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讲说了,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载:东晋的周嵩在母亲面前评判他哥哥周顗,说哥哥周顗“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闇,好乘人之弊”,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人生道理十二字真言?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生道理十二字真言(每日学典说您腹中空洞无物)

人生道理十二字真言

上一讲说了,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载:东晋的周嵩在母亲面前评判他哥哥周顗,说哥哥周顗“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闇,好乘人之弊”。

关于周嵩对周顗评价,可看以下几件事:

说周顗志大才疏:东晋建立不久,朝廷委任周顗为宁远将军、荆州刺史,领护南蛮校尉、假节。不久,傅密等人叛乱,迎蜀地贼寇杜弢入境。周顗招架不住,狼狈不堪。幸亏陶侃相救,周顗才得以逃到豫章投奔了王敦。

说周顗好揭人之短:在一次晋元帝司马睿的酒宴上,司马睿以尧舜自比,周顗说“就如今这样的世道,想与尧舜之世相比?别吹牛了。”结果差一点被司马睿杀掉。对于皇帝,周顗尚敢于嘲讽,对于其他人,还有谁的他不敢“揭短”的人?

说周顗名望重但见识短浅:周顗是当时声望极高的名士,但由于爱喝酒,多次遭到弹劾。如东晋建立不久,周顗被委以吏部尚书的重任,可因醉酒被有司弹劾,被以布衣身份做吏部尚书。听起来好像有点搞笑。周顗后来又多次喝酒误事,但晋元帝都“既往不咎,下不为例!”其实,如果不是晋元帝想利用他制衡王导、王敦,周顗早就被免官了。

然而,周顗既然“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闇,好乘人之弊”,那么,为什么他就那么地有“名重”呢?原来,周顗为人宽宏大量,不拘小节,性格开朗,从不为一点小事而耿耿于怀,故时人称赞他“有雅量,友爱过人”。

另外,魏晋时期,在名士之中盛行着一种“清谈”的风气。名士们喜欢一边饮酒、一边发议论,注重的是自己的个性品格,不在乎礼节。周顗除了“有雅量,友爱过人”外,就是谈吐幽默诙谐。

譬如有一次,和周顗和私交甚厚的丞相王导来到周家,二人边喝酒边闲谈。越喝越高兴,越谈越投机。王导竟将头枕在周顗的膝上,用手抚摸着周顗凸起的肚子,问道:“你这肚子里面有些什么东西呢?”周顗诙谐地说:“这里面吗?‘空洞无物’。不过,像王丞相您这种人,大约能容得下百十个。”

后因以“腹空洞”、“腹中空洞”、“胸腹空洞”、“空洞养心”、“空洞恢疏”、“空洞怀贮天”等,咏人心胸宽大,或咏道德涵养和气量阔大,或作自谦才乏之语,或咏养虔诚之心。

如:

腹中空洞:宋·程珌《喜迁莺·少年意气》:“眼底朦胧,腹中空洞,不著曹刘元白。”

空洞恢疏:宋·方回《次韵宾旸斋中独坐》:“八极渺茫供傲睨,一襟空洞极恢疏。”

空洞怀贮天:宋·陈宓《秋夜四鼓玩月》:“近来不虑消磨尽,空洞胸怀但贮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