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文章是来自于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的王雪和龚凤英医生的内分泌科普文章——《走近不简单的脂肪》

俗话说“每逢佳节胖三斤”, 如今“胖子”越来越多,意味着身上的肥肉越来越多,这里说的肥肉,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主角——脂肪。大多数人都觉得脂肪多了不好,肚子越来越大,腿越来越粗,形象越来越油腻。殊不知,我们人体的脂肪也有差异,今天就带大家重新认识一下不简单的脂肪。

一分钟了解脂肪(走近不简单的脂肪)(1)

(图片引自:百度)

01

脂肪有哪些用处?

脂肪其实是人体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体内储存能量和供能的“仓库”。我们进食后,摄入的能量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可以以甘油三酯的形式高效能地储存在脂肪中,避免餐后血糖和血脂过高。

而当我们处于饥饿状态时,储存在脂肪组织中的甘油三酯就可以分解,给机体供能,避免饥饿导致的血糖降低。通过氧化脂肪,可以维持机体血糖的稳定,保持机体正常的生理代谢功能。每氧化1克脂肪可以释放出9千卡的热量,是糖类、淀粉和纤维的2.25倍。

脂肪除了储能和供能的作用外,还具有重要的隔热、保持体温,以及缓冲外界冲击力的作用。北极熊能在冰天雪地的北极生存,主要是其皮下有厚厚的脂肪,用来保温和供能。

02

脂肪都在哪里呀?

脂肪分布在人体不同的部位。按照分布的位置不同,大致可以分为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皮下脂肪是指位于皮肤下面的脂肪,包括脸部、胳膊、腹部、臀部和大腿等,用手指就可以捏到,这也是我们经常谈论到的脂肪。

皮下脂肪增多看起来可能不太美观,但是它却是我们餐后能量储存的主要部位,而且具有超强的脂肪储存能力,脂肪细胞通过体积增大,储存更多的甘油三酯,为避免餐后高血糖做出了重要贡献。

所以,我们常说的,我又胖了,其实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机体过早出现高血糖、高血脂,也就是说皮下脂肪适度增多对机体是有好处的。

内脏脂肪就是位于身体内部,用来包裹或者填充在重要器官之间的脂肪,如心脏、肝脏、肾脏、胃肠道等的脂肪,这是我们直接用手不能触及到的。

适量的内脏脂肪起到了保护固定器官,避免器官之间机械摩擦的重要作用。内脏脂肪也具有餐后能量储存的作用,但是相较于皮下脂肪,其脂肪储存能力较小。

在能量摄入过多时,很容易超过脂肪细胞的存脂能力,脂肪细胞体积不能继续增大而坏死,引起脂肪组织慢性炎症,逐渐导致机体出现糖脂代谢异常,也就是内脏脂肪增多,常常会使人更容易患上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疾病,甚至与癌症风险相关。

概况起来就是皮下脂肪多了,能起到好作用,而内脏脂肪多了,则不好。

但是我们怎么知道内脏脂肪多了呢?我们用手又摸不到。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测量腰围。

想要准确的测量腰围也是一门学问,测量腰围的位置,既不是通过肚脐眼的一圈,也不是腰部最粗的地方。测量腰围的正确方法首先应除去腰部覆盖的衣物,轻松站立,将皮尺放在胯骨上缘与肋骨下缘连线的中点,与地面平行绕腹一周,紧贴而不挤压皮肤,在正常呼出一口气后测量腰围的长度。

一般来说,当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0cm就要小心内脏脂肪过多的问题。

一分钟了解脂肪(走近不简单的脂肪)(2)

(图片引自:魔客网)

03

脂肪也分颜色?

脂肪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白色脂肪,就是我们刚刚说过的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另一种脂肪叫棕色脂肪,与白色脂肪的储存能量作用不同,它是用来消耗能量的,也就是棕色脂肪越多,机体的能量消耗就越多,意味着可以减肥哦。

它主要位于机体的锁骨上和肩胛间,就是颈部和胸部交界处那两根横向的,长条形状骨头的上方,和后背肩膀下方突出的两块三角形骨头的中间的位置。

与让人体变胖的白色脂肪相比,棕色脂肪细胞含有大量的线粒体,组织内的毛细血管非常丰富,使其呈现出微红的棕褐色。

棕色脂肪在成人体内的含量虽然只占体重的0.1%,其产热效率却极高,每天约能烧掉基础代谢量10~20%的热能。

如此看来,激活棕色脂肪是减肥者莫大的福音。

那么,如何才能激活体内的棕色脂肪呢?研究显示,运动时人体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鸢尾素等激素都能活化棕色脂肪。

所以说,每周进行5次,每次30~40分钟的有氧运动,会增加体内棕色脂肪的活性,有助于减肥!

(下篇明天见)

全部参考资料:

[1] Friedman J. 20 years of leptin: leptin at 20: an overview [J]. J Endocrinol, 2014, 223(1): T1-8.

[2] Jean-Philippe Bastard·Bruno Fève,《Physiology and Physiopathology of Adipose Tissue》, Springer-Verlag France . 2013.

[3] Rosen,ED. What we talk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fat. Cell. 2014, 156(0): 20–44

[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Technical report series 894: Obesity: Preventing and managing the global epidemic.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0 [2016-01-23]. ISBN 92-4-120894-5.

[5] 史轶蘩,陈春明等,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行),200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