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谁是当代最知名的蚂蚁学家,那非爱德华.威尔逊莫属了。他同时还是一位卓越的博物学家,拥有众多的荣誉和头衔,如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他获得过克拉福德奖,这是一项几乎与诺贝尔奖齐名的世界性科学大奖,主要颁奖的方向在数学、地球科学、天文学和生物科学领域。

威尔逊的写作与之前介绍的写蚂蚁之美的冉浩非常的不同,他更有“读者”视角,写作非常简练和亲切,让人觉得他描写的不是小蚂蚁,而就是一群生活在一起的人们。同时,他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也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给出很多的思考,让读者非常的受用。威尔逊有一本叫做《蚂蚁的世界》科普书,我们今天就结合书中的故事和我们的启发,用三个问题,来对这本书做一个简单介绍。

作为一种生物,蚂蚁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点?

蚂蚁属于一种真社会性动物,与其他动物不同的地方在于,所有成员信奉“全体利益至上,个体微乎其微”的信条。例如,当种群面对出现的危险时,充当保护力量的兵蚁会毫不犹豫的冲上去,与敌人搏斗,为了种群的存续,甘愿奉献自己的生命。看到这里很感动,都说生命宝贵且只有一次,可蚂蚁这种生物,却毫不吝惜,只要自己的奉献能给群体增加大那么一丢丢的可能性,它们都会义无反顾的付出自己。

怎么找寻蚂蚁?

如果让你去野外寻找某类蚂蚁你会怎么找?你可以停下来思考下自己会怎么上手这件事情。书中这位蚂蚁大师讲述了一个自己寻找大眼响蚁“失手”的故事。他们在澳洲某个目标点花费几天后,仍然没有收获,于是不得不颜面扫地得悻悻而归。然而,没有多久,就有澳洲当地科研机构的人成功的找到了这种响蚁。那两次差距的原因在哪里呢?这是因为,大眼响蚁是一种适合在寒冷季节出来活动的蚂蚁,而威尔逊他们忽略了这个信息点,在一个较温暖的季节开始了考察,也就是在一个正确的地点,但错误的时间,开始了这项探索。在这里,我们也能看到,科学考察也跟我们解数学题一样,任何的信息,我们都需要小心的审视和处理,排除干扰信息找出关键信息,将有助于我们离事物的本质更加接近一点。

怎么用蚂蚁开展实验呢?

我们小的时候,估计能想到的“实验”就是把蚂蚁和各种其他毒昆虫装在一个瓶子里,然后看谁能打得过谁而已。但威尔逊显然不会满足于此。实验要能有明确的目的,和与之相配合的手段。例如,他为了验证蚂蚁喜好的食物种类是什么,营造了一个“自助餐厅”,让蚂蚁在模拟的自然环境里选择食物,再来得出判断,已经在实践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我们最近写蚂蚁这个主题前,可以说对蚂蚁这个小生物知道的非常少,也没有觉得身边有什么蚂蚁相关的信息。可是当我们做了研究后,就会有意识的慢下来观察身边的环境,却又发现身边有很多的信息和素材,都被平时“忙碌”的我们给选择性的遗忘或忽视了。所以,不管是儿童还是成人,可能都需要有意识的时不时的停下来,慢下脚步,在自己的习惯路径之外,去尝试走一走,或许会有新的意外发现和收获。

最后,用我们在宝龙美术馆门口发现的这座漂亮英武的蚂蚁雕像作为结束,或许美术馆的设计者们,也想在用某种方式向蚂蚁致敬吧!

蚂蚁的世界是二维的吗(蚂蚁的世界)(1)

大家也可以思考下,为什么蚂蚁雕像的屁股后面好像有一根针呢?我们平时观察到的蚂蚁有针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