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亚敏(中国社会科学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推进双碳工作必须坚持原则是什么?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推进双碳工作必须坚持原则是什么(以系统观念科学推进)

推进双碳工作必须坚持原则是什么

作者:周亚敏(中国社会科学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站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高度,需立足资源禀赋、加强科学考核、兜牢民生底线、狠抓技术攻关,坚持系统观念,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立足禀赋——

打好能源替代组合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立足于基本国情来制定切实可行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党中央在深思熟虑基础上作出的战略部署。2021年9月在陕西榆林考察时指出,“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要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对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立足国情、控制总量、兜住底线,有序减量替代,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因此,基于经济成本、可获得性与供给安全等方面的考量,我国在推进能源替代过程中遵循先立后破原则,即创造安全可靠的新能源体系在先,推进对传统能源的大规模替代在后。在这一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新旧能源之间的关系从互补为主逐渐过渡到替代为主。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明确的先立后破原则,是基于对经济社会运行的通盘考虑而提出的,既务实又稳妥,有利于有效遏制运动式“减碳”的苗头,确保发展和减排之间的良性互动。

科学考核——

对标碳排放“双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这是我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而调整“指挥棒”的重要举措。需要看到的是,能耗“双控”的核心在于减少能源消耗并提高能效,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化石能源的“脱钩”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要看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在于降低碳排放总量并提高碳生产率,如果继续坚持能耗“双控”考核体系,就可能会限制可再生能源总量,从而不利于实现“双碳”目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意味着可再生能源不再受“能源消费总量”这一指标的限制。我国“双碳”工作的“指挥棒”直接对标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从深层次体现出我国发展理念的转变。碳排放“双控”考核指标的提出,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即在控制碳排放总量前提下必须实现碳效率最大化。

保供稳价——

兜牢民生底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也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供稳价需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侧同时推进。供给侧要充分发挥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的协调机制作用,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增强电力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最大限度兜牢民生底线。需求侧要坚持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科学制定实施有序用电方案,保障民生用电用能平稳安全。我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没有现成的模板可套用,需要我国付出艰苦努力并不断探索。推进“双碳”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能源转型和技术替代过程中必须时时兜牢兜住民生底线,在安全可靠、成本可担、商业可行的基础上探索符合国计民生的方案。

创新驱动——

狠抓技术攻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时间紧、任务重,而且没有国际先例可循,必须依靠强大的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来实现,必须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当前,我国的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居世界第一,这是数十年来我国产业政策与技术攻关良性互促的成果。未来,在解决可再生能源波动性和间歇性等问题上,绿色低碳技术具有海量需求与无限前景,决定着迈向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进度,也是各国高科技领域角力和竞争的焦点与重点。同时还要看到,我国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方向不仅要针对可再生能源,而且还要解决如何高效清洁利用煤炭的问题。应通过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发展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树立绿色转型的典范。因此,要推动科技政策扎实落地、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深化产学研结合、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来源: 经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