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人的早点,莫过于一盘蒸面配上一碗稀饭或者豆浆,顺便再加个饼。说到饼,许多人对安康城区西大街南马道这家老古烧饼并不陌生,马金珍已经将这家铺子开了30多年。

山东吊炉烧饼的做法和配方(传承三十多年的吊鏊烧饼)(1)

马金珍今年52岁,他的丈夫古树华今年58岁,从90年代开始,夫妻二人就经营老古烧饼直到今天,而这一招牌也是马金珍从自己母亲的手中传承而来。马金珍说道:“我母亲娘家是东关的,当时1988年从农村下来,也没有文化,为了维持生活就自己学着卖烧饼。我母亲做了两年我就接手了,那时我才20岁,我丈夫90年代下岗以后也学着做烧饼,现在我们俩一起经营。”

谈到坚持这一行的初衷,马金珍说道:“那个时候打工也不稳定,做一阵不做一阵,一个月没有稳定的收入。做这个烧饼只要你好好做,就有收入,生活就有了保障。”

山东吊炉烧饼的做法和配方(传承三十多年的吊鏊烧饼)(2)

南马道每天都有不少学生、上班族路过,不少人都会在马金珍的铺子前停留片刻,买上一个烧饼做早点,附近的市民也会常常光顾。清晨五点,马金珍和丈夫古树华就起床打理,和上一大盆面。和面是个技术活,对面粉的挑选、面和水的比例、和面的手法都非常讲究,尤其是做烧饼,花上1个小时耐心和面,慢工出细活是值得的。六点钟,马金珍在家门口支起摊子,开始了一天的生意。

山东吊炉烧饼的做法和配方(传承三十多年的吊鏊烧饼)(3)

将和好的面盘起来,做的时候在案板上揪成小面剂,裹上调料后揉捏均匀,用擀面杖擀成饼装,再撒上一层芝麻后上鏊。整个过程中对配料也十分讲究,比如加入的花生碎会提前烤上一阵,以保证口感清脆,小茴香、花椒、精盐等佐料的配比也直接关系到烧饼的口味,独特的做法、讲究的配料也使得吊鏊烧饼和烤馕、蒸馍区别开来。

山东吊炉烧饼的做法和配方(传承三十多年的吊鏊烧饼)(4)

(吊鏊)

这里的“鏊”指的是“吊鏊”,是过去烤烧饼所用到的重要器具。吊鏊是由铁匠精心打造而成,外形呈圆形,上下都可以放入木炭,一般可将10至15个烧饼放置在中间烘烤,独特的设计会使得烧饼上下受火均匀,这也正是“古家吊鏊芝麻烧饼”这一招牌的来历。“现在用的都是电烤箱在烤,一箱可以烧20个,放进去15分钟就熟了。”古树华说道。

山东吊炉烧饼的做法和配方(传承三十多年的吊鏊烧饼)(5)

此时已经到了中午12点,早晨和好的面也已经用完,这是今天烤的最后一鏊。一位老太太走到铺子前,还未开口,马金珍便装好两个烧饼递了上去。“她每天都来买,我记得比较清楚。”马金珍说道。忙了一早上,马金珍清扫着案板上的碎屑,感慨道:“过去九十年代那会儿一个饼才两角钱,现在都一块五了。”

山东吊炉烧饼的做法和配方(传承三十多年的吊鏊烧饼)(6)

据了解,古家吊鏊芝麻烧饼制作技艺在2015年入选汉滨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分为传统技艺一类。马金珍正是这一技艺第二代传承人,第一代自然是她的母亲。

马金珍告诉记者:“想找个传承人,但是做这行太辛苦了,没有人愿意干,现在做烧饼也没什么利润。这么多年下来,虽然也没挣到什么钱,但是好歹把生活拼下来了,每天在自家门口干活也方便。要是我还能做,我就坚持到最后。”

最后一鏊烧饼已经烤好,打开烤箱的一瞬间,芝麻的气味混杂着面香泼散开来,让人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多嗅上那么两下。对于那些远在异地、归乡团圆的游子来说,咬上一口老古烧饼,似乎又再次回到了那个熟悉的老城区、老巷道。

(华商报记者 程斌 编辑 吴宁)

山东吊炉烧饼的做法和配方(传承三十多年的吊鏊烧饼)(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