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妈妈说:最近纪录片《吉卜力的书柜》火遍全球,它的拍摄起因是宫崎骏导演给日本岩波少年文库编写的一本荐书小册子,他分享了50本适合孩子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今天我们一起走近~
纪录片《シャルジブリの本棚》(译名:吉卜力的书柜)
观看链接:dwz.date/aRWd
这部纪录片将宫崎骏推荐的文学作品以轻松的对谈方式介绍给大家,揭露了他创作世界的秘密。
《岩波少年文库50册》宫崎骏选(非常迷你的一本小册子),截图自《吉卜力的书柜》
其实,吉卜力工作室出品的不少动画电影都改编自儿童文学作品,如《魔女宅急便》、《哈尔的移动城堡》、《地海战记》、《借东西的小人》……宫崎骏本人就是儿童文学狂热爱好者,从小通过租书的方式广泛阅读世界名著与儿童文学,在学习院大学求学时期加入了“儿童文学研究社团”,童年宝贵的阅读体验对他的人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构建起宫崎骏创作世界的原点和灵感就是来自世界儿童文学。
台版《幽灵塔》中宫崎骏绘制的彩色解说漫画中提到自己童年租书的经历
截图自《吉卜力的书柜》
下面我想以《吉卜力的书柜》为引,为大家介绍宫崎骏创作世界中的灵感来源——世界儿童文学,这些作品大部分都是幻想文学,以想象世界为起点,创造出让小孩和大人都喜欢的世界。宫崎骏创作动画的初衷就是做给小孩子看的东西,所以他很重视制作让小孩子能看得懂的动画电影。我将分为改编自世界儿童文学、日本儿童文学、日本漫画这三部分,对吉卜力出品的作品进行原作和动画的介绍,并结合纪录片《吉卜力的书柜》和三鹰之森吉卜力美术馆的相关内容做些扩充。
由于篇幅较长,我分了上下两篇文章进行介绍,首先与大家分享那些改编自世界儿童文学的吉卜力动画。
改编自世界儿童文学
1974年 · 《阿尔卑斯山的少女海蒂》 · 高畑勋导演
原作:约翰娜·施皮里(Johanna Spyri)《Heidi》
《海蒂》原作及宫崎骏的手写推荐语
在今年吉卜力美术馆中的特展,宫崎骏在“阿尔卑斯山的少女海蒂展”时制作的画板中收录的插图。描绘了为了想创作的作品而不放弃坚持的导演的形象。
在日本巡回的海蒂展览中展示了许多动画制作的资料
《海蒂》大获成功后,高桥茂人带领瑞鹰映像制作部的人马另起炉灶,成立了“日本动画公司”,每年制作一部根据儿童文学名著改编的动画,这个系列被播出的富士电视台命名为“世界名作剧场”。世界名作剧场系列成为此后二十几年间日本儿童最重要的动画启蒙作品。并在70年代末开始向外国出口。接着高畑勋带领的团队又接着制作了《寻母三千里》,在原著《爱的教育》里只是几页篇幅的小故事,除了几个主要人物,大部分的情节和角色都进行了原创的设计。
《世界名作剧场》系列中的角色们
1976年 · 《寻母三千里》 · 高畑勋导演
改编自:亚米契斯((Edmondo De Amicis)《Cuore》
宫崎骏执导《未来少年柯南》之前在动画制作中既当编剧、演出,又画原画、分镜和背景,他总是以一种工作狂的态度在忘我工作,当时跟他共处的老动画人,后来回忆起那段日子,无不“心有余悸”地说:“每次以为自己已经非常努力、工作干得非常好了的时候,都会发现老宫已经干完的工作比谁都多,画得还比谁都好……”
《未来少年柯南》则是他开始大展拳脚、独当一面的作品,他第一次担任导演,原作《the incredible tide》的故事讲述一个少年在“最终战争”结束20年后的地球上,背负着建立自由国家的理想,与阴险的、以俄式人名命名的官僚们作斗争,处处都在讴歌美式自由民主”,而宫崎骏一直都非常反美帝国主义,于是,他对原作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写,除了主角人名,其他的一切全部重新编写。
这时候宫崎骏已经36岁,作为一个执导处女作的日本动画导演来说,已经不年轻了,距离他初入这一行已经有十年,但他的工作热情充沛得像是刚参加工作一样。表现出来的一个主要现象,就是宫崎画背景图、印象图、场景稿画得非常多。这些图都画得又快又好,但是根本就用不完,做完《未来少年柯南》还有四分之一在库房里落灰,后来被宫崎用到了《天空之城》的场景里。
1978年 · 《未来少年柯南》 · 宫崎骏导演
改编自:亚历山大·凯伊(Alexander Key)《the incredible tide》
1979年 · 《红发少女安妮》 · 高畑勋导演
改编自:亚历山大·凯伊(Alexander Key)《the incredible tide》
《红发的安妮》原作
在三鹰吉卜力美术馆展出的《红发的安妮》原作展,右滑看更多
稍微铺垫了一下高畑勋和宫崎骏早期参与制作的TV动画作品。1980年宫崎骏在东京电影新社的新人养成公司TELECOM工作了一段时间,期间执导了《鲁邦三世 卡里奥斯特罗之城》与《名侦探福尔摩斯》。五年后,在德间书店的投资下,宫崎骏联合高畑勋和铃木敏夫一起创立了吉卜力工作室,由此他开始做自己想要做的动画,将他创造的世界展现在观众的眼前。
2004年 ·《哈尔的移动城堡》· 宫崎骏导演
改编于:黛安娜·温尼·琼斯 (Diana Wynne Jones)《魔法师豪尔系列①─魔幻城堡》
《哈尔的移动城堡》改编自英国幻想小说家黛安娜·温尼·琼斯 (Diana Wynne Jones)的魔法师哈尔系列的第一作,这系列共有三本:
将《绿野仙踪》中魔法师、稻草人、狗、魔女等元素融入进作品并与现实世界进行有趣衔接的《魔幻城堡》(Howl's Moving Castle)(1986年),吸收《一千零一夜》的元素进行创作的《飞天魔毯》(Castle in the Air)(1990年)和最后一部《迷宫之屋》(House of Many Ways)(2008年)
《哈尔的移动城堡》原作小说三部曲
琼斯开始提笔写《魔法城堡》是来自与一个小男孩的对话以及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那个男孩给了我移动城堡的灵感时,我立刻知道我想把它写出来,但花了很长时间斟酌怎么下笔。首先我需要构思出哈尔和苏菲。而这一下花了三年时间,到那时我已经完全忘了把小男孩的姓名和地址放在什么地方了。”琼斯这样追忆城堡的雏形。
1984年,琼斯突然双腿失去力量,不得不靠拐杖走路。突然以老年人的状态行动着,这种奇怪的感受不久后生长成故事的灵感,拐杖也在《哈尔的移动城堡中》中成为重要的道具。
《哈尔的移动城堡》中城堡通向不同世界的魔法门
琼斯的许多作品都是基于“平行宇宙”理念的,对她来说,世界之外有世界,一个世界是一组世界;小说中门的出现,巧妙地连接了这些迥异的世界。“门是非常厉害的东西。它们两边的世界全然不同。这不仅是指魔法通道——当你打开门时,可能会发现一个新世界,一个死亡国度,甚至是天堂或地狱;也是指相当日常的门。你的前门通向街道(希望如此!)而后面通向花园,在室内你打开门则通向另一件屋子。可总会有这样的可能,街道是从未见过的街道,花园是蓝胡子或其他什么人的,而屋子则属于另一幢毫不相干的房子。在哈尔的世界里,由于这是个魔法世界,这些可能性就常常成真了。但这绝不是说在我们的世界里就不可能发生。我在自己家里通常让门都敞开着,好防止突然出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
苏菲与哈尔初次相遇的空中漫步实在是太浪漫了
宫崎骏决定要将《魔幻城堡》(Howl's Moving Castle)改编为动画的理由有两点:“城堡会移动,很有意思,而且女主角还被施了魔法变成90岁的老奶奶,有这两个要素就可以做动画了。”
对比原作小说与动画的风格,就能够发现《哈尔的移动城堡》是在原作基础上向宫崎骏风格靠拢的改编,加入了很多宫崎骏自己的喜好,比如战争主题。原作的世界观很大,有复杂的冲突,对哈尔的身世也有大篇幅的描写,而动画将主线聚焦在苏菲的身上,对哈尔的身世交代只有一个简短的回忆。大部分角色的设定都做了改变,比如说苏菲会魔法拥有将自己的愿望注入物品的能力,荒野女巫也与火魔安格丽安签订过协议还是个大美女……
注:宫崎骏风格四大主题:1、充满幻想的世界观(科幻或非科幻的设定,充满谜与不可思议的世界,奇特的风俗习惯);2、人类为了自身命运所展开的正邪善恶之争;3、少年和少女作为主人公;4、各种各样的飞行器与巨大机械
荒野女巫首次出现并把苏菲变成老婆婆的情节
说到荒野女巫,还有一个非常美妙的巧合,琼斯称创作时脑中浮现的是她的一个姨妈的形象。未料她看了宫崎骏的电影,发现电影中荒地女巫的形象和她姨妈的形象惊人吻合,让她惊叹 “Awfully, Awfully like!!!“
宫崎骏设计的“日式”移动城堡
还有一个设计上的亮点就是移动城堡,这也是宫崎骏最开始着手的设计,制片人铃木敏夫在访谈中说道“原作里并没有描写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城,需要我们自行创造。关于这座城的设计,我参考了外国的一些东西作为题材,但是老宫想作成非常有他个人风格而且是日式的。那座城其实是由很多杂物组成的,这跟很多男孩子小时候总想把一大堆东西收集起来的意思差不多。现在想想把城弄成这样,也说明了哈尔的孩子气吧。不过如果外国做那么大的建筑肯定会作成左右对称的,可是哈尔的城哪都是不对称的。“
电影中的移动城堡让原作者琼斯很惊讶,因为她没想到城堡有脚,原作中,城堡更像是一艘气垫船,离开地面一英寸左右飘浮着。
能够摘到星星的少年,关于过度使用魔法就无法恢复人的心智这点是借鉴于《地海传奇》
不过,无论是原作还是改编动画,内核都是一样的——爱的力量让人改变,在动画中,苏菲过着目标明确却无趣的人生,哈尔则在漫无目的的逃避萨丽曼和荒地女巫。两人的性格都非常消极,他们的人生之路仿佛停滞在了半途中。但是苏菲变成老太婆并遇到哈尔之后,两人各自的人生都开始了继续前进的脚步。在共同的生活中,他们因彼此的存在而得到了勇气与希望,得到了“生存的力量”,这也是琼斯对于这部改编作品认可和喜爱的原因。
原作者黛安娜·温尼·琼斯对《哈尔的移动城堡》的看法
如果你想要了解在动画电影中的未解之谜,比如为什么人们传说哈尔会吃女孩子的心脏,为什么他会被荒野女巫追杀……以及了解哈尔、苏菲、卡西法之后的故事,十分推荐阅读原作!
2006年 ·《地海战记》· 宫崎吾朗导演
原作:厄休拉·勒古恩(Ursula K. Le Guin)《地海》系列
原案:宫崎骏《修那之旅》
下面就要说到对宫崎骏影响最深的一部作品了,美国科幻奇幻小说作家厄休拉·勒古恩(Ursula K. Le Guin)的长篇著作《地海》系列奇幻小说,这是一部有关于心灵成长的小说,在作品的构成上沿袭了《魔戒》的风格,故事以壮大的传统叙事诗为背景,描述一个受到与现实迥然相异的理论和法则支配的架空世界(有魔法和龙的异世界),勒古恩笔下的魔法的地理空间是大海和陆地,反映她一贯追求的均衡和秩序的理念,在一系列的冒险中完成了光明与黑暗、生与死以及影子的辩证法的统一。
该系列一共有六本,出版时间横跨了30年,描写雀鹰战胜自我而成长的《地海巫师》,讲述少女恬娜与一个过去的自我诀别的《地海古墓》,讲述雀鹰同王子亚刃追寻扰乱地海世界平衡源头的旅程的《地海彼岸》,将男性的暴力作为破坏均衡的因素的《地海孤儿》以及后续的《地海故事集》、《地海奇风》。
动画海报那张看起来很神作的图在电影里也只是平平无奇的一个镜头
宫崎吾朗执导的这部《地海战记》的剧情是将第1部《地海巫师》中原本雀鹰追寻自我心灵的主题套在了亚刃王子的身上,结合了第3部《地海彼岸》( The Farthest Shore/1972)和第4部《地海孤儿》(Tehanu/1990)的剧情,以宫崎骏早期水彩漫画《修纳之旅》为故事框架进行改编的。只能说宫崎吾朗第一次制作动画,火候完全不到家,导致这部动画既不出彩,又差点成为吉卜力历史上的败笔,原作者厄休拉·勒古恩也对这部影片的评价中表达了自己的失望和愤怒。
延伸阅读:《原作者厄休拉女士的观感回应》:movie.douban/review/1183534/
厄休拉·勒古恩的回应已经非常到位了点明了《地海战记》出现的问题。如果将《地海战记》与宫崎骏之前的一些作品对比来看,还能发现一些相似的分镜和角色设定。
厄休拉·勒古恩是谁?对国外科幻迷来说,她的名字如雷贯耳,她是“世界幻想文坛的女王“,与《指环王》作者J.R.R.托尔金和《纳尼亚传奇》作者C.S.刘易斯并称为“奇幻小说三大家”,她是历史上第一位两度获得雨果星云双奖最佳长篇小说的作者,目前获得轨迹奖次数最多的作者。从31岁开始发表作品,39岁创作出《地海巫师》,她与中国还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曾用了近50年的时间研究翻译老子的《道德经》,她的作品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地海》更像一个东方人写出来的小说,并不猎奇的描写一个异世界以及各种炫酷法术奥妙,而是不断强调世界的平衡,法术不可滥用,一个真正的魔法师不在于他会多少法术而是在于他掌握了世界万物变化的本质与规律,即:道。
只可惜厄休拉·勒古恩的作品没有人能将它影视化制作得很好,也曾有导演将《地海传奇》拍成电影,但效果并不理想。或许如果是宫崎骏来执导动画的话又是不一样的结局了。
延伸阅读:
1、纪录片《 The world of Ursula.K.Le Guin》:
acfun/v/ac11648978
2、那位影响了宫崎骏一辈子动漫创作的奇幻文学女作家去世了
《地海》系列原作小说六部曲
宫崎骏最早在1983年就受到《地海》系列影响而发表了自己的水彩漫画《修那之旅》,他本人也坦言从《风之谷》到《哈尔的移动城堡》都受到《地海》系列的影响。
《修那之旅》
20世纪80年代,宫崎骏想要将“地海系列”的故事搬上荧屏,但勒古恩出于慎重和对宫崎骏的不了解,以为也是迪士尼风格的作品,就拒绝了他的请求。后来《千与千寻》、《龙猫》的上映,不止给宫崎骏带来了荣誉,也使他重新走进勒古恩的视野。勒古恩因为《千与千寻》而对宫崎骏赞美有加,她声称如果一定要有一个人来改编“地海系列”,那就应该是宫崎骏。
那为什么不是宫崎骏来执导这部他内心最爱的神作呢?后来勒古恩提出希望宫崎骏来将这部作品动画化后,宫崎骏拒绝了。不过铃木敏夫还是为吉卜力接下了这个合作,并为培养新人将宫崎骏的儿子宫崎吾朗拉出来制作这个动画,关于这段八卦的具体故事以及《修那之旅》与宫崎骏作品的关联可以看一看公众号“麦书”中的文章,写的已经非常深入详尽和生动了,对这段有兴趣的朋友们不妨看一看。
延展阅读:
1、陈年八卦:为啥宫崎骏拒绝了《地海传奇》动画
2、宫崎骏和乌苏拉地海世界羁绊之作:シュナの旅
《修那之旅》部分选图,下拉看更多
如果想要更深入的理解宫崎骏如何缔造他的想象世界的,当然应该把《地海》系列拿出来看一看啦!
2010年 ·《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 · 米林宏昌导演
原作:玛丽·诺顿(Mary Norton)《地板下的小人》
《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改编于英国儿童文学作家玛丽·诺顿(Mary Norton)的作品,该系列共有6本:《借东西的小人》、《借东西的小人在野外》、《借东西的小人漂流记》、《借东西的小人在高处》、《借东西的小人复仇记》。
诺顿在40岁的时候开始写童话,《借东西的小人》是她在1952年出版的作品,也是她的代表作,她的童年时光大部分都在Leighton Buzzard,Bedfordshire的乡村度过,住在一所乔治王时代艺术风格的房子里,这里后来成为借东西小人里Firbank Hall的原型。在《借东西的小人》纪念版里重印的一封写给朋友的信中,Norton回忆了那些充满白日梦的乡间漫步,她将注意力更多地投注到附近的(由鼹鼠打洞扒出的泥土堆成的)鼹鼠丘而不是远处的群山,观察植物的时候,最先看到的不是花,而是枝干,以及枝干的延伸。对这个充满活力爱幻想的小孩子来说,这是从描绘大自然中的那些角落和裂隙到把它们想象成是难以找到的小人族家园的一小步。
《借东西的小人》原作
因为这部动画我才知道《借东西的小人》原作,动画电影让我看得很不过瘾,我喜欢这部动画的美术设计,但不太喜欢改编的剧情,于是我一口气把这系列的书都读完了,玛丽·诺顿的文字有许多小人一族的生活细节,让你觉得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小小人的存在!毕竟我以前有在家丢了东西怎么也找不到,就会产生出是不是有小精灵偷走了之类的幻想。
我也很喜欢各种微缩玩偶屋,去参观过台北的袖珍博物馆。纪录片《吉卜力的书柜》中为了探寻小人们的秘密,探访了位于英国科茨沃尔德(Cotswolds)的水上伯頓模型村(Bourton on the Water Model Village)、英国V&A童年博物馆(V&A Museum Of Childhood)和专门制作微缩玩偶屋的职人夫妇Kevin mulvany and Susie rogers。
水上伯頓模型村(Bourton on the Water Model Village)
V&A童年博物馆(V&A Museum Of Childhood)二楼的童年厅(the Childhood Gallery)收藏了很多英国皇室成员的玩具和物件儿。从玩具屋里可以窥见三百多年前英国社会设计、风尚以及社会关系的缩影。详细介绍可以看看来自恋物志的介绍:能进博物馆的不只有奇珍异宝,还有我们的童年玩具
玩偶屋的职人夫妇Kevin mulvany and Susie rogers
(他们的作品网站:mulvanyandrogers/)
《借东西小人阿莉埃蒂》虽然不是宫崎骏执导,但编剧是他,他将故事发生的背景由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转换成2010年的日本,地点是大家熟知的小金井市(吉卜力工作室所在城市)附近。故事描写了小人们的生活,阿丽埃蒂和人类少年的相遇、交流和分别,以及小人们为了逃离冷酷无情的人类纷争不得不搬向野外。宫崎骏在企划案中写到“希望能给生活在混沌与不安时代的人们带来安慰和鼓励……”
铃木敏夫说关于“地板下的小人”点子是过去宫先生年轻时和高畑先生一起想出来的企划,算起来是大概40年前的事了。宫先生偶然间想起了这件事,就推荐我也看看并强行说服了我。虽然好像是唤起了我们对自己年轻时代的幢憬。在纪录片中也题到了一点有趣的地方是日文版《借东西的小人》的插图与宫崎骏之间的联系。
书中插图与宫崎骏的线条感很相似
我在动画中还发现一个细节,翔在看的书是美国作家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Frances Hodgson Burnett)《秘密花园》(The Secret Garden)。
吉卜力出版社
吉卜力工作室在2003年开始自发行的独立刊物《热风》对于吉卜力忠实粉丝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读物。本着“吉卜力的好奇心”这样的观念,每月十号发行一次。以A5大小,放置在不同的书店,免费发放。
《热风》的内容不只是工作室的创作日常和工作人员的观点,还囊括了很深的动画文化在里面,内容充实,受到了超越动画的编辑和读者的好评,从中也可以窥见吉卜力工作室所坚持的目标和方针。
2020年的《热风》,以奈良美智的画作为封面
为什么吉卜力工作室出版的刊物叫《热风》,要从“吉卜力”(Ghibli)的名字说起,由宫崎骏命名,意为撒哈拉沙漠上季节热风,在纪录片《梦与狂想的世界》中,宫崎骏提到“吉卜力”是他从一架飞机的名字随便取来的,即二战时意大利飞机制造商卡普罗尼开发的一种侦察机的名字,还有一层含意是希望这个工作室日后能在日本动画界掀起一阵旋风。
在现在这个电子化的时代,《热风》还是纸质刊物吗?实际上偶尔也会有电子版的《热风》可以在官网上下载到,比如今年的5月刊,我下载下来稍微看了下,板块内容构成为对谈特集和连载这两部分,对《热风》感兴趣且看得懂日语的小伙伴不妨下载下来看一看。
吉卜力美术馆里的图书阅览室トライホークス
在三鹰之森吉卜力美术馆二楼有一间名叫“三鹰”(three hawks)的图书阅览室,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吉卜力美术馆及馆长宫崎骏推荐的图画书和儿童文学书籍。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书。古往今来,既有爱情故事,也有冒险故事,在众多的书中,介绍一下被放在trihawks上的推荐书和故事。如果能从trihawks书架中的一本变成大家书架中的一本的话我会很高兴。”
三鹰图书阅览室
“我想让孩子们看到、接触、感受不可思议的东西。是将美术馆的这个想法以“书”的形式传达的地方。我希望这里能成为孩子们实际拿起书读的地方。“
除了书架上的陈列,三鹰图书阅览室还发行了“三鹰季刊”,从2013年开始每3个月发行一次的免费报纸。每期会介绍一本图书室推荐的书,还会邀请活跃在各个领域的人来介绍书,希望能创造一个能够超越图书室的框架,与“书”相遇的契机。
今年份的“三鹰季刊”
比如2017年12月发行的三鹰季刊中推荐了艾莉森·杰伊(Alison Jay)创作的图画书《Bee & Me》,故事讲述有一天一只蜜蜂飞到小女孩的窗前,他看起來好累,就快要昏了过去。在小女孩的悉心照顾之下,蜜蜂逐漸康复,很快蜜蜂变得越來越大,甚至比小女孩还要大!他载着小女孩飞了起來,在城市中翱翔,他们帮助城市中的花朵授粉、播种,最后整個城市都充满着花朵的芬芳。
三鹰图书阅览室的橱窗展示
宫崎骏阅读了2017年发行的日文版《Bee & Me》,非常喜欢这本书。虽然日文版的绘本上有文字,但是原作是无字绘本。蜜蜂与小女孩一起骑自行车出门,一起喝茶……光是看着就觉得很幸福。而且图像中还有许多细节,你能看到大楼的每一扇窗户里生活着的不同的人们,街上的行人、汽车、鸟和树叶都被仔细地描绘出来,是一本充满阅读乐趣的书。
三鹰图书阅览室对这本《Bee & Me》的展示
这本书的作者艾莉森·杰伊(Alison Jay)所配图的《胡桃夹子》(德间书店出版)是为2014年度吉卜力美术馆企划展“胡桃夹子和鼠王展”创造契机的图画书。如果宫崎骏导演没有遇到这本图画书,企划展示就不会实现。
宫崎骏是在偶然间看到了杰伊的绘本,他被这本有着温柔插图的图画书所治愈,在反复阅读图画书和原作的基础上,策划了向孩子们展示“胡桃夹子娃娃”不可思议魅力的展览。这个展览花费了宫崎骏5个月的时间,从策划到监修进行的展览,他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霍夫曼原作中的故事结构进行了解读,并绘制了十几张的介绍展板,将艾莉森·杰伊(Alison Jay)图画书中的放大展示并将图画中的实物制作出来进行展示。
艾莉森·杰伊(Alison Jay)与她的绘本《胡桃夹子》
2014年度吉卜力美术馆企划展“胡桃夹子和鼠王展
一份书单
通过参考豆友lavi的日志及她的个人公众号"麦书"里的文章,我对照纪录片《吉卜力的书柜》中的书单顺序,把宫崎骏推荐的50本儿童文学作品进行了再整理与校对,重新制表并附上了中英文名。
纪录片《吉卜力的书柜》截图
一个彩蛋
孩提的世界——宫崎骏与久石让相关作品数据库
htwld/
/培养孩子审美能力 关注这个账号就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