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女唢呐大全(唢呐世家打破传男不传女)(1)

德州新闻网讯(德州晚报见习记者 路龙帅)她,是乐陵市特殊文艺人才,刘氏唢呐吹咔”第四代传人“她,三四岁就对音乐特别有天赋,父亲打破曲艺传男不传女的规矩教她唢呐她,就是获奖无数一直在民间研究唢呐艺术的乐陵市黄夹镇小韩村刘红芳

出生于1984年9月的刘红芳,通过自己的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跟随上海音乐学院著名唢呐演奏家、教育家刘英教授学习专业系统科学的唢呐演奏,刘红芳在校期间学习了大量的专业唢呐独奏曲。

2008年1月,刘红芳在上海闵行大剧院成功举行了个人唢呐独奏音乐会,引起轰动。毕业后,刘红芳回到了家乡乐陵,为了继承和发扬刘氏唢呐吹咔,组织乐陵市首届吹打乐大赛,在全市掀起学习唢呐吹咔的热潮。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喜爱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2009年,刘红芳成立了红芳艺术中心,培养了大批唢呐音乐人才,她带领学员多次参加省市大型演出和比赛,并获得大奖。

曾祖父“刘大肚子”开创刘氏唢呐先河

说到刘红芳的唢呐技艺,那要从她的家族说起。“刘氏唢呐吹咔”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创始于清朝末年,以家传的形式流传,至今已四代,有100多年历史。

刘红芳的曾祖父是乐陵市黄夹镇韩集村村民刘清春,当时人称“刘大肚子”。他可以根据唢呐吹咔的特点,集众家之所长,成套模仿戏曲、歌曲的唱腔,如演奏的京剧《沙家浜》《智斗》选段,一人分饰阿庆嫂、胡传魁、刁德一三个角色。利用大小咔碗、咔哨及特殊的演奏技巧,变换声音,表现人物特点,惟妙惟肖。“刘氏唢呐吹咔”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人用唢呐、咔戏、口琴子三件乐器快速变换模仿不同人物的声音(俗称三搬家),声情并茂,堪称一绝,在当时深受观众的喜爱,在当地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祖父“吹破天”将刘氏唢呐传承发扬

据刘红芳的父亲刘金波介绍,他的父亲刘凤祥继承父艺,技艺精湛,在山东、河北两省是一位大有名气的民间艺人。受其父亲刘清春影响,刘凤祥6岁就会吹、拉、弹、唱,9岁能吹许多戏曲名段,16岁去东北与著名艺人王金山、赵春风合伙卖艺。

30岁时,刘凤祥吹、拉、弹、唱样样精通,被沈阳音乐学院聘为教师,“口传心授”地教学生吹奏唢呐。但由于刘凤祥思念家乡,不久便回到故乡乐陵从事民间音乐演奏活动,后来一直在民间研究唢呐艺术。刘凤祥吹奏唢呐的技艺高超,在当地非常有名气,有“吹破天”之称。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全国民间文艺调演”中,刘凤祥演奏的刘氏唢呐曲目,深受好评。

父亲“传男也传女”教女儿学唢呐

刘红芳的父亲刘金波继承父艺,在山东、河北两地继续叫响。在刘红芳三四岁的时候,父亲发现女儿对音乐特别有天赋,是个学习唢呐的料,但当时家族立下了规矩,曲艺传男不传女。为了让刘氏唢呐有更好的发展,作为刘氏唢呐第三代传人的刘金波改变思想,开始教女儿学唢呐。

吹唢呐是个力气活,而且学起来比较枯燥,一般的男孩都坚持不下来。为了让孩子能够有所成就,更为了刘氏唢呐的发扬,刘金波对女儿要求极其严格。刘红芳6岁时父亲便带着她巡回演奏,7岁时刘红芳就能独自登台演出。这些年来获奖无数。刘红芳说,由于大家对吹唢呐理解比较片面,而且学习唢呐演奏非常辛苦,导致现在学习唢呐的人越来越少。作为刘氏唢呐的传人,她将利用自身专业的优势,将刘氏唢呐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培养出更多的唢呐艺术人才。

■相关链接 刘红芳获得荣誉

1991年,7岁的刘红芳在父亲陪同下参加全省文艺大赛并获金奖,同年被特邀至山东威海文登艺术团,成为单位年龄最小的唢呐独奏演员。1994年,参加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为全国观众现场表演唢呐独奏《打枣》。

1995年,刘红芳参加山东省青少年器乐大赛,获十佳乐手;1996年,获第四届山东省十佳少年称号;1997年,她的专题片《唢呐少年》在山东卫视、中央电视台等全国多家电视台播出;1998年,主持山东卫视“98少儿春节晚会”,并表演唢呐独奏《抬花轿》。

1999年,刘红芳为原国务院总理李鹏等国家领导人做现场表演,得到好评。2000年,参加中央电视台《神州大舞台》;2001年-2003年,5次代表山东省出访韩国等地做文化交流演出;2004年,参加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的演出,与众多明星合作演出了小品;2007年-2008年,多次参加上海有关单位的大型演出;2009年荣获德州市春节晚会我最喜爱的节目一等奖;2010年荣获德州市我最喜爱的春节晚会节目特等奖及一等奖。2011年荣获山东省第四届民族器乐大赛专业组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