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如珍珠般洒落在福建闽南、闽西的绿水青山间,优美奇特、遵循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大多土楼以石为基,以生土为主要原料,还有竹木等材料,依山就势而建,坚固得可以抵御野兽或盗贼攻击、防火抗震及冬暖夏凉等。

而泉州市泉港区前黄镇前黄村的古大厝里矗立着福建唯一的一座纯石筑土楼——黄素土楼,说起黄素土楼,很多人也许不知,它已走过近三百年的风雨沧桑,依然坚固挺立在东南沿海渔村涛岸边。

世界遗产土楼(福建唯一的纯石筑土楼)(1)

「图源中新网」

它始建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历时30多年方才建成。别名“定楼”,由黄素、黄堂官父子建造,石构墙体,外形呈方形平顶,三层楼阁四合院式。楼内构房36间, 楼外环屋72间,取象“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占地面积5400平方米,气势恢宏,主次有别。石楼内部防备森严,是福建众多土楼里最独特的一座。2005年黄素土楼入选第六批福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方天井,红砖高墙,雕梁画栋……从空中俯瞰,甚是雄伟壮观。

世界遗产土楼(福建唯一的纯石筑土楼)(2)

「黄素石楼建筑极具传统闽南古建筑特色(中新网 张斌 摄)」

楼前牌坊、窗里雕花依然精美,诠释着昔日的富贵流韵。

黄素土楼在一个神秘传说中砌起,虽然如今无人居住,却成为了村里最热闹的“文体中心”。

世界遗产土楼(福建唯一的纯石筑土楼)(3)

石楼是怎么建成的呢?

相传,楼主黄素早年穷困潦倒,无以栖身,一家人蜗居在一间废弃的破屋之内。其妻日夜飞梭织布以贴补家用。某天,妻子纺纱时,有只老鼠叼走一团纱线,钻进天井的一块石缝里,她为追回纱线,一怒之下撬石掘土,约挖二尺许,岂料她竟跌进一个内分三格的大地窖内,身边尽是耀眼眩目的金银珠宝。原来,此窖是明万历、天启年间官员黄文惠的藏金之所。黄素一家由此发达,大兴土木,建造了这座石楼。原本是黄文惠的废弃古屋竟成了黄素的发迹之地。

黄素一生为穷所苦,岂料天赐横财,不由踌躇满志,就向邻村埕边购买土地,有意大兴土木,以显示奢富,后由其子黄堂官全盘负责。

大楼竣工之日,黄堂官大摆筵席庆贺。席间,一个曾经为盗的朋友建议:第三层的四个墙角,应各加修一个稍为外凸的角楼,以作为防盗的枪楼之用。黄堂官以为朋友醉后戏言,并不采纳。于是,这个朋友当场表演,用丈二麻布沾着灰水,顺着墙角攀上楼屋顶,并从屋顶翻到楼内三楼上,把桌上供奉的菩萨装在身上,又攀上屋顶,顺着墙角溜了下来,当面将菩萨交给黄堂官,众人皆惊奇喝彩,黄堂官也惊呆了。不久之后,大楼就加建四个角楼。

世界遗产土楼(福建唯一的纯石筑土楼)(4)

「哨楼的四个角楼造型奇特」

时间煮雨,一座土楼,潜伏在岁月里,默默地,讲述着半城历史,半城风姿。

世界遗产土楼(福建唯一的纯石筑土楼)(5)

「仍然居住在黄素石楼厢房内的老人(中新网张斌 摄) 」

安静的古井,守绕着一代又一代人财运气。

世界遗产土楼(福建唯一的纯石筑土楼)(6)

「黄素石楼内提供生活用水的古井 (中新网张斌 摄)」

大楼全用方形条石砌成,就是上层糯米糖水灰混凝土,也只涂抹表面。楼内顶二层,用大方木梁柱隔为房间;每根屋檐边的大柱都是上下相连,两层只用一根,工艺高超。

石楼为何称作土楼?

大楼原为石构,为何以前称为“土楼”?说法不一。

有的说当时大楼叫“定楼”,随着大楼的年长月久,糯米灰混凝土逐渐变黑,类似土壁,因被称为“土楼”;有的说建筑大楼时没有搭架,用土逐层垫高而筑,故称“土楼”。

大楼前面有石埕,分三层铺以石板,占地453.6平方米。埕北有一木构的埕门,埕门外又一石埕,也铺石板三层。此埕的西面又有两个高低不同的大砖埕。这三个石、砖埕的北面,即72环屋中的外北厢房。外石埕与外北厢房的东面,隔一道砖围墙和一大砖埕之后,即是红砖白石墙体“二进五间张”皇宫式建筑——“北大馆”。

这座大楼的三楼上紧靠墙壁处有一道约宽两米左右的可通达四面或哨楼的走廊,旧称“跑马道”,既宽敞明亮,又通风透气;不论春夏秋冬,只要登临于此凭窗极目远眺,满目风光,说不尽的诗情画意,令人心旷神怡。近代著名诗人、书法家黄朝栋也曾写诗为赞:“户对帽山山不老,门迎芹水水长流。十二栏杆时得月,万千气象始登楼。”恰如其分地点明此处观赏景物之特色。

世界遗产土楼(福建唯一的纯石筑土楼)(7)

「石楼带着宽阔的石埕置于红瓦房之中,显得与众不同。(图源中新网)」

大楼与楼埕的正面(即西面),有一道砖屏墙,两旁各有一个拱形的小砖门;屏墙的边沿各敞开一个缺口,作为通道。通道的对面,各有一个长方形石大门,左下方小字有“乾隆六年岁次”字样。

世界遗产土楼(福建唯一的纯石筑土楼)(8)

「“涂楼村”门」

石大门与围绕大楼的东西南北厢房连成一体。西南石大门的南侧,自西往东有一长列配有天井、庭院的外南厢房。西厢房的面前,又是一个大砖埕。由大砖埕向北走下几级石台阶,即是北面最低的一个砖埕,彼此勾连,形成大楼与四面环绕的厢房(包括外南、北厢房、北大馆)面前皆有走廊或石、砖埕相通,出入十分方便。

世界遗产土楼(福建唯一的纯石筑土楼)(9)

「黄素石楼楼外内景(中新网张斌 摄)」

大楼与环屋自西往东分为四进,地势逐进抬高,铺以石台阶连通;至东厢房时,台基竟高达近一米。大楼与环屋高低纵横,相互连贯。

世界遗产土楼(福建唯一的纯石筑土楼)(10)

「经过修缮后的黄素石楼楼内内景(中新网张斌 摄)」

岁月沧桑,时过境迁,土楼迎来盎然新貌,夜晚廊道高高挂起的灯笼,焕发出新光芒,流淌在古楼每个壁角。

世界遗产土楼(福建唯一的纯石筑土楼)(11)

世界遗产土楼(福建唯一的纯石筑土楼)(12)

世界遗产土楼(福建唯一的纯石筑土楼)(13)

黄素石楼古朴粗犷,与泉港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形成了适宜的人居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

黄素石楼以其独特的建筑特色闻名遐迩,当年曾吸引不少游客。如今,许多华侨、港澳台同胞及海内外旅游者也纷纷慕名前来游览观赏。

来源:闽声传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