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准的学习】系列分享 | 打破“平”“繁”,直击核心目标 ——以《单音与和声》一课为例

2018-03-09 课程教学研究中心 北京市十一学校一分校

打破“平” “繁”,直击核心目标

——以《单音与和声》一课为例

教学是懂得“做减法的艺术”,如果能将每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分类,最终定位和锁定在核心目标上,课堂设计的过程便会更加精准高效,教师将真正作为一个引导者,而学生也将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索者,情感的共鸣者。因此本文将以部编《道德与法治》七下教材中《单音与和声》一课为例,思考如何聚焦在核心目标之上进行课堂设计,过程中将介绍两个帮助我们一步步找到核心目标的量表。

单音与和声精品课(打破平)(1)

“单音与和声”,意指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如何平衡,本节课教参中供参考的教学目标是整个单元目标的罗列,内容繁多且细化,如果不加整合,依据此进行的课堂设计,难免会按部就班地从低目标到高目标依次进行,会使完整的课堂变得割裂,且没有基于学情出发,去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抽丝剥茧,将不同目标进行重要性地划分,在课堂设计时做到“有所为,且有所不为”,真正让学生在一节课学习过后对一个或几个问题有深入思考,扎扎实实、学有所得。所以,我们要打破“平”“繁”目标,直击“核心目标”。

按照上述九宫格,笔者将本节课的几个目标,按照其可能牵动起的最重要的能力点(或者说实现各目标所需要的最重要的能力)进行了立体化的分类。从而形成了以下层级清晰的目标分类:

单音与和声精品课(打破平)(2)

所以,我们以此量表为指导,将原有平面繁多的目标,进行了立体化改写,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知道了目标的定位及其所对应的能力层级,使我们针对目标设计问题时更加有的放矢。不过又一个问题出现,即使目标开始如此清晰,还是存在四个目标,该如何操作?如果按顺序进行实现,这节课依旧会相对松散,所以我们不断追问,能不能确立出本节课的核心目标,使这节课能够实现精准聚焦。

二、将繁多目标,进行筛选聚焦

经过研究和思考,笔者认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目标应该具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一)真实性

即围绕核心目标的问题讨论起点、过程和结果能与学生生活相关。这也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最为重要的一点,与核心目标相关的几个问题,应该能够找到与生活相对应的情境,能够帮助学生的不是解题,而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开放性

即围绕核心目标的问题答案绝非封闭唯一的,应能够让学生有理有据地阐述出个人观点。“是”与“否”的问题答案是无法满足学生思维培养的目标的,学生的课堂兴趣和参与度也会被毫无挑战性的问题浇灭,因此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的开放性问题是道德与法治课堂上重要的环节。

(三)可辩性

即围绕核心目标的问题,在不同条件下,能够形成立场不同的观点。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设计出能够产生不同观点的情境和问题,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聆听他人,表达自我,进行思维碰撞,从而逐渐培养起他们的创新思维、批判思维、理性思维等学科素养,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形成自我教育,将正确的价值观内化于心。

(四)关联性

直指核心目标的问题讨论过程必定能带动起其他学习目标的实现。这是核心目标必备的一个特点,也是教师在对学情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把握了本节课所有目标之后,进行最终取舍的关键一步。如果几个目标都满足这个四个条件,笔者认为也要选择关联性最强的一个,作为整节课的核心目标。关联性最强的目标,也将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单音与和声精品课(打破平)(3)

基于这四大特点,重新将本节课的四个目标进行再分析发现,价值澄清能力层级下的目标要以识别再认和解释情境为基础,同时也是理性行为选择的心理动机,因此,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同时围绕“能够理性看待个人与集体间的冲突,即能够在集体要求合理性,个人意愿合理性和实现可能性上,找到平衡点。”这一目标的问题设计,也能够满足真实性、开放性和可辨性的特点,因此最终将其确定为本节课的核心目标。从目标分类到目标聚焦,这是一个深入浅出的过程,也是一个“把书读厚又把书读薄”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通过自己的专业判断,进行整合,让目标更加清晰。而且,我们发现,当我们对目标的思考越来越精细,课堂设计就会更加精准和高效,就像本节课一样,只用了一个情境,两个问题,便能达到我们的教育目标。

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实施新教材、新课标、新中考的学科,正处于巨大变革中,充分研究学习目标和问题化课堂,将帮助我们建立高效课堂,让师生都能够清晰地完成每一节课,真正实现知识能力与情感润物无声的传递。这一节课的设计过程,给予笔者最大的启发是,即使是无法准确量化的的文科,也可以利用和研发工具,使内隐的知识图谱和能力网络可视化、层级化,最终聚焦在核心目标之上进行课堂设计,从而让目标真正助力学习。

作者:张丽君

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