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秋,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旅长王震到师部参加团以上干部军事会议。

会议结束后,师长贺龙把他单独留下,告诉他还有另外一项特别“任务”。

王震预感到不对头,心里隐隐不安。

果然,贺龙师长领他走进一间屋子,等待王震的,是一个眉清目秀的八路军女战士。

这个女战士是谁?贺龙给了王震什么特别的任务?之后数十年,这个女战士又与王震演绎了哪些传奇故事而令人津津乐道?

1937年29岁王震仍单身(1937年29岁王震仍单身)(1)

抗日时期的王震旅长

一见钟情、闪电婚姻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王震随贺龙领导的八路军一二〇师,在晋西北抗击日寇。

这一年,王震29岁。别看王震在战场上骁勇善战、威震敌胆,可“谈恋爱”却是他的“短板”,见到姑娘他就“英雄气短”。

所以,早应该成家生子的年龄,王震还是个孤家寡人、没“混到”一个媳妇。

对于这员爱将,师部贺龙等上级领导也很着急,一直把他的“个人问题”放在心上。

无奈部队中女同志实在太少,而且不但“资源”有限,婚姻大事,毕竟还要考虑是否般配合适。

冥冥之中,注定了千里姻缘。当年秋天,一个叫王季青的姑娘走进了他的生活。

1937年29岁王震仍单身(1937年29岁王震仍单身)(2)

王震和王季青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华北、平津相继沦陷,作为高等学府,北大、清华、南开三校也难逃劫难,遭到日军轰炸破坏,三校师生被迫南迁。

王季青,北大爱国学生,拥护中共的抗日主张,早在1936年就秘密加入了共产党,担任北大地下党组织联络员。

学校南迁后,王季青决定赶赴革命圣地延安,直接接受党组织的领导、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这样,她被上级分派到了八路军一二〇师,在师部民运部工作。

王季青相貌清秀,工作积极勤奋,文化程度又高,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不约而同地感到:王震的个人问题是时候该解决了。

不久之后,贺龙召集一二〇师团以上干部到师部开会,研究部署创建抗日政权和冬季对日作战方案。

会后,贺龙将王震单独留下,布置给他一个“特别任务”——与王季青会面,准备撮合这件好事。

王季青早听闻过王震的威名,刚来一二〇师时,还见过与师部萧克等首长一起谈笑风生的王震,对他很有好感。

她事先知道贺师长的这个安排,可王震却傻愣愣的还不知道怎么回事。

当他看到王季青时,似乎明白了一半。

1937年29岁王震仍单身(1937年29岁王震仍单身)(3)

王震和王季青

军人做事雷厉风行、快人快语,做媒人也是这样的风格。

贺龙直截了当地问王震:“都老大不小啦,季青同志是北大高材生,24岁,我看你们两个挺般配的,一文一武,王胡子你什么意见啊?”

一向豪气爽快的王震这时候一下子变得腼腆起来,他搔着光头,笑呵呵地看了一眼王季青说:

“我没什么文化,是个粗人,季青同志哪能看得上呢。”

贺龙师长一看就知道王震是喜欢王季青了,就对王季青说:

“那季青同志要不要对我们这个王旅长做深入的考察?”

王季青是东北沈阳人,有着北方女孩子的泼辣爽快,连忙说:“组织都考察过了,哪还用我考察啊?”

贺龙一听笑道:“好,那就定了,我来做你们俩的红娘!”

1937年29岁王震仍单身(1937年29岁王震仍单身)(4)

一二〇师师长贺龙

几天后,王震和王季青两人就在部队驻地岢岚河畔的一户简陋农舍中举办了婚礼。

从认识到结婚,就几天时间,可以说是一见钟情、闪电婚姻。

从此,这对革命伴侣开始一起走过长达近六十年的风风雨雨。

革命凶险、两情依依

在王震将军二十多年的战斗生涯中,经历的大小战役不计其数,曾七次身负重伤。

从红军时期的根据地反围剿战斗到冲破包围圈长征,从参加百团大战到南下抗战,从中原突围到纵横西北、平定新疆。

在众多的军事行动中,王震在1944年11月率南下支队赴华南开辟敌后根据地这次军事行动最为凶险,可以说是九死一生。

1944年秋,毛泽东主席决定派遣一支劲旅到湘鄂赣地区,插入敌后建立根据地,发展壮大武装队伍。

1937年29岁王震仍单身(1937年29岁王震仍单身)(5)

南下支队誓师待发

因为当时共产党的势力范围主要是在北方,这样这支南下队伍就远离了根据地,成为一支孤军。

别说是建立根据地、发展武装,就是在湘鄂赣站稳脚跟也非常不易。

而且,由延安向南,行程几千里,沿途日军、国民党军队势力密集,必然对这支队伍围追堵截,能否到达预定地区都是个未知数。

但如果这支队伍能在华南地区生根发芽,发展壮大起来,则意义巨大:抗日战争胜利后,如果中共在华南大片地区没有力量存在,国民党将抢得全部胜利果实;

而且,抗战胜利后,国共可能发生内战,如果中共在南方存在一股强大势力,则南北呼应,会大大改善中共的斗争局面。

那么,由谁带队去执行这个重大的行动计划呢?

经过多轮会议讨论研究,中共中央最后决定,由王震任司令员、王首道任政委,率领三五九旅主力部队南下湖南,以衡山为中心开辟建立根据地。

1937年29岁王震仍单身(1937年29岁王震仍单身)(6)

王首道政委

这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重任,而且极为凶险。

临行前,妻子王季青默默为王震整理、准备需要携带的东西。她拿出一副自己亲手缝制的羊皮护膝交给王震,并嘱咐道:

“南方冬天阴冷潮湿,一定要注意保护你的伤腿。”

王震深情地看着妻子,知道她的担心,却不知道怎么安慰她。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要还”,王震随口说了一句唐诗,不过他把原诗句“人未还”改成了“人要还”。

虽是一字之差,却反映了王震深爱妻子、一定要回来和妻子团聚的坚定信念。

当他忽然一眼看到三个正在茁壮成长的儿子时,又豪气地笑道:“老子后继有人,打趴下了还有儿子呢!”

九死一生的行动,王震既面对现实,又显得慷慨壮烈。只是这番壮语让王季青的心情更加沉重。

同年11月10日,王震率部由延安出发,一路上突破敌寇的重重封锁阻击,大踏步向南挺进。

1937年29岁王震仍单身(1937年29岁王震仍单身)(7)

王震在战斗中

王震走后,王季青无时无刻不在挂念南征的丈夫,利用各种途径来获取有关南下部队的消息,一颗心始终悬在半空,不能落下。

那段时期,除了工作和家务,剩下的就是提心吊胆和牵肠挂肚。

后来传来消息说,王震与湖北兄弟部队会师,打了胜仗,之后又渡江到了湖南,并按中央预定计划建立了根据地......,王季青的心稍微踏实了些。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这留给南下支队的时间太少了,中共中央南下战略意图落空,王震率部北返,之后便没了音信。

再后来王季青听到了南下支队北返途中可能已全军覆没的传言,她心里仿佛被压上了大石头。

但她仍坚信,丈夫一定能够平安回来。

南下支队当然不会全军覆没。这支英雄部队在王震的带领下,突破国民党军重重围追堵截,北渡长江,于同年10月与中原军区李先念部会合,并恢复了原三五九旅番号,编入中原军区,王震任军区副司令员。

次年6月,王震协助李先念司令员,成功指挥了著名的“中原突围”,之后8月,王震率三五九旅残部成功返回延安。

近两年的拼杀,当初南下的五千勇士归来时已不足千人。

1937年29岁王震仍单身(1937年29岁王震仍单身)(8)

三五九旅将士

王震此次南征北返,共历时659天,转战陕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七个省,大小战斗三百余次,冲破敌人封锁线一百多条,行程二万七多里。

毛泽东主席赞誉这次行动为“第二次长征”。

王季青终于等到丈夫平安归来,九死一生之后,两颗心更紧紧地贴在一起了。

边区建设、夫唱妇随

1949年9月,彭德怀指挥一野攻占了陕、甘、宁、青四省广大地区,随后兵锋指向新疆。

新疆警备司令陶峙岳将军和政府主席包尔汗政治上倾向共产党,在克服了顽固派的阻挠干扰后,宣布起义投诚,新疆和平解放。

1937年29岁王震仍单身(1937年29岁王震仍单身)(9)

陶峙岳将军

解放后的新疆形势依然严峻。

新疆当时经济状况恶劣,发展严重落后,民生凋敝,百废待兴。

缺少人才、资源匮乏,面临的建设工作困难重重,挑战极大。

1937年29岁王震仍单身(1937年29岁王震仍单身)(10)

在这个特殊关键时期,派谁去治疆,是中共中央必须慎重考虑的。解放新疆,并治理好新疆,对维护国家统一、维汉民族团结意义重大。这一次,王震又成了党中央的不二人选。

王震外号“王胡子”,性格暴烈,作风强硬。

他对反动分裂分子绝不会心慈手软,必将是大刀阔斧、格杀勿论。而且,王震不只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军人,他还懂生产建设之道,当年他把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证明了他在这方面的过人之处。

还有他在解放战争中在大西北纵横驰骋,对新疆地区的情况是比较熟悉的。

于是,王震将军又一次临危受命,赶赴新疆。

只是这一次,他带着妻子王季青一同前往,他还有重要的任务需要妻子帮助完成。

1937年29岁王震仍单身(1937年29岁王震仍单身)(11)

解放军入疆

到新疆后,王震铁腕剿灭土匪、建立中共各级政权组织、团结和培养地方民族干部、进行土地改革。

很快,新疆的社会秩序安定下来,当地人民也了解了共产党,开始相信共产党。

之后王震又发扬当年的南泥湾精神,开展轰轰烈烈大生产运动,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引进、种植新作物......,新疆的面貌一天天的在发生改变。

虽说王震将军没多少文化,但他对知识非常重视,对人才非常尊重。

所以他让北大毕业的妻子协助他做文化教育工作,为新疆培养人才。

这也正是王季青热爱的事业,她欣然受命。

王季青随王震入疆后,受组织委托,担任新疆学院秘书长一职,协助政府着手进行新疆学院的整顿和调整工作。

等到该项工作告一段落、新疆学院开始正常运行时,王震又给她安排了另一项更艰巨的任务。

当时中苏是友好邻邦,新中国需要向苏联学习社会主义建设知识和经验。

而知识、经验的传递,需要跨越中苏不同语言的障碍,培养精通俄语的语言人才,势在必行。

新疆的建设更需要外面的力量,所以王震审时度势,指示王季青出任军区俄文专科学校校长,担负起培养语言人才的重任。

1937年29岁王震仍单身(1937年29岁王震仍单身)(12)

王季青与俄文学校部分同志合影留念

这可是个苦差事,因为基础条件太差了。

缺乏老师,要去请俄语专业的学生;没有校舍,就是利用当地的窑洞;编制教材、安排教学任务计划,王季青还特地跑到北京、哈尔滨的外语学院考察取经......

就在这所俄文学校教学工作正常有序运转、并收获了第一届毕业生的时候,王季青又接到了王震的另一项指示:

创办军区子弟学校,解决军区干部子弟的上学难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小孩子的启蒙教育,绝不能耽搁。

就这样,王季青又投入另一项教育事业之中......

王震在1953年,奉调回京,王季青也结束了在新疆的教育工作。对这片倾注了太多心血和汗水的土地,夫妻二人满怀恋恋不舍......

患难岁月、相濡以沫

王季青同志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回京后,她主动请缨到市第八中学(鲁迅中学)担任校长。

1937年29岁王震仍单身(1937年29岁王震仍单身)(13)

王季青性格直率果敢,为了改变学校的落后面貌,提高教学水平,她招贤纳士,不拘一格。

只要是真材实料、有益于教学,即使是出身不“红”、不“正”的知识分子,她也敢启用。

当时王震在上一年受命担任农垦部部长,之后就奔赴东北的北大荒,组织领导大规模的拓荒生产运动。

两人各自在自己的岗位,为建设新中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1937年29岁王震仍单身(1937年29岁王震仍单身)(14)

晚年余热、心志犹坚

1975年,年近古稀的王震出任国务院副总理,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

1982年到1987年,王震出任中央党校校长,为加强和推动全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为培养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付出了大量心血。

值得一提的是,“妇唱夫随”,王季青同志钟情教育事业,也感染了王震将军。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教委主任的李鹏在1986年5月,专程拜访王震,建议成立一个教师奖励基金会,集社会之力,表彰教师的成绩,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王震欣然认同,并决定出任基金会理事长一职。

1937年29岁王震仍单身(1937年29岁王震仍单身)(15)

晚年的两位王老仍致力于教育事业

之后,他不顾年老多病,为筹建基金会四处奔走。

1987年“两会”期间,他邀请基金会理事们座谈,深情地说:

“我从小家境贫寒,没有条件读书。有了儿子,忙着打仗,顾不上管。现在老了……要管管孙子辈的事。古人云,师道立则善人多。为子孙后代创造好的学习条件,从小就对他们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我邀请各位名流、学者担任基金会的理事,就是想通过你们的声望,向全社会呼吁,为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做些有益的工作。”

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王震不吝钱财,从他的工资中每月拿出200元,带头为基金会捐款。

夫人王季青也每月拿出100元捐给基金会。

李鹏知道后指示工作人员说:“王老家里并不富裕,不能让他们捐款。”但谁能阻止这两位老人甘愿为教育事业的付出呢?

1937年29岁王震仍单身(1937年29岁王震仍单身)(16)

王家老少合影

结语:

1993年2月,重病中的王震将军仍坚持为老伴庆祝八十大寿,3月即与世长辞。

风雨同舟近六十年,事业上相互支持,感情上始终如初。

这对革命情侣,既令人无限崇敬,更令人无比羡慕。人中龙凤,百年爱情,实至名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