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努尔哈赤十三副铠甲起兵,到顺治帝入关定鼎中原,八旗军可谓打出了赫赫威名。

女真不满万,满万则天下无敌。

不过,看似一个整体的八旗,内部也是派系林立,地位有别。

之前说过,八旗中以两黄旗为尊,镶黄旗又是"头旗"。那么,八旗中哪一旗地位最低呢?

清朝八旗有几个旗(哪一旗的地位最低)(1)

▲八旗铠甲

1、 初始版本的八旗

八旗就像是一所学校的八个班,看一个班的地位高低,主要得看班主任(实控人)是谁。

八旗制度成型之后的1.0版本如下(顺序并非实际地位,括号中为与努尔哈赤的关系):

清朝八旗有几个旗(哪一旗的地位最低)(2)

两黄旗实控人:努尔哈赤;

正白旗实控人:皇太极(八儿子);

镶白旗实控人:杜度(长子褚英的儿子);

正红旗实控人:代善(次子);

镶红旗实控人:岳托(次子代善的儿子);

正蓝旗实控人:莽古尔泰(五儿子);

镶蓝旗实控人:阿敏(侄子)。

清朝八旗有几个旗(哪一旗的地位最低)(3)

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是四大贝勒,地位尊崇。地位相对较低的是努尔哈赤的两个孙子:镶白旗的杜度、镶红旗的岳托。

二人的战功差不多,地位相仿,早年丧母。

不过,杜度老爹原为太子,后来因反叛被杀,势力损失较大。因此,岳托的资源要更强一些。

所以,此时地位最低的是杜度所领的镶白旗。

清朝八旗有几个旗(哪一旗的地位最低)(4)

二、皇太极第一次改组的版本

努尔哈赤晚年时,将自己的两黄旗逐步交接给了多尔衮三兄弟,有让他们接班之意。

但后来继承大统的是正白旗的皇太极,他让自己儿子豪格接替了杜度的镶白旗,然后又将两白旗,与多尔衮三兄弟的两黄旗对调,只对调颜色,以显示自己的正统地位。

此时的八旗2.0版本如下(括号中为与皇太极的关系):

清朝八旗有几个旗(哪一旗的地位最低)(5)

▲皇太极画像

两黄旗实控人:多尔衮三兄弟(弟弟);

正白旗实控人:皇太极;

镶白旗实控人:豪格(儿子);

正红旗实控人:代善(二哥);

镶红旗实控人:岳托(侄子);

正蓝旗实控人:莽古尔泰(五哥);

镶蓝旗实控人:阿敏(堂哥)。

清朝八旗有几个旗(哪一旗的地位最低)(6)

▲多尔衮画像

从职位来看,尽管多尔衮三兄弟最低,但实控的可是两黄旗,地位依旧。

岳托作为皇太极的侄子,地位略逊于他人,故此时岳托所领的镶红旗地位最低

三、皇太极第二次改组的版本

皇太极在晚期,对八旗又进行了一次大的调整:

拆了正蓝旗,一部分给了儿子豪格,组成新的正蓝旗;

另一部分皇太极自己吞了,组成新的两黄旗。

岳托病死,老爹代善成为两红旗"班主任";

阿敏犯错,阿敏弟弟济尔哈朗成为镶蓝班主任。

此时的八旗3.0版本如下(括号中为与皇太极的关系):

清朝八旗有几个旗(哪一旗的地位最低)(7)

两黄旗实控人:皇太极;

两白旗实控人:多尔衮三兄弟(弟弟);

两红旗实控人:代善(二哥);

正蓝旗实控人:豪格(儿子);

镶蓝旗实控人:济尔哈朗(堂弟)。

清朝八旗有几个旗(哪一旗的地位最低)(8)

皇太极尽管对多尔衮有所猜忌,但依然重用了三兄弟,三兄弟也不负众望,战功赫赫;

代善尽管受到打压,但深耕多年,地位无人可撼;

儿子豪格,是皇太极心中的接班人,重点培养;

济尔哈朗尽管也深受重用,但势力积攒上,要逊于其他几位。故此时地位最低的是他领的镶蓝旗。

清朝八旗有几个旗(哪一旗的地位最低)(9)

▲地位最高的镶黄旗

四、多尔衮辅政版本

后来,顺治帝继位、多尔衮摄政、济尔哈朗辅政。

顺治帝和济尔哈朗都是摆设,朝中大小事务,悉听多尔衮处理。

八旗也再一次重组成多尔衮希望的样子4.0版(括号中为与多尔衮的关系):

清朝八旗有几个旗(哪一旗的地位最低)(10)

▲顺治帝画像

两黄旗实控人:顺治帝(侄子);

两白旗实控人:多尔衮;

两红旗实控人:代善(二哥);

正蓝旗实控人:多铎(亲弟);

镶蓝旗实控人:济尔哈朗(堂哥)。

清朝八旗有几个旗(哪一旗的地位最低)(11)

▲顺治入关后,八旗在京城中的驻扎顺序

顺治帝即使再傀儡,那也是皇帝,地位尊崇依旧;

代善都快成为朝中吉祥物了,地位太牛;

多铎是亲弟弟,多少年一起打拼出来的;

济尔哈朗的镶蓝旗,依然是地位最低的

清朝八旗有几个旗(哪一旗的地位最低)(12)

五、顺治帝亲政版本

多尔衮去世后,顺治帝亲政。

很快顺治帝就对多尔衮进行了清算,并收编了他的正白旗,再加上自己原来实控的两黄旗,组成了"上三旗"。其他五旗为"下五旗"。

此时的皇权也彻底压制了旗权,旗主的概念模糊,基本上八旗都最终归属于皇帝。后来的排位固定下来:

清朝八旗有几个旗(哪一旗的地位最低)(13)

皇帝亲领上三旗:镶黄旗、正黄旗和正白旗;

皇亲贵胄领下五旗:正红旗、镶白旗、镶红旗、正蓝旗和镶蓝旗。

下五旗地位差别不大,但镶蓝旗排位最靠后,地位最低。

以上。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实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