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讲解第六卷(史记讲记-第五十七集-印正老师)(1)

诸位老师 诸位同学 大家好

我们今天继续探讨史记之夏本纪

『天降龙二,有雌雄

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龙氏

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

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

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

受豕韦之后

龙一雌死 以食夏后

夏后使求 惧而迁去』

我们看作为一国之君的孔甲,荒唐到了什么地步,竟被一个骗子刘累玩的团团转。

刘累是什么人,刘累是一个地痞流氓,小混混这样的人物,竟然用骗术得到了丰厚的大利益。

国将兴 听于民,国将亡 听于神。

在孔甲这里再确切不过了,这雌雄二龙,不但没有给孔甲带来升仙的好运,而是雪上加霜,催使了夏王朝快速的失落。

这个骗子刘累胆大脸皮厚,他善于伪装自己,就算在国君孔甲面前说谎话,也大言不惭,面不改色 心不跳。

因此上他很快过了孔甲的关,将孔甲骗的团团转,

刘累吹嘘自己说,他曾经跟随奇人学过豢龙术,还到天宫去玩过,天上有很多龙,他还跟着天官的学过一段时间的养龙,天女如何美妙等等,他都见过。

这句话正投了孔甲的爱好,孔甲听了当然非常的高兴,将骗子刘累视若上宾,既想听刘累讲故事,又想要刘累给他养龙,刘累一夜之间位列公卿,让普天下所有的骗子都羡慕不己。

『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

受豕韦之后』

这个『豕韦』就是豕韦氏,世代从事养殖行业的专家学者,对朝廷忠心耿耿,在养殖业方面非常有造诣,孔甲得到刘累之后,做了一件让普天下的人都费解的事情

什么事情呢?

将豕韦氏大骂一顿,骂他们什么话呢,骂他们白受了朝廷的封诰,不会养龙,就会养些牛马猪羊之类。

不但如此,这孔甲还鬼迷心窍,还下了豕韦氏的官职,将豕韦氏的官爵转封给骗子刘累,造成了夏史上第二起残害自然科学家的冤案。

他这样平白无故的下了豕韦氏的官爵,朝廷当然有很多人不同意,不同意 事情后来闹大了, 为这件事还死了好几个人,这给全国人民造成的影响,非常恶劣。

在骗子横行的天下,一夜暴富的刘累招摇过市,打着孔甲赐给他的御龙氏招牌,飞扬跋扈 欺男霸女,成了人人痛恨的奸贼。

这刘累欺上瞒下,以喂龙为借口,大肆捕杀动物 血腥残忍,令人不寒而栗。

甚至找借口用自己的仇家,活人去喂龙,一度引得其他诸侯揭杆而起,造成社会动荡 群臣非议,但因为有孔甲这把保护伞,谁也奈何不了刘累,刘累的罪恶越造越深,胆子越来越大 目空一切,逼得诸侯造反,耗费国家钱粮,孔甲跟着刘累损失了如此之多的利益。

这两条龙到底养活了没有?

骗子就是骗子,刘累最后还是露了他的庐山真面目。

我们看史文

『龙一雌死 以食夏后

夏后使求,惧而迁去』

这个『夏后』就是夏帝孔甲,『夏时』人民习惯将帝称后。

刘累负责养这两条龙,没有多久,这两条龙适应不了室内喂养,其中比较虚弱的雌龙死了,这件事绝对不能让孔甲知道,刘累将消息封锁的严严实实,密不透风。

孔甲根本不知道雌龙已死,这个刘累一不做二不休,还想尝尝龙肉的味道,干脆将死龙煮熟,味道果然不错,他吃饱了龙肉以后,为了弥补心里的亏缺,还给孔甲送过去一部分,谎称自己打来的野味,孝敬孔甲,孔甲吃了龙肉 果然说好,把刘累夸的天花乱坠,他随便问龙怎么样,刘累当然说很好。

君臣之间就这样自欺欺人,明白人看了都想笑,可是事情总有败漏的时候,某天孔甲要去看龙,这下刘累慌了神,骗局再也无法演下去,怎么办呢?

刘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逃之夭夭,他走以后那条雄龙也跟着死了,这件事情对孔甲打击非常之重,他的成仙之梦到此破裂,诸侯与人民将他养龙的故事,当作笑话到处传扬。

孔甲羞愧难当,气不打一处来,将身边的巫婆神汉,各路妖人统统问罪 打入死牢,以泄刘累之恨。

一向看不惯他的太子皋,暗中串通臣子趁机逼他父亲退位,让他躲起来永远不要见人,孔甲热衷帝位久矣,哪肯退位呢,父子两人为此反目为仇,互相之间心里面都不舒服。

可刘累的出逃对孔甲打击太重了,年事已高的孔甲又被美女围绕沉溺酒色,因此元气大伤 一病不起,最后不明不白的驾崩。

他的死 与帝启当年一样,没有人觉得伤心,人民都盼着他赶快死去,包括他的儿子与后妃都毫无悲伤,当时的国家已经成了空架子,诸侯不朝 经济疲软,对他的国丧,也只好草草了事。

孔甲虽然死了,但他对国家与人民造成的重创,却无法弥补,山河破碎 民心涣散,即便帝皋登基 乃至帝发,也没有挽回这个残局。

我们再看史文

『孔甲崩,子帝皋立

帝皋崩,子帝发立

帝发崩 子帝履癸立,是为桀』

论起孔甲这个人,他的工作能力也很出色,算得上文武双全。

但是他为什么将七王治世的大好江山,在短短的几年败坏得山河破碎呢?

无一例外 犯了淫贪之症,无论谁的能力有多大,只要染上这两个毛病,都将以失败告终,作为一国之君,最高的管理艺术是礼贤下士,让各级臣工发挥自身的作用,而不是仰赖鬼神 胡作非为。

我们绝不提倡无神论,神鬼与天人都是真实存在的,但那与我们一样,都是烦恼众生,他没有能力给人民赐福,将他奉若神明有什么用呢

就算是佛圣,也只能教化众生断恶修善,去伪归真,自己给自己创造日后的幸福。

佛圣也代替不了众生受苦,神鬼有什么能力给人间带来幸福呢。

从迷信鬼神到无神论,都是极端。

我们如何与鬼神和睦相处?

用高尚的道德感化天地鬼神,让他们心平气和不作乱,这是一回事。

而迷信鬼神,忽略人的智慧与德能,听任鬼神摆布,那是另一回事。

治国平天下 人的因素第一,粮食歉收 找农业部长,他有专业知识与种收经验,气候不正常 找天官,他有丰富的气象知识,战事不利 找国防部长,他对用兵最熟悉 ,瘟疫频起 找卫生部长,他对医药最精通 等等。

国家下设的各个部门,化费很多费用培训他们,关键时刻 替国家出力,是天经地义之事。

鬼神有没有能力替人办事?

印度释迦氏说的最清楚,鬼与神 属于六道众生,博地凡夫 不是圣贤,他们的能力非常非常有限,更不是百科全书式的大通家,他替人办不了什么事,即便大圣大贤示现在人间,都根据国家人民的需要,各司一职,将自己的本行业做精做强,为社会大众服务,在各行各业示现模范人物,哪有全包全揽的?

评论孔甲这个人,太史公开门见山的批评他。

『好方鬼神 事淫乱』

他喜欢鬼神,着迷在那一块?

好求神通 好求感应,希望看到神鬼众的变幻莫测,希望自己有一天成仙,仙是如何修成的?

是格守伦理道德,超凡脱俗之后的境界。

而一个极度贪着名利财色的人,怎么会成仙呢?

这样简单的道理,不但五千年前的孔甲,误入歧途参不透,直到现在,很多人还迷信这一点。

那我们再看看,凡是后人尊为神明者,那都是为天下大众做出巨大贡献,道德高尚 智慧通达的古人,其中治水的大禹,后人就封他为山川神主,给人民做出贡献的羲和二氏,人民给他们封为太阳神,那都不是随便说的,大圣大贤为人民做贡献的时候,他们难舍能舍 难行能行,智慧超群,干出了普通人无法成就的大功绩,哪是孔甲这样胡闹一气呢。

孔甲的教训我们要牢记在心,且不可迷信神鬼,被鬼神玩弄。

孔甲如此荒唐的行为,误了国家 误了人民。

就在孔甲胡作非为之际,他不知道有一支诸候的力量,已经蓬勃发展,深得人心,众诸侯背叛了孔甲,纷纷去投归他。

这支诸侯是谁呢?

就是后来的殷商王朝,当时的殷候商汤 礼贤下士,广纳精英 势力在日益的强大。

孔甲晚年的时候,诸侯来朝者寥寥无几,国力薄弱 人心涣散,孔甲驾崩以后,他的大太子帝皋立,是为夏王朝第十五位帝王,帝皋是何等人呢?

论能力,他次于父亲,论道德,他比父亲好点,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综合能力 够不上少康,也够不上其他六王。

而当时国家的具体情况,绝不是他这样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帝王,能够振兴起来的。

但因为他纠正了父亲孔甲的一系列错误行为,将夏王朝维持在目前的状况之下,继续向前运行了一段时间。

帝皋登基,首先清除了父亲的流毒,严禁迷信思想 以人为本,号招全国人民劳动生产,还给被父亲冤屈的臣子平反昭雪,恢复了豕韦氏的官职与封地,抚恤其家属遗孤 开仓放粮,救济民间贫苦,等等一系列慈善措施。

多少挽回了一部分民心,但对于普天下诸侯的叛走,他则无能为力。

为什么?

孔甲伤透了天下人心,没有人再敢相信夏王朝的国家领导人,更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殷商的崛起,已经替代了夏王朝,归属于殷商的诸侯,看到新的强大力量比夏王朝更具优势,自然不会转到没落的帝皋这里来。

虽然帝皋的一系列仁政,很受社会大众称赞,但比起新兴的殷商领导人,他相形见绌,那帝皋还有什么妙法挽回残局吗?

帝皋处在目前的困难当中,他不具备少康的魄力与智慧,自然不是殷商的对手,眼看着殷商势力的崛起,与夏王朝的衰落,他措手不及 没有办法。

所谓时势造英雄,这也是夏王朝的气数,一腔热血的帝皋徒有叹息而已时过境迁 物是人非,任他如何努力,最终没有将孔甲扔下的烂摊子复兴起来。

后人将这种时局叫做气数将尽,为了治理国家,帝皋呕心沥血,最后累倒了。

但是躺在病榻上的帝皋,到死都不明白,为什么五帝,大禹与少康能突破重围,干成一番事业,他就不能呢。

带着这个遗憾,他经常问身边的谋士。

是我没有努力吗?

是我不够仁慈吗?

为什么我劳而无获呢?

悲惨如此呢?

明白人对他说,您也做到努力了,可您生不逢时,这不是您的错,这个无法挽回的错误,在先帝孔甲时期已经铸成,您能将一局残棋盘活到现在,也算不容易了。

历史将给你公正的评论,你也无愧今生,帝皋接着着问臣下,那你们看 我的太子发如何呢?

我感觉到自己油尽灯枯,再也没有力气工作干下去了不知道太子发能不能接过我的火炬,借着我今生今世干出的这点成绩慢慢发展壮大,挽回天下人心。

恢复夏王朝昔日的繁荣昌盛?

这是我最后的希望了,臣下有先见之明的对他说,无论能不能挽回,我们现在都不可一日无君,趁着您还精神,赶快立太子发继位,这也不失为正确的国策,就这样帝皋在奄奄一息之际,立太子发为帝,是为夏王朝第十六位帝王。

『帝皋崩 子帝发立』

帝发是位孝子,他对父亲的为人处世深表赞叹,发愿继承父亲的遗志,治理好国家。

但他的工作能力与智慧跟父亲等齐,属于同一水平治国,在他执政期间,国家的形势既不比父亲帝皋在世好,也没有继续恶化,维持在原状滞步不前。

可看似原封不动的局势,其实在继续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日益分散的诸侯与薄弱的经济力量,已经无法挽救夏王朝的頽势,重重困难之下,帝发艰苦朴素 身先士卒,让滑向下坡的动力减慢了一些而已,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此时的殷商国力蓬勃向上,消息传到夏都,吃不饱肚子的人们都去依靠新兴的殷商,冷落夏朝统治者,京都人事萧条 日薄西山,说不出的凄凉感笼罩着朝廷,对人民的出走,帝发没有阻拦,良禽择木而息,他只怪怨自己无力留住人才罢了,毕竟孔甲的倒行逆施,已经伤透了数代国民的感情。

而殷商地面宽松的经营政策,优裕的赚钱效应,热情的人才培训,丰厚的薪禄待遇,半死不活的旧夏不及人家,他又能怎么样呢

帝皋与帝发,想甩开膀子力挽狂澜。

但无论如何都差强对方一着,到了无计可施的没落地步,帝发的工作精神并不比帝皋差,也是尽其一生兢兢业业,无奈新的太阳已经升起,人们的目光都转向殷商,哪个太阳更温暖更明亮?

老百姓说了算。

比夏王朝更具优势的新生力量殷商,是如何强大起来的?

殷商集团 是由数位圣贤在经营,这几位圣贤,就是我们熟悉的历史人物,商汤王还有等人。

帝皋与帝发虽然不是坏帝王,但比之商汤王这样的大圣大贤,他只是苍海一粟,如果夏王朝就这样照着皋,发二帝的作为继续运作的话。

虽然够不上强大,但日后也并不等于没有复兴的机会,皋、发二帝执政,诸侯有叛离 但没有造反,毕竟二位帝王还施行小恩小惠,众人造反没有理由,帝发拼死拼活的工作,人们都看在眼里,这位帝王没有功劳有苦劳,维系了国家政权继续运转,老牌夏王朝多多少少还有点号招力,朝廷还能勉强维持下去,可就在这个骨节眼上,帝发因长期操劳,跟他的父亲帝皋一样,一病不起。

他的太子癸guǐ顺理成章继承了帝位,是为夏朝第十七位帝王,也就是我们熟悉的亡国之君夏桀。

在国家极度虚弱的情况下,夏桀有没有继承父亲与祖父的休养生息政策,从零点起步,寻求日后崛起的机会?

夏王朝为何在夏桀手里败亡?

今天时间到了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