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和家长有代沟的十个原因(养育两个儿子遇到的困惑)(1)

相比起养育女宝的家庭,家有男宝的爸爸妈妈们总会更累一些,这是为什么呢?为何大多数女孩总会比较安静乖巧,而大多数男孩,总是更喜欢冒险和竞争,而且相对更加“叛逆”呢?

有研究表明,对于刚出生的婴儿来说,男宝宝比女宝宝对痛的敏感度更高,当他们感觉不舒服的时候(比如尿尿了)男孩更容易哭泣。随着他们长大一点,到6个月大的时候,女宝所需的关注会逐渐减少,因为女宝更容易懂得通过吸允手指和玩玩具获得安慰,而男孩显然还不具备这方面能力,需要家长更多的拥抱和照看以获得安抚。

男孩跟女孩,是两个星球的灵魂。在女孩的世界里,充满了糖果、布娃娃、珠宝首饰等各种温和又美好的事物,而男孩不同,男孩子的世界里,充满了刀、枪、机动车等带有一定危险性的事物。

男孩子不管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跟女孩子有巨大的差别,而且看起来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男孩子们,其实更需要父母费心思去照顾他,包容他,鼓励他。

小孩和家长有代沟的十个原因(养育两个儿子遇到的困惑)(2)

每个有小男孩的家庭都是“鸡飞狗跳”的,那么有两个小男孩的家庭更是能让你感受到十倍百倍的酸爽。我家里就有两个男宝,天天上演各种戏份!衣服玩具各种必须备两份,否则的话就是一场“腥风血雨”的争夺战。

小孩和家长有代沟的十个原因(养育两个儿子遇到的困惑)(3)

随着年龄的增长,争夺战的内容也在日新月异。现在对于他们的不同需求,我就有了不同的困惑。

果仁篇:

果仁是二宝,现在上中班。目前唯一可以真正单独陪他的时光就是睡前故事了。白天在幼儿园,晚上、周末却是哥哥和他共同和爸爸妈妈相处的时光。

从果仁出生到现在,数的过来的单独陪伴时光,想想心里还是有一丝愧疚的,但这却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也是家中二娃的宿命,因为和哥哥相隔较近,对他更是疏于管理。陪伴少了,观察他的机会也就少了,欣赏他好的时间也相对少了,自然问题显现的也就多了。

不知道果仁最近怎么了,中午总是不睡觉,我在学校监控视频里看着他,小小的人儿,躺在幼儿园窄窄的小床上,眼睛瞪着大大的,看着天花板,时不时地伸出小手指着天花板,嘴巴一张一合地说着什么。突然我的眼泪就涌上来了,感觉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这条路真的好难。一出生就被各种束缚,一路不停息的走下去……如果你幸运地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坚持做了下去,既能满足你的生活需求,又可以满足你的精神需求,那是再好不过了。但是大多数人并没有那么幸运,他们是被选择的,是无可奈何的,是很多个不得不凝结的……

小小的果仁,其实是很有灵性爱自由的孩子。结果要按照家庭学校按部就班的生活和教育方式被对待,我觉得对他是一种束缚。昨天看了一本书,一个92岁幼儿园老师写的书,看了之后就特别向往他们的幼儿园,一种完全释放孩子天性,一切皆由孩子做主的幼儿园。

看着视频里的果仁,有一种想法涌上心头,真想全力的去陪伴果仁,不去幼儿园,我全职带着他,陪着他,也安排正常的生物钟,但是中间会不要求他一定做什么,自己可以安排他自己做想做的事情,陪着他一起摆积木、拼拼装、拼拼图、玩机器人对战的过家家游戏、一起去挖土看虫子、做科学小实验……果仁喜欢做的事情挺多的,他满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好的动手能力和超高的自信心,还有很好的与陌生人交往能力,他能很好的“察颜观色”……你说这么多优点的果仁怎么能被压制呢?真怕他的这些天性被同类化的教育泯灭了,也怕我们的方法不对破坏了他这些极好的天性,我该怎么办才好?

不知道果仁是不是安全感没有建立好,才会这么的希望我们更多的关注他,和哥哥“争风吃醋”?不知道果仁是不是安全感没建立好,才会让他睡觉那么爱趴在枕头上抱着枕头睡,睡醒也总爱像树懒一样挂在我脖子上,让我紧紧抱住他?

同同篇:

同同,是果仁的哥哥,只大两岁的哥哥。刚步入小学一年级,还没入学就磕伤了下巴比其他同学晚去了几天,又和大家一起经历开学一个月因疫情回家上网课,然后又折腾打疫苗,又开学的各种事情。本来是新环境,又遇疫情,没有提前参观学校,没有家长陪同进校园,没有中午回家……再外加同同本身是属于高敏感的孩子。导致了发生下面事情。

同同上学着急上厕所没来得及去拉裤子了。这个事儿彻底给了我一记耳光,给了我教养方式一记耳光。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在一个陌生的学校环境里,他是有多么不安全感,才不敢释放他自己,放松他自己?

渴的嘴唇开裂小口流血,不敢跑到水房去接温开水;尿急憋不住尿在裤子上;肚子咕噜咕噜疼了不敢去厕所。

他给的理由是要么正在跟别的小朋友玩游戏,厕所没有人可孤单;要么是不知道怎么使用学校那样的厕所;要么是正在上课,老师又很凶,老师曾经交代过上课不可以做其他事情,害怕被批评。

有时候我们大人觉得很简单、理所当然的事情,对于孩子是真的不知道、不会。从出生到现在,幼儿园上的是私立国际幼儿园,没有见过也没有使用过小学学校那样的厕所;再加上疫情,孩子们也没有提前去参观过学校,家长会那天老师带孩子们参观校园,也就大概十五到二十分钟的样子,同同因为一直不进教室,也没有随着大部队去参观校园。我本想着带他去一次厕所,教他怎么上小学的厕所,无奈他当时不想去,当时让他进教室都困难,也就放弃了引导他上厕所这个事情。后来想想挺后悔的,对于同同,学习的各项能力都具备,但生活上的心理建设才是最重要的。

我又问了同同:班上有其他人尿裤子、拉裤子吗?

同同说:有,尤其是周四的时候。

我说:为什么呢?

他说:因为每周四的时候有考试,有的人一紧张,就会管不住自己的屁股。

我说:那你呢,考试紧张吗?

他说:紧张,我也害怕我的屁股不听话,会尿裤子,有时候会拉出来一点点。

我当时听了很震惊,虽然一个小孩子刚到新坏境会有不安全感因素,会紧张不安,畏缩,不敢表达,但是真正看到自己孩子也是这样的状态、又听他描述自己的心理状态、描述班里孩子紧张状态的时候,心里除了同情孩子们刚到新学校不敢放松、神经紧绷的状态,最多的是觉得教育真的不单单是学习知识那么简单,反而是心理健康、心理建设更为重要。

我就问我老公,我说你小时候刚上小学有这样的情况吗?他说有,这很正常,很多人都有。我说是很正常,但正是这种看似“正常”,才更是反常。没有人想着去改变。我又问:那你觉得现在自己过得坦荡,活得是自己吗?就是类似于自己想到什么敢去做敢去说吗?然后我自答:你不是,你有想法都不敢表达,工作中,你有和头儿不一致的想法呢,有和其他那一群管理者不一样的理念时候,你不去说,然后回来发牢骚。不过,我们是成年人,我们从小受的教育是,我不能够给老板拍板,我不能不尊重长辈,我不能怎么怎么样,太多的框框,开始是别人给的,后来是自己给的。所以你也做不到。我也没做到。咱们家四个人,最坦荡的是果仁。他想干什么,他敢去做,他很自信,内心也足够强大,他不怕我们质疑他,他没有被家长的批评打压,他反弹了,他自动屏蔽了这些信号,他选择相信自己去试一试,敢于打破常规,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需要保护好。

这看似一个小事,反映出孩子的一个心理状况,孩子能够准确表达出他的内心感受,在妈妈发问的时候,并敢于告诉妈妈,而且是一种相对平静轻松的聊天状态,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也侧面说明,孩子表达能力,有;孩子内心强大,也有;孩子在妈妈这里的安全感,有。但是为什么在学校没有呢?

小孩和家长有代沟的十个原因(养育两个儿子遇到的困惑)(4)

我的困惑随着他们都长大逐渐的在增多,也在改变,必须要学习了,看书是我想到的最好最简便快捷的方法了。只有我自己多学习才能更好的和孩子们一起成长,我多害怕自己知识不充沛无法正确的引导他们,更无法跟随他们成长的脚步。

我的两个可爱孩子们呀,你们都是妈妈的最爱,你们那么的不一样,一个敏感多情、专注忠诚,一个活泼灵动、创新勇敢;你们又那么的相同,都深深的依赖妈妈爱着妈妈,爱着彼此!

可爱的孩子们,慢慢长大吧!等着妈妈学会更多更好的引导你们认识世界的方法,等着妈妈也成长为更好的妈妈,等着妈妈有很多的时间慢慢的爱你们,咱们不着急……

推荐书目:

《开启高敏感孩子的天赋》

《自驱型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

《爱和自由》

《每个孩子都能像花儿一样开放》

《每个孩子都能学好规矩》

……

期待更多更多的学习,一起加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