其名曰“镇宅”。

既然能把“鬼”吓跑,那要是没什么特点肯定不行。 汉代画像石上有兄弟二人的门神像:疑似头发冲天,眉毛上扬,手执兵器,十分凶悍。

可能后世的画师实在是看不过去,才美化了兄弟俩。 后来,二神的画像摆脱了古代神话中的怪诞模样,变得威武雄壮起来。

到了唐朝,神荼和郁垒被秦琼和尉迟恭两位唐朝武将所取代,成为新的门神。

他们是两位战功赫赫的武将,也是真实存在的人。 这两人可以加入门神的队伍还有一种说法:据说唐太宗经常梦到“鬼”在宫外哭泣,难以入睡。 于是,秦琼和尉迟恭晚上都穿戴整齐,替他们守门。

此举过后,唐太宗不再做噩梦,只是夜夜守门,这两位大将实在是太辛苦了。 由于真人守门成本高昂,太宗皇帝下令画师将二人的真人画像挂在门上,作为驱鬼的门神。

《西游记》中也写过类似的故事,称赞秦琼和尉迟恭:“头戴金盔光灿灿,身披铠甲龙鳞,护心宝镜晃祥云,狮蛮收紧扣,绣带彩霞新。这一个凤眼朝天星斗怕,那一个环睛铁眼月光浮。”

身披铠甲,护心镜,凤眼朝天,环睛铁眼,装备强悍,颜值比神荼和郁垒高出不少。

有意思的是,这时期还有一位门神钟馗,不过多被视为传说人物。

钟馗成为门神,源于传说中唐玄宗的一个梦。 梦里钟馗穿着短靴,身穿青衣,单臂外露,轻而易举地抓住了惊扰玄宗的小鬼。

钟馗因此名声大动,被奉为驱邪的鬼王。 当然,他也有了成为门神的资格。

事实上,从神荼、郁垒到秦琼、尉迟恭,中国古代的门神信仰一直在不断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人的信仰和心态逐渐趋于世俗化。 因此,后来一些早期的将领被列入了“门神”的行列。

如三国时期的猛将赵云、马超。也有供奉马超、马岱兄弟为门神的地方; 唐代薛仁贵;南宋名将岳飞……都是古代很有名的“门神”。

渐渐地,一批活跃在舞台上或小说传奇中的历史和准历史人物也加入了这个队伍。

据不完全统计,孙膑、庞涓、萧何、韩信、赵云、裴元庆、李元霸、杨延昭、穆桂英、岳云、狄雷、赵公明、孟良、焦赞、胡大海、 常遇春……和“哼哈二将”后来被奉为门神。

那还不是全部。 本来,要成为“门神”,至少要有威武外貌或武功高强,要的是能打的特点。 但是没过多久,一些文官也成了门神……

比如魏征、包公、文天祥、海瑞……他们虽然出身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正气。 大概在当时古人的认知中,正如民俗专家所说,判案高手、清官都可以当“门神”。

贴门神作为中国的民族传统,既是民间文化的传承,也是人们的精神寄托。 他们都向往着心中的美好。 这是对祖先和自然的敬畏。 现代贴门神与原始迷信祭祀关系不大。 贴门神更多是新年伊始和喜庆节日的象征。 成为典型的民族文化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