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一凡都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无论哪一个从背“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始进入漫漫读书之旅的小朋友,心里都怀着一个状元及第的梦“学而优则仕”是古时候读书人唯一的选择,你看那范进五十大几了,听说自己考中以后都乐疯了,为啥?考一辈子了他们这些人活着的唯一目标,就是在科考场上考个功名,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如何冲击状元?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何冲击状元(想考状元哪有那么容易)

如何冲击状元

□ 王一凡

都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无论哪一个从背“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始进入漫漫读书之旅的小朋友,心里都怀着一个状元及第的梦。“学而优则仕”是古时候读书人唯一的选择,你看那范进五十大几了,听说自己考中以后都乐疯了,为啥?考一辈子了。他们这些人活着的唯一目标,就是在科考场上考个功名。

这功名好考吗?

似乎在电视剧里是非常容易的。常有这样的剧情,一对年轻的男女爱得正火热的时候,那男的说:“你等我考了功名回来就娶你。”女的脉脉含情:“我等你骑着高头大马,胸前戴着红花回来。”然后在家里吃尽了苦头,正要活不下去的时候,那男的就真中了个状元回来了。这样的剧情常给人一种感觉,好像上了京,赶了考,就能考中状元似的。

状元真的那么好中吗?现在咱们来看看一个大唐书生的科举之路,你就知道,电视剧里的剧情,往往是靠不住的。

科举制度是由隋朝开始的。所谓的科举,其实就是以科目选拔人才的意思。唐朝的时候,可以考的科目有二十来种,不过咱们平时知道最多的,还是秀才、明经和进士。

“秀才”这个词听得最多,现在大凡有点文化的人,就有人开玩笑说,那是个“秀才”。但真在大唐那会儿,要考个秀才可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儿。不仅学识要渊博,而且文章还得写得漂亮,所考的内容涉猎的范围也非常广。要是考不及格,那完了,保送这个人来参加考试的地方官员可就要倒霉了,会有连带的责任。所以,后来推荐秀才的人越来越少,导致大唐开年不久,就把秀才这一科给取消了。

再来说明经科,这个知道的人不多,但大唐的确有。主要考的是贴文、经义和时务策。考试的形式也很有意思,把一段经文贴去掉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只留中间几行字,参加考试的人要根据这几行字,把去掉的经文全都补起来。这基本上就是相当于考背诵能力了。如果你觉得这太简单的话,那就再对经义作个理解与阐释吧。但就算是这样也很好作准备,只要记性好,大不了把那些经书都吃透了、背过了,应付这一科的考试还是没有问题的。

考进士除了要把考明经的所有内容考完以外,接下来就要考你的文采了。你的诗文得做得漂亮,不仅文辞要考究,还得有一定的思想性、理论性与精神高度,你既要会引经据典,还得懂时政要闻;既要上知五百年下晓一千年,还得对这世上的各种名物了如指掌;你不仅要有好的文学修养,还要有高尚的情操,与众不同的审美情趣,爱民如子的情怀,这些都要体现在你的诗文里。但这好文章那可不是一两年的功夫就能练出来的。有一句话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意思是说三十岁考个明经都算是老了,但若是五十岁中个进士,那还年轻得很呢,可见进士可比明经难考多了。

那么参加科举考试的具体程序又是什么呢?

跟现在电视上的比赛一样,那也是一个由海选开始的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首先,你得先参加你们地方上的海选,这叫“乡试”。一般都是每年的秋天在你们地方上举行,所以,这种考试又有个名字叫“秋闱”。秋闱合格了以后,你就是你们当地的“乡贡进士”啦。当然如果你是学霸,在乡试里考了个第一名,那你就是你们当地的“解元”,也叫“解首”,这就已经很光荣了。

通过乡试以后,你就有机会进入全国考试啦。不过这中间还有许多程序,首先你们地方官得把你在乡试里的成绩和考卷报到朝廷,有个专门管理教育与人才选拔的尚书省专管这事儿。尚书省审核以后觉得没有啥毛病,给个批复,也就是同意你这位年轻的同志参加科考。这下,你们地方上才赶紧派人带上报名表和报名费,再到尚书省去给你报名,这便已经是冬天的事情了。

尚书省底下有个礼部,是专门负责你们考试的一个部门。第二年的春天,就要对你们这一批乡贡进行正式的“省考”了。这省考的意思,不是省级考试的意思,因为是由尚书省主持的,所以才叫省考。省考通常在春天举行,所以又叫作“春闱”。

天刚亮的时候,你就进了考场,从考经贴文,到考经义,到写策论和诗文,一直考到半夜,三根蜡烛都用完了,终于主考官宣布收卷——考试结束了。

从考完试到放榜的这段时间,你可以好好地逛一逛长安的花花世界,只要你文章写得好,不用四处打点,放榜的那一天,你的大名就真的会出现在大红榜上。能上这红榜的都是进士,但状元却只有一个,就是第一名,具体是不是你,就看你的本事了。不过就算没有考中状元也没关系,进士及第已经非常不错了。只要能中进士,你就可劲儿高兴去吧。

不过高兴归高兴,有件事情我还是要提醒你的。在唐朝,就算是中了状元,你也未必马上能当官。如果想要做官,还得有一个部门对你考试,那就是“吏部试”。吏部也是尚书省底下的一个部门,他们要对你进行面试,这叫“察以身”,看你的长相与言谈举止是不是符合一名大唐官员的标准;面试完了还要笔试,这叫“观其书”,既看你的字写得是不是漂亮,还要看你的文章写得够不够精彩。当然,最重要的,是从你的文章中,看你这个人的思路是否清晰,境界是否高尚,有没有正确的是非观。这一切都审核完毕没有问题了,现在可以脱下你老百姓的衣服啦,有人给你拿来一套官服,赶紧换上吧。这叫作“释褐”,褐,就是粗布衣服。这一释褐,表示你以后再也不用穿普通老百姓的粗布衣服了,你已经当官啦。

你可要好好珍惜你这身来之不易的官服呀,努力做个不负众望的好官,毕竟不是所有和你一起念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小朋友都能有这一天的。纵然是那些跟你一起过五关斩六将中了进士的同志们,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得了官的。

作者:王一凡

来源: 大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