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 通讯员 陈思瑶 彭婷 记者 谭倩 衡阳报道

今年以来,湖南省衡东县为实现该县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以产业兴旺为重点,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当前,该县黄贡椒、禽蛋等六大重点推进建设农业产业链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湖南工学院安全与管理工程学院“牵手非遗,湘遇衡东”乡村振兴暑期实践团赴衡东县三樟镇、霞流镇等产业融合强镇开展2022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探寻“衡东土菜之魂”——黄贡椒

衡东土菜烹饪技艺是衡东非遗项目之一,其“魂”在于黄贡椒,辣而不冲、辣中带甜的口感助力衡东土菜形成独特风味。黄贡椒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衡东土菜文化的推广,对当地产业经济的发展是重要一环。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实践团队对三樟镇黄贡椒采摘基地、庆发食品研发公司、聚味堂食品有限公司等黄贡椒产业相关单位进行调研。 “全国十大名椒”之一黄贡椒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22年,在当地种植面积达5万亩,年产量达5万多吨,年产值近5.42亿元,已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推广于一体的黄贡椒产业链。

湖南省优秀农民大学生(牵手非遗湘遇衡东)(1)

刚采摘下来的黄贡椒。

目前,当地致力于依托采摘基地打造农旅经济文化,在吸引外部资源的同时通过就近招聘的方式,提高当地农户收益,吸引外出劳动力返乡,探求多途径联合推动当地经济发展。除此之外,当地通过技术创新,建立万吨窖藏基地解决黄贡椒储藏发酵问题,确保食品质量与安全,在寻求经济发展的同时确保安全生产。

走进“一村一品”——禽蛋

衡东县霞流镇李花村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当地村干部所创建的五项小制度、乡贤会等措施创建良好民风,鼓励村民间互帮互助,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当地百姓解决紧要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凝聚力,为当地禽蛋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上世纪50年代,为了提升经济,村内组织年轻人去到广东、长沙等地赶鸭卖蛋,为村内百姓提供补助。时至今日,李花村继承发挥传统养殖优势,因地制宜重点发展以鸡鸭饲养为基础,形成禽蛋、咸蛋黄等深度加工产业链,全力开展“一村一品”活动,创新性开展“村社合一”的模式。依靠地理位置优势,多渠道、多方面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将一枚枚鸡鸭蛋变成了使村民致富的“黄金蛋”。对于李花村来说,“黄金蛋”就是他们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湖南省优秀农民大学生(牵手非遗湘遇衡东)(2)

当地村干部与实践团队合影。

据悉,李花村正在筹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响应国家加强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政策,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与基础农村设施建设等项目一起共同推进生态宜居村镇,全面践行乡村振兴。

遇见“衡东经典”——文旅

从色香味俱全的衡东土菜、类型丰富多彩的剪纸,到栩栩如生的皮影戏、被誉为能工巧匠的“九工十八匠”,再到人气爆棚的草市庙戏等可以看到当地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而衡东土菜文化艺术节的举办则可以见证新时代文化背景下这些非遗文化与文旅融合的创新性发展。

作为元帅故里,衡东县发挥红色资源优势,结合当地农业产业、自然资源协调发展,形成红色、绿色旅游互动互促。依托陈少梅美术馆及谢灵运、朱熹、黄庭坚、徐霞客等文人墨客留下题咏墨宝,当地大力推进农业与旅游、健康、教育、文化产业深度融合。

据了解,衡东县以“庆丰收、迎盛会”为主题,以“做优湖南一桌饭,衡东土菜当头碗”为主线申办了第五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南省主会场。实践团队期待届时能营造出“百碗上桌、千菜竞秀、万民消费”的欢乐喜庆祥和的氛围,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湖南省优秀农民大学生(牵手非遗湘遇衡东)(3)

衡东非遗剪纸成品图。

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承密切相关,其核心是“人。因此,实践团队在调研李花村时也同时开展了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以期引起对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学业发展的重视。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通过“三下乡”活动,团队认为大学生应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基层建设中,深挖当地本土资源,学以致用,才能助力乡村振兴,才能为民族复兴贡献一份力量,真正做到“青年者,国之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