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的直呼内行 看好懂(1)

本报讯(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记者姜姗)近日,由中国评剧院出演的《花为媒》在青岛人民会堂连演三场完美收官,新派(凤霞)第三代传人国家一级演员王丽京、优秀青年演员王婧领衔主演,精彩剧情引人入胜,每一场都获得戏迷们的热烈掌声和好口碑。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该剧再现半个多世纪以来《花为媒》经典艺术精髓,展示了当下中国评剧艺术的魅力风采。

三场经典演出获满堂彩

幕启,色彩绚丽的年画感舞台背景,厚重又精致,衬托着这台轻喜剧的中国传统戏剧感;改编后的普通话唱词优美,糅合着咿咿呀呀的唱念做打,比传统京剧来得通俗易懂,多了些悠然回味。更不必说演员那眉梢一颤,嘴角一提,无不充满神韵,唱词对仗工整,合辙押韵,读来已是口齿生香。每场结束,总是赢得剧迷们满堂彩。而当闻讯《花为媒》将来青岛演出,一大波年龄60岁左右的戏迷们纷纷抢购戏票,“非常期待,孩子早就买好了,还希望我跟朋友们好好欣赏。”特意赶来看戏的戏迷付存义告诉记者,演出比想象的还要精彩,非常难得在青岛上演。

半个多世纪以来,《花为媒》在评剧观众中已经留有深刻的印象,当年新凤霞饰演的张五可、赵丽蓉饰演的阮妈、张德福饰演的贾俊英,堪称经典,至今被广大评剧观众津津乐道。此次青岛巡演将由新派(凤霞)第三代传人国家一级演员王丽京、优秀青年演员王婧主演,再现经典,也成为独特的“好听,好看,好懂“评剧艺术现象。

展现电影舞台版艺术魅力

《花为媒》由评剧创始人成兆才先生根据《聊斋》改编而成,一百多年来,经过几代评剧名伶的演唱流传至今。1961年,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新派创始人新凤霞先生在博采姐妹剧种表演之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使得传统评剧《花为媒》成为了中国评剧新派艺术的经典之作。2013年,中国评剧院推出评剧精粹版《花为媒》,评剧院副院长齐建波介绍,这个版本既有电影的文学性,又保留了舞台版的节奏感,充分提升了该剧的艺术品质和观赏性。“它更像一部穿越时空的复古时尚爱情诙谐舞台剧。”这么一出经典有特色的戏,也吸引了很多年轻人过来欣赏,不少看惯了时尚话剧的年轻粉丝们也赞不绝口,“这戏实在风趣、灵动又带劲!”倘若在半小时后能沉浸剧情,基本10分钟你会乐一下,或是俏皮的市井小幽默,或是绝佳的身段唱功,非常称赞。据悉,该剧今年将在全国巡演80多场,齐建波很有信心地表示,“《花为媒》能够唱响全国。”

记者手记

精英团队获青岛戏迷追捧

“每一场戏,我们都是带着‘朝圣’的心态来演”。王丽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她7岁开始跟随新凤霞的弟子谷文月学戏,学的第一出戏就是《花为媒》,30多年来演出《花为媒》,还在不断改进,“用当今的意识贯穿到当今的舞台”。王丽京还特别推荐本次巡演是剧院中青年演员组成的精英团队,他们会充分展示评剧之美。“普通话唱词,又让这个传统剧种与现代观众毫无隔阂,演员表演得太完美经典了!”戏刚一结束,还未走出剧场的严美青阿姨依然意犹未尽,并和同来的朋友们对该戏津津乐道,“真希望她们能常来青岛演出。”

值得关注的岛城文艺圈现象

半个多世纪的《花为媒》源远流长,生命力之本依然是对母语的传承,齐建波说“评剧是能传递汉语魅力的剧种。”想到赵老师舞台小品演的绰约风姿,一招一式,流露的正是轻喜剧风格的平剧之美;这岂不也是源于汉语魅力的一脉相承,可这又岂是一朝一夕练就。

课前作业是听了赵老师数十遍的《阮妈报花名》,电影温习的是年轻赵老师偏高瘦的版本,音容相貌总是重叠出现在舞台上,很抱歉总有一丝惆怅挥之不去。“春季里开花十四五六,错了,没错……春季里怎么出来个六”,一切那么熟悉而美好。

画面倒叙一下。开场前,《花为媒》的背景板宣传册最为热捧——络绎不绝的大叔大妈们欣喜地排队合影,那精气神、那眉飞色舞,仿佛将他们带回了青春岁月,这应该是专属于那个年代的“娱乐时尚话剧”吧。很开心,看到了很多年轻人来赏戏,还有小宝贝戏迷,这是好事儿。作为2016年度岛城演出圈文艺大事件,该戏凭借较高的上座率以及影响力,以及对于传统艺术戏剧的关怀及传承,应该入选,值得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