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须·催·淬

絮,《说文》:“絮,敝绵也。”絮的本义是不好的绵。成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用的就是本义。益阳话里,絮读xi

当名词时,常用意为“经过弹制的棉花胎”,益阳人称为“絮(二声)被”,外面套上被套一起才叫“被窝”。

益阳话怎么讲(寻根说字你知道益阳话里的)(1)

“絮”作动词时,意为轻轻铺置,读一声。鸟类筑巢,益阳话讲“絮窠”。如“最近,燕子在你家堂屋里絮哒一只窠,只怕有么子好事要来咧!”轻轻将东西塞给别人,也讲“絮”。平时讲贿赂人为“塞坨水”,也讲“絮坨水”。“絮”还引申指私下、小声商量,出鬼点子。如“有她在旁边絮啊絮,咯只事难怪搞不成器。”

益阳话怎么讲(寻根说字你知道益阳话里的)(2)

小程序

益阳话怎么讲(寻根说字你知道益阳话里的)(3)

须,益阳话也读xī。《说文》:“须,面毛也。”须的本义指胡子。益阳有俗语:“先生的胡子敌不得后生的须”,以表示一代胜过一代。“须”引申义指像胡子的东西,如大蒜须、松毛须、扬尘须等。当动词时义为用须撩痒,撩得人痒叫“须痒”更大的撩痒动作叫“须胳(膈)几”,北方人叫“胳肢”。

《山乡巨变》:“桌上点起一盏没有罩子的煤油灯,中间生个汽炉子,煮一蒸钵白菜,清汤寡水,看不见一点油星子。”其中的“汽炉子”应写为“催炉子”。

洞庭湖区历来有冷天热菜吃的习惯。过去热菜的炉子,是铁制的,在里面烧木片或白炭。这种炉子确实名“qī炉子”,但这qī与“汽”扯不上一点关系。这个“qī”指向的字是“催”。催和崔,益阳话白读为qī

催,本义是使什么快起来。吃饭的过程中,菜冷了,热要快、随时,这是“催炉子”之“催”的用意。

益阳用“催催让让”讲人动作慢或者有架子,别人一催再催,他还在一让再让。面对这种人,往往还得有个“三请四催”的过程。

益阳还将“催让(读如起让)”当作一个名词用,表示脾气、架子,如“他这个人催让好大!”就是批评人脾气不好、架子大,与之打交道累人;“她这个人冇得么子催让。”就是说她没有架子、随和,好打交道。再引申,只用其中“让”的意思,“催让”又可用来表示客气,“讲催让”就是讲客气,如说“你讲什么催让咯!”就是请对方不要客气。

,普通话读cuì,与崔、催、摧同音(调有不同),益阳话也读qī。淬的本义是用水急速冷却。淬的过程还会发出吱吱的声响。因而,益阳有一句俗语形容人身体好,热量足,谓“丢到塘里淬得水响”。

息·蓄·牵·欠

益阳话怎么讲(寻根说字你知道益阳话里的)(4)

息,上半部“自”代表鼻子,凡有这个旁的字都与鼻子有关。“息”本义指人呼吸进出的气流;下面的“心”,因为古人误以为掌管生命、呼吸的是心脏。人的呼吸是持续不停的气流,而有呼吸是一种安、安详的状态,故“息”引申为宁静、静止、停止的意思。因为,呼吸是生命的象征,只要维持了呼吸,就赚得了人生,“息”又引申为利息、利润。

“出息”可以指生产活动产生的利润,也引申指成才、成功。“年息”,本指一年劳作产生的利润,还用来指某种作物当年收获的丰歉。比如说“今天茶叶的年息好”。有经验的农民能预知作物年息的规律。“落息”,指除去开支后所留下的利润,可以指一年的,也可以指某一次经营活动的。

“发身”,指出息、作为,有“有发身”“冇发身”之说。作为、能力还说成“摔打”,“有摔打”为强者,“冇摔打”为弱者。还说“力为”一词,是能力与作为合起来用的,用时可偏“力”也可以偏“为”。

益阳话怎么讲(寻根说字你知道益阳话里的)(5)

蓄,益阳土音有两读:xiù(如秀),qiù(方言音与“曲”同)。最常用的“储蓄”,这个“蓄”益阳人读xiù。还有“蓄闺房”,本意是旧时未嫁女子不随便出门,现在指“宅男宅女”的状态。湖区有的堤垸是“蓄洪区”(大洪水来了要决堤蓄洪)之“蓄”也读xiù。如朋友生了病或受了伤,你去看他,你会说:“冇事,你蓄息一段时间就好了。”“蓄(qiù)息”意如“休养”。让稻谷、蔬菜、树苗等在田地里长着谓之“蓄”;男女的头发留下来,任其长长,也谓之“蓄”。

《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爹爹!大娘欠你,送辣面与你吃。”此处的“欠”应为“牵”。

益阳话怎么讲(寻根说字你知道益阳话里的)(6)

“牵”“欠”在益阳都读qián。“牵”的本义是指可牵走的牲畜如牛羊等,后来由牵走引申为牵引、牵挂、想念,如“这孩子牵他妈妈咧!”。益阳有一个词叫“牵老”指采摘下来或买回的蔬菜,放着会慢慢变老,要快点食用。含义在于将蔬菜放着,比喻成动物将牵走还未牵走的状态,用得非常有创意。

欠的本义是打呵欠(人疲劳时张口出气),后引申为短少、不够,再引申为动词,有亏欠、想念,被吸引的意思。益阳有“欠食”一词,说想吃什么东西,且其行为、举止表现出来了,就叫欠食。特别欠食的孩子还被批评为“欠食佬”。童谣有“欠食佬,家家跑,一下碰打咯只阉猪佬……”

益阳有一种表达叫“欠欠势”,表示差或者少一点点的状态。不过,“欠”有时被读成“七”,“欠欠势”就念成了“七七势”。比如,人不能吃得过饱,过饱伤身体,“要吃得个欠欠势”。

“欠账”的意思,往往以“该”来表达。这种用法方言里多有。《红楼梦》:“人家该咱们的,咱们该人家的……算一算,看看还有几个钱没有。”“该”表示“欠”,属于含蓄的说法。老是说人“欠”,对方听着不高兴,自己也难出口,但说成“该”就感觉好多了。《说文》:“该,军中约也。”引申为完备、应该,没有达到完备、应该,就是“欠”,提醒你“该”,就是说你“欠”着什么。

【来源:益阳日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