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莱西市农业农村局主办、青岛农业大学承办的2020年莱西市农民技能培训--乡村振兴农产品品牌班于7月18日在院上镇岘沽村委会议室拉开了序幕。来自岘沽村及附近村庄的50位农民学员参与此次培训,青岛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中心陈洪利主任、石岩教授、王敏燕老师到现场参加培训,莱西农广校校长杜华帅、莱西农广校刘明、吕姜宁三位领导莅临培训现场,了解学员需求,指导检查培训组织实施工作。

农民培训研学经典案例(培训到农家老树发新芽)(1)

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前期,青岛农业大学深入基层调研到葡萄产业不仅是院上镇的金字招牌,更是莱西的一张名片,本次培训以岘沽村为中心辐射周围的葡萄种植大户。岘沽村目前有900余户人家,现有耕地2000余亩,该村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种植葡萄,从九十年代初开始,该村引进先进的设施葡萄生产技术,筛选优良品种进行试验和生产,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现设施栽培技术已成为国内领先的技术典范,实现了葡萄生产由传统种植方式向现代化种植方式的转变。

现葡萄种植已成为岘沽村的支柱产业,该村的设施葡萄种植面积已达到1000余亩,葡萄连年丰产,岘沽村也真正实现了农民发家致富的愿望。

经走访村里的种植大户展培刚,了解到之前注册过自己的品牌,但一直没得到有效的推广,鉴于这个问题,青岛农业大学与岘沽村种植大户结帮结对,旨在为打造自己的农产品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而更好、更长久的发展。正所谓"培训到农家,使得老树发新芽"。

农民培训研学经典案例(培训到农家老树发新芽)(2)

本次培训分为理论培训和现场指导,在理论培训中陈洪利主任以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为出发点,通过六和集团和马家沟芹菜等特色案例,详细介绍了生态农业品牌打造的路径、方法和策略。陈洪利主任结合院上镇葡萄特色产业链的目前发展情况,讲述了如何通过塑造品牌带动生态营销,建立起立体的营销体系,从而提升农业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他指出岘沽村想要更好的发展,必须加强岘沽葡萄的品牌建设,建立自己的品牌logo及品牌特色,就像马家沟芹菜一样形成一个特色产业,扩大岘沽村葡萄的知名度及品牌效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岘沽葡萄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利于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农民培训研学经典案例(培训到农家老树发新芽)(3)

作为远近闻名的葡萄村,如何用葡萄产业带动美丽乡村建设,也是学员们关心的话题。石岩教授以袁家村、安吉鲁家村、淄博博山池上镇中郝峪村为案例,详细的讲解了建设美丽乡村中需要注意的乡村环境、生态产业、文明风尚、基层管理等内容,并倡导大家用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培育农村文明和谐氛围,努力打造文明幸福的新农村。

石岩教授讲到现在岘沽村的葡萄大棚还停留在相对落后的状态,现代化设备比较少,农民的劳动量比较大,这导致一部分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不愿意再从事务农工作继续种植葡萄,这就导致村里劳动力老龄化严重,他举例寿光的现代化冬暖式大棚,设备更加先进、更节省劳动力,岘沽村应向着这个方向发展,只有这样年轻人才会愿意回到村里承袭父辈的种植技术,只有劳动力年轻化才能推动岘沽村持续长久的发展。针对岘沽村的现状,石教授还指出岘沽村村庄特色化建设相对较少,应向着乡村旅游的方向发展,举行一系列的采摘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村里旅游参观。

培训中,学员和老师积极互动,对于学员提出的实际问题,老师们耐心细致的给予相应的建议指导,学员表示受益匪浅,从新的角度找到了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回去以后,一定要将学习到的知识用到实践中,为葡萄产业促进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农民培训研学经典案例(培训到农家老树发新芽)(4)

在现场指导环节中,我们参观了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几个葡萄大棚种植示范园,邀请了几位老师和种植能手进行现场交流现场指导,通过参观互相交流,大家有了很多启发和收获。特别是大家的不同的想法的分享,互通了信息,大家学习热情高涨,信心满满,对葡萄种植基地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心,认为发展葡萄产业是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好方法。

农民培训研学经典案例(培训到农家老树发新芽)(5)

在培训期间青岛农业大学和莱西市农广校积极做好疫情防控、课堂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组织学员认真学习并加强师生间互动和学员间交流,组织好学习、考试、参观、就餐等工作,为此次培训班顺利结业保驾护航。

农民培训研学经典案例(培训到农家老树发新芽)(6)

开展农民技能培训,优化培训内容,提升培训质量,挖掘典型经验,实现创新突破,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使得乡村振兴,重塑中国人的根与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