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提醒!紧急提醒!

隔夜菜一定要谨吃

福州一对母子一死一休克

做饭时多煮一点

下一餐热一热就可以接着吃

福州罗源的魏依伯万万没想到

这个习惯不仅要了老母亲的命

自己也重病一场,一度陷入休克

造成这一悲剧的元凶

正是变质的隔夜菜中出现的

革兰氏阴性杆菌

诱发了凶险的“肠源性脓毒血症”

一家七口吃毒菇中毒(福州一对母子一死一休克)(1)

图文无关

母亲刚去世三天,儿子也陷入休克

记者了解到,事情发生在6月底,当时的天气已经比较热了。61岁的魏依伯平时都在家里干农活,和80岁的老母亲一起住在简陋的村屋里。

为了不耽误干活

两人做饭都有个习惯

就是多煮一点

下一顿直接热一热就可以吃

6月底的时候,魏依伯的母亲突然觉得肚子不舒服,恶心、呕吐,食欲也差了很多,还发烧近40℃。“估计又是吃坏了东西,得了急性肠胃炎吧!”家人心里都这么想,将她送到当地的小医院,觉得过一两天就会好。可没想到,治疗过程中,老人病情加重,出现了休克。家人又赶忙把老人送到罗源县里的医院抢救,然而几天后,老人还是走了。

老人的去世让一家人很悲痛,然而三天后,魏依伯出现了和母亲一样的症状,不停地拉肚子,一天拉了近十次。很快,魏依伯也陷入了休克。

有了祖母的教训

子女们将魏依伯送到了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院开通了绿色通道

将其送进重症医学科抢救

一家七口吃毒菇中毒(福州一对母子一死一休克)(2)

经过抢救,魏依伯逐渐康复

医生提醒:慎吃隔夜菜,吃前要热透

很快,医生就确认了魏依伯得的是“肠源性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心、肝、肾等多脏器功能损害等,还有横纹肌溶解、严重酸中毒、凝血障碍、呼吸衰竭等,情况非常凶险!”

一家七口吃毒菇中毒(福州一对母子一死一休克)(3)

附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林晓副主任医师说道。整个ICU团队对症抢救,日夜守护了12天,终于将魏依伯从鬼门关拽了回来。

林主任说,魏依伯和他母亲应该都是染上了肠源性脓毒血症,是由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

当人体免疫力不够,

病菌入侵,突破肠道屏障进入血液,

随血液到全身,就会引发脓毒血症。

而这种病菌的来源,

应该就是两人常吃的隔顿饭菜

“他们住在山区,当天吃剩的青菜和肉汤

食物也没放冰箱,

家里蟑螂、苍蝇、老鼠很多,

很容易滋生细菌。”

一家七口吃毒菇中毒(福州一对母子一死一休克)(4)

林晓主任介绍病情

炎热的夏天,这种感染性休克的病例并非个案。“高温天气,最好不要吃隔夜的剩菜剩饭。”林主任提醒道,如果实在有剩余的饭菜,要及时放进冰箱。同时,注意家里卫生,不要让蟑螂老鼠碰到食物。而且,吃隔顿的饭菜,一定要彻底加热再吃,一旦发现变味,切勿食用。

还有新闻报道称:

一家三口吃剩菜得了癌症,

因为隔夜菜中有亚硝酸盐。

剩饭菜中的亚硝酸盐会致癌吗?

剩饭菜中的亚硝酸盐会致癌吗?

一家七口吃毒菇中毒(福州一对母子一死一休克)(5)

寻常百姓家,大部分人都吃过隔夜菜。然而一直有种说法,夏季隔夜菜特别是隔夜蔬菜不能吃,说隔夜菜亚硝酸盐含量很高。真是这样的吗?隔夜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有多少,有没有超标?温州都市报新闻实验室之前对此进行过验证。

隔夜菜尽量少吃 要冷藏密封保存

亚硝酸盐毒性较强,属发色剂,能够使肉与肉制品呈现良好的色泽,并具有防腐和增加肉制品风味的作用。在我国肉制品加工生产中经常被大量使用。亚硝酸盐的人中毒剂量为0.3~0.5g,致死量为3g。世界各国对亚硝酸盐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都有明确严格的规定。

根据我国《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肉安全要求》:火腿、腊肠、香肚、广式腊肠≤10mg/kg;红肠、肉肠、香肠、卤肉和肴肉≤30mg/kg;酱腌菜≤20mg/kg。对比此数据,本次实验的六份样品中,腌菜头的亚硝酸盐含量最高,根据比色卡显示为超标,另外五份中,都含有亚硝酸盐,但含量均在标准之内。

所谓“隔夜菜”并不单指放了一夜的菜,只要超过8小时都属于隔夜菜。

虽然隔夜菜的危害不如网传那么夸张,亚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的结论向来很有争议,但很多专家都提醒,蔬菜应该尽量当顿吃完、当天吃完,因为蔬菜过夜营养价值就下降了,而且容易导致亚硝酸盐增加。虽然荤菜亚硝酸盐含量变化不大,但应注意冷藏保存,防止腐败变质。

冷藏也不是绝对保险,因为冷藏不起杀菌的作用,只起到抑菌的作用,因此“隔夜”食物少吃为宜。

来源:杭州交通91.8、羊城晚报、温州都市报、海峡都市报、健康大问诊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