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地,古代铜器铭文字少意广,翻译起来较为困难,歧义更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西汉御史大夫张中镇墓兽铭文第一句是“有年少张中”,为何在惜字如金的青铜器铭文中,要用一个“有”字作为开头?而且,在整篇铭文中,都是四字一句,唯独该句为五字?其实牵涉古代之“有”,其概念内涵和外延的问题。再者,该铭文左侧《少府颂》和右侧《御史大夫赞》是西汉经学大家刘向、刘歆父子,按照汉成帝和西汉朝廷意旨,为得年早逝的御史大夫张中撰写的一篇“微言文”性质的祭诔文。因此,其中的“有”似乎也有“微言隐义”之所在。关于“微言文”,详见《浅议古代微言隐义及微言文》。有,在现代词典或字典里的意义,主是与“无”相对,表存在。

古代近代现代当代的区分 古代有的概念内涵与外延(1)

1、张中宥坐之臣

2004年发现于楚国黔中郡西汉皇帝刘骜(汉成帝),赏赐御史大夫张中的青铜九头狮政斗宥坐之器,因其左侧铭文第一句物勒铭主为“有年少张中”,其中的“有”通“宥”,赦免,引申为古代的宥坐之臣或宥坐之器。即古代儒家曾在官员的座位右侧放置一个宥坐之器,用以时刻提醒自己勤政为民。还有诵史记过进谏之官,也以此器常侍其侧。

这里指汉成帝及中.央朝廷赏赐张中政斗宥坐之器时,敕诫张中勤政为国,不可偏私废政,骄傲自满的实用器:官员诫省的宥座之器,即张中生前工作生活的官箴座右铭。所以张忠政斗镇墓兽中腹空空,可以注水,摇晃沙沙作响。而政斗与宥坐之器到后世则演化为丹书铁券。

事实上,张忠是汉成帝前后期由“勤政”转向“庸政、恋色、无能”皇帝的见证之臣和分水岭。张中治河抗洪抢险受到汉成帝的表彰,将公元前28年改元为“河平元年”;张中劾奏丞相匡衡,是汉语成语“凿壁偷光”的主人;劾奏东郡太守王尊,是成语“以身试法”,“三期贤佞”的主人;劾奏征匈功臣陈汤,发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张中之子张鱼在东汉刘秀昆阳大战中,火烧皇宫城门,帮助斩杀篡汉为新的皇帝王莽。

《汉书.刑法志》云:“ 《周官》有五听、八议、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三宥:一曰弗识,二曰过失,三曰遗忘。”

《汉书.贾山传》云:“古者圣王之制,史在前书过失,工诵箴谏,瞽诵诗谏,公卿比谏,士传言谏(过),庶人谤於道,商旅(众)议於市,然后君得闻其过失也。闻其过失而改之,见义而从之,所以永有天下也。”李奇云:“古有诵诗之工,记过之史,常在君侧也。”师古云:“箴,戒也。”“相亲比而谏也,或曰比方事类以谏也。”

屈原《天问》说:“皇天集命,惟何戒之?”其意就是:上天既然让某个君王接受天命治理天下,为什么又派别人来告诫或取代他?《左传 • 宣十二年》云:“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2、古代“天人合一”宥坐之器

再者,西汉御史大夫张中青铜九头狮政斗镇墓兽底座玺书12字符瑞符应( 印)“天命钦册封政斗勤国之宝印”,其中“天命”一词除了天之意志等表层文字意义之外,更是古代“微言文”的重要表现形式。天是中华文化信仰体系的一个核心内容。有神格化、人格化、人神相应之天体星宿及道德化等概念和象征意义。所谓天命就是上天所赐授的符命,即古代“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谓“天”能致命于人,决定人类命运。在古代,尤其是两汉时期的宗教化的儒家今文经学的影响下,谶言担负起一种职能,即改天换地改朝换代者维护自己统治的合理性的思想工具。

在中国古代并没有被认为是传承有序的,非常重要的,或者主要的中国文化特征。虽然在不同时代的古典文献中,也可以找到一些与所谓“天人合一”相近或相似的表达,但它的含义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确定的。也就是说,在不同的语境中,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出现的,各种与“天人合一”相似或相近的表达,其所表达的含义是不同的,而不是相同的。

古代近代现代当代的区分 古代有的概念内涵与外延(2)

天命钦册封政斗勤国之宝印

所谓宥坐之器,是古代君王大臣放置在自己座位右边以警戒、勉励自己勤政爱国的器物,用于道德教化。这种器皿注满水就会翻倒,空着就会倾斜,水注得不多不少才端正。它放在座位右边,提醒人不要过分或不及。

在古籍《荀子.宥坐》中,孔子曾有提及。《荀子.宥坐》云:“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此为何器?’守庙者:‘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子顾谓弟子:‘水焉!’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唐朝杨倞注:“人君可置于坐右以为戒也。”

3、张中勤国与中国

三者,政斗宥座之器底面12字符策玺书“天命钦册封政斗勤国之宝印”中有“勤国”二字,联系起来,就是指西汉御史大夫“张中勤国”,被一些观赏者戏称为又一个自带铭文“中国”的古代器物。其实,“中国”一词有多种理解之法,其中考古器物中所体现的“中国”,就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考古、科考、甚至谶纬预言意义。

01 政治、政事意义

1、识有、有识,即才能、知识,治国之道。

这里指张中才华出众,正如王凤评价东平国傅相所言:“傅相皆儒者”。

《毛诗传》云:“有,识有也。”

《荀子.大略》云:“不知而问尧、舜,无有而求天府。”其意是:不懂治国之道就去请教尧、舜,没有学识就去求助于天子的库藏。

2、辅佑、辅佐、辅弼

有通佑,动词。即帮助、辅助、辅佐、辅佑、辅弼、辅政、保佑、福佑、佑助、佑弼。这里指张中任少府和御史大夫,辅佑、辅佐、辅弼汉成帝。

《大盂鼎》云:“丕显文王,受天有(佑)大命。”

孔安国说孝:“言其有令德,善事父母,行己以恭,言善事父母者,必友于兄弟,能施有(佑)政令。”

《论语.为政》云:“言其有令德,善事父母,行己以恭;言善事父母者,必友于兄弟,能施有(佑)政令。”

《诗经.大雅.生民之什.卷阿》之“受命辅弼”------

有冯有翼,有孝有德,以引以翼。岂弟君子,四方为则。

颙颙卬卬,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岂弟君子,四方为纲。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媚于天子。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蔼蔼王多吉人,维君子命,媚于庶人。

本篇是对周王歌功颂德的诗篇,但称颂中带有劝戒之意。它称颂周王有贤才良士尽心辅佐,因而能够威望卓著,声名远扬,成为天下四方的准则与楷模。以凤凰比周王,以百鸟比贤臣。诗人以凤凰展翅高飞,百鸟紧紧相随,比喻贤臣对周王的拥戴,即所谓“媚于天子”。(所谓“媚于庶人”,不过是一种陪衬。)然后又以高冈梧桐郁郁苍苍,朝阳鸣凤宛转悠扬,渲染出一种君臣相得的和谐气氛。

古代近代现代当代的区分 古代有的概念内涵与外延(3)

3、相亲友善、志同道合

有,通又,友、佑。即友愛,相友、交好、亲善、相亲。表现为志同道合的朋友、亲信。“友”字的本义就是“朋友”、“友好”。

在先秦和汉代,“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曰朋”,即师从同一个老师的人称为“朋”;“同志曰友”,即志同道合之人称为“友”。友天下士,友天下国。“同门”,一是指学术思想或宗教派别。二是指在同一个老师门下学习的人,所以那时的“朋”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同学。“同志”是志趣相投的指人。所以“友”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朋友”的概念。

这里指张中与汉成帝之间的君臣一心的亲密关系,以及与刘向父子之间亲善友好的同志关系。即体现了铭文作者刘向、刘歆父子与铭文主人 张中之间忠贞护汉、志同道合的关系。这篇铭文为何要突出这个“有”字,甚至要“破坏”四言之句。因为整个左颂右赞两篇铭文,只有这一句是五字:“有(友)年少张忠”,并影响下一句“今人主”只有三字,其余均为四字一句,从而构成祭祀颂文,右篇即为四字一句的赞文。

其实这里是有深意的。一是古代诔铭颂体不严格要求四言之句,但赞体必须为四言。更大的深意就在于“有”字的通假隐喻意义,“有”通“友”。而且从古代儒家“兄友弟恭”的角度看,铭文作者刘向刘歆父子既然称张忠为友,说明刘向年龄应该比张忠大,以兄长身份称呼张忠的“友”。

《广雅.释诂.卷三》:“友、爱,亲也。”有通友,指亲朋友爱,志趣相投者。

《释名.释言语》云:“友,有也,相保有也。”

《尔雅.释训》云:“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

《说文》云:“相交友也,同志为友。”

《尚书·君軰》云:“惟孝友于兄弟。又凡气类合同者皆曰友。”

《易·兑》云:“君子以朋友讲习。”疏:“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论语》云:“与朋友交。……孔子曰:‘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西汉礼学家戴圣《小戴礼记》云:“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东汉郑玄亦云:“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荀子.大略》云:“君人者不可以不慎取臣,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道不同,何以相有也?均薪施火,火就燥;平地注水,水流湿。夫类之相从也如此之著也,以友观人,焉所疑?取友善人,不可不慎,是德之基也。”

《诗经.小雅.四月》云:“尽瘁以仕,宁莫我有(友、亲信)。”

《诗经.国风.葛蕌》云:“謂他人母,亦莫我有(友)。”

清代马瑞辰《通释》:“有,读如相亲之有。‘宁莫我有’,犹《诗经.王风.葛藠篇》‘亦莫我有’也。”《正义》引郑玄《六艺论.论诗》云:“诗者,弦歌讽喻之声也。自书契之兴,朴略尚质,面称不为谄,目谏不为谤,君臣之接,如朋友然,在于诚恳而已。斯道稍衰,奸伪以生,上下相犯。及其制礼,尊君卑臣,君道刚严,臣道柔顺,于是箴谏者希,情志不通,故作诗,以诵其美而讥其过。”

《孟子》:“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

《论衡.累害》:“凡人操守,不能慎择友。友同心恩笃,异心疏薄,疏薄怨恨,毁伤其行。”

《周礼·大司徒》云:“联朋友。” 《礼记·儒行》云:“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并立则乐,相下不厌;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义,同而进,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又善于兄弟为友。”

古代近代现代当代的区分 古代有的概念内涵与外延(4)

戴圣《小戴礼记》云:“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东汉郑玄亦云:“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荀子·性恶》云:“择良友而友之。”这句话中的两个“友”字词性是不同的,前一个“友”字是名词,当“朋友”讲;后一个“友”字是动词,当“友好”讲。大都互相亲近,因此“友”字从“友好”之义又可以引申为“相亲近”。

《汉书.李寻传》云:“唯有贤友强辅。”

《三国志·蜀志·先王传》云:“瓒深与先生相友。”

《世说新语·方正》云:“太丘与友。”

宋.苏洵《衡论.远虑》:“近世之君,宴然于上,而使宰相眇然于下,……圣人之任腹心之臣也,尊之如父师,爱之如兄弟,握手入卧内,同起居寝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尽百人善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尊其爵,厚其禄,重其权,而后可以议天下之机,虑天下之事。”《谥法释义》云:“友,睦于兄弟。”

司马光《潜虚》云:“丑,友也。天地相友,万汇以生。日月相友,羣伦以明。风雨相友,草木以荣。君子相友,道德以成。”

《前汉·礼乐志天马歌》:“体容与,迣万里,今安匹,龙为友。”

4、古代辅臣、辅友:四友四邻

有通友,友亦古代职官名,即王官之近臣。这都是汉魏时期的事。汉代称为辅臣的,主要有三公九卿,以及帝师(太子太傅、太子少傅)、帝友、博士、谏议大夫(言官)、太史令(龟筮决疑)等官。这里指张中是汉成帝的左膀右臂之辅政大臣。再加上“曾似系捊”,隐喻张忠像其八世祖张良辅佐高祖刘邦一样,系忠诚谋士。尤其是“菊以席弄”更坐实御史大夫张忠与汉成帝君臣之间的蹋踘宠幸席弄亲密关系。

《史记.夏本纪》云:“敬四辅臣。”《集解》载《尚书大传》云:“古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后曰丞,左曰辅,右曰弼”。

《史记.秦始皇本纪》云:“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所谓“枝辅”,《史记正义》云:“一曰帝师,二曰帝友,三曰三公,四曰博士,五曰太史。此五者,为天子定疑义也。”

《汉书.师丹传》记载汉哀帝言:“夫三公者,朕之腹心,辅善相过,匡率百僚,和合天下者也。”《汉书.李寻传》云:“唯有贤友强辅。”

《汉书·王莽传中》云:“故尚书令唐林为胥附,博士李充为犇(奔)走,谏大夫赵襄为先后,中郎将廉丹为御侮,是为四友。”

(1)所谓胥附,指使疏远者相亲附。亦指亲附、亲附的人或泛指附庸。《尚书大传》卷二云:“周文王 胥附、奔輳、先后、御侮谓之四邻。”又曰“ 孔子:‘ 文王得四臣,丘得四友焉。自吾得回也,门人加亲,是非胥附与?’”

(2)所谓奔走,即趋附;迎合、驱使。《左传·昭公三十一年》云:“攻难之士,将奔走之。”杜预注:“奔走,犹赴趣也。” 韦昭注:“奔走,使令也。”

(3)所谓先后,本指事物或人物的方位先后秩序,这里指陪侍。《楚辞·离骚》云:“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4)所谓御侮,有两种意义,一指抵御外侮;二指武臣。这里相当于现代的贴身保镖。

古代近代现代当代的区分 古代有的概念内涵与外延(5)

02 军事方面意义:御侮

《汉书·王莽传中》及《资治通鉴.汉纪.王莽》记载:“始建国三年(10年)…莽为太子置师、友各四人,秩以大夫。以故大司徒马宫等为师疑、傅丞、阿辅、保拂,是为四师。故尚书令唐林等为胥附、奔走、先后、御侮,是为四友。又置师友、侍中、谏议、《六经》祭酒各一人,凡九祭酒,秩皆上卿。遣使者奉玺书、印绶、安车、驷马迎龚胜,即拜为师友祭酒。”

这里,史书中所称王莽及其太子,不但有四个师傅,还有四个师友。即相当于亲信伴读(胥附,相当于纵横者联络人或说客)、陪游陪玩陪读(奔走,即俗称陪太子读书)、陪侍(先后)、御侮(贴身保镖)。而对于张忠来说,就是汉成帝“内有异姓大夫(辅臣)”。所谓御侮,有两种意义,一指抵御外侮;二指武臣、护卫。这里相当于现代的贴身保镖。

1、 谓抵御外侮。《孔丛子·论书》云:“自吾得由也,恶言不至於门,是非御侮乎!” 《周书·魏玄传》云:“灌瓜赠药,虽有愧于昔贤;御侮折冲,足方驾于前烈。”

2、 指武臣。《诗·大雅·緜》云:“予曰有御侮。”

《毛传》:“武臣折冲曰御侮。”孔颖达疏云:“御侮者,有武力之臣,能折止敌人之冲突者,是能扞御侵侮,故曰御侮也。”

《文选·任昉》:“且虚饰宠章,委成御侮。”吕延济注:“宠章,谓封侯也。御侮,谓为骠骑。”

03 张中政斗镇墓兽铭文隐含意义

1、隐喻志同道合朋友。我志同道合的朋友,年轻有为、忠孝刚戆柱石辅臣,名叫张中;却不幸得年早逝,现入土为安。这里“年少”一词是一语双关,既指年龄不大,又隐含寿命不长,还是年少有为。有通佑,隐含亲信、辅佑、辅臣。有通友,意为友善、亲信,辅佑、辅臣等意。

(1)隐喻张中系汉成帝的左膀右臂辅政大臣。且系汉成帝幼时的伴读及蹴鞠玩伴好友。

(2)隐喻御史大夫张忠系铭文作者刘向之子刘歆的朋友,同志之交;与刘歆(前期)系同辈至友,志趣相投,相互保护。

2、有,引申为保存、掩埋、隐藏

《史记·酷吏列传》云:“会人有盗发孝文园瘗钱。”

这里实际隐含御史大夫张中、丞相王商遭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王凤等权臣陷害、打压,被迫隐藏自己的内心,直至到前16年家族向全国四处迁徒的历史。详《张中家族世系》。

古代近代现代当代的区分 古代有的概念内涵与外延(6)

古代宥座之器

3、隐喻古代宥座之器

有通“宥”,赦免,引申为古代的宥坐之臣或宥坐之器。即古代儒家曾在官员的座位右侧放置一个宥坐之器,用以时刻提醒自己勤政为民。还有诵史记过进谏之官,也以此器常侍其侧。这里指汉成帝及中央朝廷赏赐张中政斗时,敕诫张中勤政为国,不可偏私废政,骄傲自满。

《荀子.宥坐》云:“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此为何器?’守庙者:‘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子顾谓弟子:‘水焉!’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唐朝杨倞注:“人君可置于坐右以为戒也。”

《汉书.刑法志》云:“《周官》有五听、八议、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三宥:一曰弗识,二曰过失,三曰遗忘。”《左传 • 宣十二年》云:“进思尽忠,退思补过”。《汉书.贾山传》云:“古者圣王之制,史在前书过失,工诵箴谏,瞽诵诗谏,公卿比谏,士传言谏(过),庶人谤於道,商旅(众)议於市,然后君得闻其过失也。闻其过失而改之,见义而从之,所以永有天下也。”李奇云:“古有诵诗之工,记过之史,常在君侧也。”师古云:“箴,戒也。”“相亲比而谏也,或曰比方事类以谏也。”

04 《易占卦象》:朋友

“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阴阳相遇,叫类。同类也叫“得朋”。

“朋”朋是两个月,月是肉的意思。两个月肉贴肉,阴阳和合,亲密无间。阴阳和合才有生机啊。咸卦是讲爱情的,是兑卦和艮卦,山泽通气,爻爻对应,阴阳相感;咸卦之后是恒卦,恒是讲婚姻的。雷风相搏,也是上下完全相应,这样的家庭关系是稳定的;坎和离,水火不相射,水火既济恰到好处,不是一家人不入一家门。

古代近代现代当代的区分 古代有的概念内涵与外延(7)

这都是“朋”、“类”,建立完美的婚姻家庭需要具备三个方面条件:一是家庭条件基础相匹配,一个是经济基础相匹配,一个是家庭文化背景接近。这叫门当户对。这是最基础、最低的条件。第二是双方志趣相投,有共同的语言环境。如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能一致,那么双方在这三个层面的基础上相合的话一定是非常完美的。以婚姻爱情为基础的家庭关系,是社会和国家关系的基础和细胞。引申到政务中,就是君臣和谐。

“西南得朋”,“东北丧朋”讲得是十二消息卦。复卦子为正北,代表一年或一天的开始。西北是坤卦亥位,坤为天门,是六个阴爻。逆行向西到戌位剥卦有一个阳爻;继续逆行,到正西酉位观卦,有两个阳爻;再向西南申位否观,有三个阳爻。越往西南走阳爻越多,这是一个“得朋”的过程。经过未、午,到了东南巳位乾卦,阳爻达到最多。由东南再往东北逆行的时候,阳爻越来越少,阴爻逐渐增加的过程,相对于坤卦而言这就是“丧朋”。

“无成有终”。坤卦紧紧跟随乾卦,象在单位要活多干,话少言,有功劳都是领导的,虽然没有得什么成就、功勋,但会有一个安宁的好结局。“安贞之吉”安,就是居,安居。贞也是安定,也代表专一、恒定。对待家庭,对待事业都应当有一个专一,安稳的态度。任何人做事业,你一生只做一件事,必然能够做大。什么都想做,哪个也定不下心来,哪个也做不好。“立牝马之贞”,牝马虽然是母马,但它选择了一匹公马坚定的跟随他。天涯海角,不离不弃,你到哪儿我跟哪儿,所以“应地无疆”。

05 逝后阴世殉葬镇墓宗教或谶纬符葆隐含意义:掩埋、埋葬、瘗埋、殉葬、奠瘗

有的本义为保存,保有、掩埋、隐藏,作动词用,后引申为殉葬、埋葬、奠瘗。如瘗坎(古代行祭地礼时用以埋牲、玉帛的坑穴);瘗地(祭土地神);瘗玉(古代祭山礼仪,治礼毕埋玉于坑);瘗土(祭土地神);瘗毛血(古时祭宗宙和孔庙的一种仪式);瘗位(设瘗坎之处);瘗埋(古代祭地礼仪之一);瘗缯(古代埋缯帛以祭地)。

这里隐喻张忠得年早逝后在地面保存三年(现代则为三天),而后下葬、奠瘗;或指为张中树立人柱牌位、神位于宗庙之中,供张氏子孙祭祀,及亲朋好祭奠。

《诗经.豳风.九(上皿,下或)》云:“是以有衮衮衣兮,无以我公归兮,无使我心悲兮。”

《吕氏春秋》云:“有年瘗土,无年瘗土。”。高诱注:“祭土曰瘗。年,谷也。有谷祭土,报其功也。无谷祭土,禳其神也。”西汉·扬雄《河东赋》云:“伊年暮春,将瘗后土。”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