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昨天同事送了一包麦芽糖给我,出身在南方的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种形状的麦芽糖。

他说北方小年有个风俗叫吃关东糖,才知道这个是关东糖,是用来祭灶王爷的。一年之中只有小年前后才有出售,是关东人喜欢的一种糖。

又是一年小年日(又是一年小年到)(1)

同事送的关东糖

他说,在关东的农村,过小年这天,有一项特别的祭礼活动,就是送灶王爷升天。不论贫富,都要在锅台上边的墙上,供奉灶王爷的尊像,在像的两边贴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他绘声绘色地给我说,这个灶神传说是玉皇大帝的弟弟,玉皇大帝赐给他灶王的封号,让他可以在天地间来往。作为玉皇大帝的耳目,他每年腊月二十三都要回天宫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一年中的所作所为,玉帝根据奏报的情况,对这家人进行奖善惩恶。

所以关东人对灶神都很虔诚,但他们还是有点放心不下,就用关东糖把灶王的嘴给封上,免得他上天之后,见到玉皇搬弄是非,说坏话。给灶王爷吃关东糖的意思就是托他到玉皇大帝那里,多给家里人说些甜言蜜语。

哈哈,原来还有这个典故,我乐了,赶紧吃了一颗。脆脆的,一种淡淡的甜,有点像我们小时候吃的麻糖,但没有麻糖那么粘牙。

其实我们老家也有祭灶神的风俗,但不是腊月二十三,而是腊月二十四,就是今天,我们也不叫小年,就叫送灶神日。我们也没供什么灶神,就是在这一天大扫除,彻彻底底地大扫除。

又是一年小年日(又是一年小年到)(2)

我们小时候快过年了,标志性的事情就是大扫除,父母就说要送“灶王爷”上天了。这一天印象最深的就是打扫卫生。

每年都有那么一天,大人们都穿着长罩衫,头上包着毛巾,举着一个特制的长扫把,将所有的房间都要打扫一遍,特别是堂屋及厨房,这两个地方是重灾区,一年只有这一天才会彻底扫一遍。

以前那个土房子,特别容易结蜘蛛网,烧稻草的厨房黑麻麻的,这一天会彻底将其打扫干净。意味着将一年的尘都扫除干净,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我们小孩子最开心的时间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了,我们就开始不断地有零食了,记忆最深的就是麻糖了。一年四季吃不到什么零食的我们咬着脆脆的有点粘牙齿的糖,那个甜蜜开心现在都忘不了,脸上都笑开了花,也许那才是过年的样子吧。

又是一年小年日(又是一年小年到)(3)

小时候的麻糖块

大人们有时还会将麦芽糖化开后裹上炒米,做成型然后切成块。我们叫麻糖片子,这是我们小时候过年主要的吃食。

又是一年小年日(又是一年小年到)(4)

炒米糖,也叫麻糖片子

为什么南、北方的祭灶王爷相差一天呢?我有点好奇,上网去查了下,原来与清朝有关。

这个祭灶风俗其实从商朝就开始有了,那时是腊月二十四。

到了清朝时,每年腊月二十三,清朝皇帝都会在坤宁宫祭祀祖先神灵。就与当地腊月二十四祭祀灶王爷的风俗相差一天。所以从雍正皇帝之后,皇宫为了节省开支,将拜祭灶王爷和拜祭祖先放在了同一天。

之后,清朝贵族王侯纷纷效仿,因此有了皇宫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而民间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的差别。

而在长期的发展中,北方因为离政治中心较近,小年逐渐演变为腊月二十三。而远离政治中心的南方,则更多地按照古制,以二十四作为小年。

我们老家管元宵节为小年,意味着春节过完了。这和大家叫的小年完全是相反的。但腊月二十四大扫除的寓意还是差不多的,大概就是春节进入了倒计时了,进入彩排阶段了。

我们国家地域广阔,小年在各地有着不同的日期,各地的风俗习惯都有所不同,但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仪式感和对美好的期盼,以及对文化的传承和尊重。

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愿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