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酱油现在是一个很常见的口头禅一般的网络用语,不但在网络上,已经延伸到很多现实中的日常对话里。它作为网络用语的意思大家都熟悉,用着也是信手拈来。可是真正的打酱油大家了解吗?你小时候打过酱油吗?你见过那种盛大的打酱油场面吗?还有就是这打酱油除了网络上通常的意义,你知道背后还有其他更深层次更有趣的意思吗?还有点小黄小情调,小污小风骚呢,这个放在最后说。

吐槽酱油(都说打酱油可你见过吗)(1)

这是正经打酱油的样子,这手里拿的叫酱油抽子,有几种规格的,有能装一两的、半斤的、一斤的。到商店里打酱油的时候,告诉店员,要多少,他直接拿起相应的抽子,从大缸里舀出来,对着漏斗,灌到你那的酱油瓶或者酱油壶里去。这在以前是很常见的一件事儿。而现在大家都开始买那种袋装的酱油了,这种情形也是越来越少了。小时候后帮家里去打酱油,通常会剩下来几毛钱,那就可以留作跑腿费了,在商店里买上几颗大白兔或者是一小袋酸梅晶,也是童年的一个小乐趣。

这种阵势的打酱油你见过吗?拿着各种大油壶,排起大长队。打完了有时候都得拿车往家里拉。这酱油一打就管半年用了。

吐槽酱油(都说打酱油可你见过吗)(2)

这样的场面相信很少有人见过吧,这是江苏镇江的一个风俗,每到过年前,当地的酱油厂会组织这样的活动。当然了现在这样的事情更多的是一种传统和年味儿文化了。大家一起排着大队,在排队的时候老街坊邻居有说有笑,这感觉应该就跟一起逛商场购物,或者是赶庙会一样。你们家乡还有这样的活动吗?或者你们村子里还有那种老的小卖铺,里面还能打酱油吗?

吐槽酱油(都说打酱油可你见过吗)(3)

看了这个照片是不是有点纳闷儿啊,打酱油怎么能用这个呢?不得是酱油瓶子或是酱油壶吗?你别着急,接着看,咱们说说这有点“小污”的打酱油的事儿。

“有了妻子便有了孩子,仍住在那不足十平方米的单间里。出差马上就要走了,一走又是一月,夫妻想亲热一下,孩子偏死不离家。妻说小宝,“爸爸要走了,你去商店打些酱油,给你爸爸做一顿好吃的吧!”孩子提了酱油瓶出门,我说:“拿这个去”,给了一个大口浅底盘子,“别洒了阿!”孩子走了,关门立即行动。毕,赶忙去车站,于巷口远远看见孩子双手捧盘,一步一小心地回来,不禁乐而开笑。”

吐槽酱油(都说打酱油可你见过吗)(4)

有人知道这一段文字出自哪里吗?是贾平凹老师的《笑口常开》。当时网络不发达,如果当时的网络想现在这么普及,这打酱油在当时肯定会成最最火的网络用语。神马“浮云、给力、666”的,在“小明去打个酱油”面前那都不叫事儿!现在想想这“打酱油”的用处是不是还挺广的呢。

酱油不贵,但可千万不要贪杯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