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男人都有两个女人,一个是红玫瑰,一个是白玫瑰。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张爱玲的这句话充分印证了那句话,即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张爱玲

围城的思想主旨和讽刺艺术(围城所体现的两大主题)(1)

而《围城》中的男主公方鸿渐就是这么一个男人,他寻寻觅觅,满怀对理想情人唐晓芙的期待和幻想,但最终却没能拗过现实,娶来的却是工于心计的孙柔嘉。至于在他心中,究竟这两个女人谁是红白玫瑰,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了。也许,钱钟书更清楚,呵呵。不过,这不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主题,咱们要探讨的主题是——小说《围城》所表达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围在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婚姻也罢,爱情也罢,人生的境地大都如此。

我们不是神仙,都有“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理欲求,都有“有了这个,还要另一个”的贪婪属性,就连毛泽东这样的伟人都说过,字是自己的好,老婆却总是别人的好。

围城的思想主旨和讽刺艺术(围城所体现的两大主题)(2)

不管是唐晓芙,还是孙柔嘉,都在围城里汲汲求生,为生活而沉浮挣扎,为了各自的爱欲和情欲,欲罢不能,最终葬身于命运的火海。而时代的锁链也把书中的人物全都锁的牢牢的,无法自由的来去。

生活中,我们认识的一些朋友,他们对爱情满怀天真的幻想,盲目地信奉爱情至上主义,认为爱情大过天,高过一切,因此,一旦在爱中受了伤就“再也不谈恋爱了”“再也不相信爱情了”,甚至心里会对爱或爱情产生莫名的厌恶和抵触。

其实,他们是没有真正明白人生,没有真正搞懂生命的大境界。当经历了生死考验,荣辱浮沉,当你我再也不相信爱情,到最后留下的唯有记忆和感伤。只有到了这时,我们才能控制自我,对城外和城内都不抱有太多渴望。

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遇见越来越多的人,你会碰到越来越多的事。那些人,他们有不同的性格,有不同的人生阅历,有不同的体验与感悟。那些事,有的让你沉入其中,有的让你痛不欲生,懊悔不已。这些人和这些事,就是我们的人生的绝大部分内容。

在岁月的打磨下,我们很轻易的就选择了最有利于自己也是最舒适的生活方式。但在现实的巨大手中,有人依然是唐晓芙,有人却变成了孙柔嘉。人生的路标朝着不同的方向转去。哎,造化弄人,这话从这一刻,你开始真正懂得。

围城的思想主旨和讽刺艺术(围城所体现的两大主题)(3)

每个女孩子都有她的可爱之处。钱老塑造的人物(唐晓芙)是蜜罐子里长大的,这和现在城市里很多女孩子是相似的。她是男人理想中的情人,杨绛对此说过:“唐晓芙显然是作者偏爱的人物,不愿意把她嫁给方鸿渐。”她天真,活泼,单纯,不谙世事。“她是摩登文明社会里一个稀罕之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

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方鸿渐送唐晓芙回家,唐晓芙穿着水手服,走路的步伐是嘀嗒嘀嗒的跳跃,就像月下舞蹈的精灵。路边的灯光迎着风过来,透过她的衣衫,在那宽大的水手服上留下窈窕的线条。唐晓芙脸上带着笑,说“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 面对这一幕,你甚至生不起什么带有情欲的心思。这样的女孩,对于有修养的男子来说,会可爱得让你只想把她捧在手里。

围城的思想主旨和讽刺艺术(围城所体现的两大主题)(4)

面对残酷的生存,只有少数女人活成了唐晓芙,更多的女孩只是有着唐晓芙的生存环境,却没能成为唐晓芙。

与唐晓芙相比,孙柔嘉是一个更加接地气的平凡人,是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的有点作的塑料花。但就是这样一朵塑料花,却用自我的小心机,以及对周围现实和生存环境的深刻解读,最终赢得了男主人公。这种花虽然看上去有点假,有点做作,但是却永开不败。这点,对于唐晓芙那样的女子来说,是永远也做不到的。

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因为这里面不仅体现着人的自由意志,对未知领域的好奇,更深刻的蕴含着人类内心最深处的情感渴望。由此,你该明白,钱钟书先生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文学家或小说家,且还是一个富有人性洞见的超级哲学家。

围城的思想主旨和讽刺艺术(围城所体现的两大主题)(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