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家教好”与“成绩好”

以前人们夸一个孩子,经常说“家教好”,现在夸孩子都说“成绩好”。

家长们说得更多的是孩子“奥数拿过冠军”、“会说多少门外语”、“钢琴几级”……

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我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社会人格的成功标准,却渐渐忽略了自然人格的流露。

可我依然很喜欢“家教”这个词,因为它是一种耳濡目染,是一种长期的人格养成。

对中国人而言,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基地。

于丹谈孩子为什么学习(于丹谈家庭教育)(1)

孔子提出一个人的学习要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入则孝,出则悌”,就是讲家庭教育;

第二阶段是:“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说的是社会教育;

第三阶段是:“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就是说你前两个阶段都完成了的话,就可以去学习文献知识了。

我们现在是反过来了,在学校接受了很多年教育之后,再去接受社会教育。

而家庭教育呢?往往被我们忽略掉了。

02

“一切都来得很容易”

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观念和行为往往很混乱。

一方面我们教孩子要尊重老人,另一方面老人却在伺候孩子;一方面我们告诉孩子要尊重他人、服从规则,另一方面,在绝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依然唯我独尊。

我们嘴上告诉孩子要艰苦朴素,但在行为方式上,还在给孩子买很多奢侈品,从而带给他们从小就有一种“一切都来的很容易”的错误引导。

于丹谈孩子为什么学习(于丹谈家庭教育)(2)

03

“为什么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现在,社会上关于成功学的教育太多了,我们几乎把成功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但我始终认为,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一个人从不会写字,到学会组词造句,再到运用自己读过的书,内化为自己的文化修养,写出带有自身色彩的的文章、小说故事,这是成长,这意味着他的思想更丰富,这是内在的东西。

对大多数人来说,在社会上取得了财富、名誉和地位,就是成功。

一个人的文章、小说故事被大家认可,再到出书、拍成影视作品,全中国的人都知道了,这个人名利双收,就是成功。

当一个人某个方面的成长达到极致时,他会被大众认可,从而获得成功,可以说,成功是一个人成长的自然结果,是更加外在的东西。

我更希望孩子注重心灵、注重自我、注重人格,而并不是那么在乎外在的标签。

我非常喜欢“成长”这个词。一个人的生命要成长,两个人的爱情要成长,一个群体的建设、一个社会的发展,都要成长。

从一个人到一个国家,“成长”是最健康的力量,也是最恒久的力量,它不依附于外在,而是你自己内心的一种状态。

儒家讲“君子日三省乎己”,是在“反省”中不断成长。道家讲的“道”是“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一个人的生命,难道不应该保持这样一种状态吗?一个人过分热闹了,就被社会的标准绑架了;一个人不独立了,就放弃了自由;一个人失去了周行不殆的能力,就停滞了。

04

“提升孩子的尊严”

那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应该看重什么呢?

我觉得有两个特别重要的指标,就是尊严和自由。

其实人这一辈子,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提升尊严、延展自由。

无论多好的职业、多好的爱情,一旦侵犯到尊严和自由,就会产生冲突,甚至出现新的选择。

作为父母,我们不应该用任何好的名义去剥夺孩子的尊严和自由。

于丹谈孩子为什么学习(于丹谈家庭教育)(3)

我相信尊严与生俱来,它不是被父母赋予的,也不是可以向任何人乞求的,一个人的尊严是TA自己的选择。

我记得女儿5个多月时,周围堆着各种玩具,但是她爱玩的只有一样——空药瓶子。

我们家的阿姨就从她小手里抢过瓶子说:“这个不好玩,你还是玩电动娃娃吧!”可是我女儿把电动娃娃推到一边,顽强地去抓那个瓶子,继续痴迷地拧瓶盖。

我后来去咨询儿童心理学专家,他说那个阶段正是孩子的手指开始学习精细化动作的时候,拧瓶盖这个动作对孩子小肌肉的发育大有益处,可比玩电动娃娃好多了。

所以,我们认为昂贵的电动娃娃更好,这只是成年人的标准。孩子的尊严是与生俱来的,不该粗暴地剥夺它。

05

“给孩子自由”

除了尊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成长指标是“自由”。

很多人问我,你这么主张自由,那你教你的孩子背诗词吗?

我说我当然教。

可我不是让她手放在背后一本正经地背诵,而是她在踩着滑板车跑时,我们俩大声地背诵。

是她在浴缸里泡着、打着水花时,突然饶有兴趣地提议说:“妈妈,我们背首诗吧!”

于丹谈孩子为什么学习(于丹谈家庭教育)(4)

06

“让孩子拥有快乐”

让一个人有尊严、自由地成长,是我们的一种期许。有时我看着女儿练琴、跳舞或者画画,我就很欣慰。

我一点都不求她在专业上能有多大成绩,她只要能在里面找到一种快乐的能力,就够了。

如今,我们越来越失去了一种审美的眼光,而把这个世界看成是同一种功利标准的筛选。

于丹谈孩子为什么学习(于丹谈家庭教育)(5)

我们越来越成功了,但是我们失去了成长的力量,失去了那种在漫山遍野的鲜花中漫步时心灵上的愉悦。

“成功”,或许是一个评判人的标准,但只是成长中的一部分标准。成长的过程中,有一套综合、多元的标准体系。

一个人,只要生命能成长,就一定有未来。

生命有自由的空间,就一定有希望。这是先辈们流传给我们的教育法则,源于先哲,却也适用当下。

(文章来源:“画荻教子”微信公众号,ID:hoedu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