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怎么样(当当能否跨越不连续性的节点)(1)

国庆长假这几天,回了一趟南方,不仅完成了一些私事,还看到了长沙的一些可喜变化——它又多了一座文化新地标——梅溪书院。这对于长沙这样的接近于文化荒漠的地方来说,是大大的好事。现在将我第一次去梅溪书院逛街的所看到所想到的这些东西,分享给大家。之所以说是逛街,是因为我真的没想也不会在里面看书。我个性比较特别,我从来不泡书店,或者在里面看很久的书,我只是过去看看,找找书,完成了目标我拿书就走。毕竟于我而言,阅读有一定的私密性。当然,这是外话了。

梅溪书院是长沙的新地标。作为与当当在美国退市同步进行的线下实体书店,它代表了当当在美国资本市场迷失多年后的觉醒,是当当把自己与亚马逊,京东,淘宝区分开来的标志。如果当当也走淘宝天猫,京东的老路,无疑是找死,因为行业的老大老二老三们早已将市场瓜分完毕,后知后觉者是活不下来的。所以当当李国庆作为早期互联网从业者中的文化人,往自己擅长的路子上去走,这个方向,在我看来,是选对了的。这个事情做成了,当当就是“亚马逊 诚品”,这个事情没做成,当当就会像无数个没落的互联网公司一样,落得个晚景凄凉的下场。

我认为,梅溪书院之所以这么快能够成为长沙的地标,其原因有:

1:借助当当的资源整合优势,价格与当当网同步。这是之所以能够有这么大流量的最重要一点。它代表了互联网公司的纵深发展。

2:作为书店,它的整体风格的规划和设计做得很棒。风格不算前卫,但是够现代。甚至可以说,这是它能持续吸引流量的重要条件,环境不错,周末没事的时候,都可以去坐坐,泡泡。虽然吸引不了我这种口味不同的人,但是对于城市大多数的中产阶级,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3:它的书目甄选,排列等做得不错。可深可浅,老少咸宜,错落有致。有《花千骨》,也有《十万个为什么》,还有《剑桥中国史》,还有中老年养生,全而不乱,满足各个层次,各个阅读水平人的需求。

当然,以一个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旁观者的角度,同时,我也看到梅溪书院有如下不足:

1:区划不明。这主要体现在一楼成人阅读区和二楼童书区区划不明,给人一种过于门庭若市,喧哗的感觉。父母带孩子过来读书,本是好事。但是儿童阅读区变成儿童游乐场,顺带也把一楼安静的成人阅读区也变成游乐场,这就有点得不偿失了。个人觉得,这二者的区划可以更明显。

2:后期运营和管理乏力。这也是导致梅溪书院喧闹的原因。前期的种子用户,是靠资源和产品的功能特质等拉过来的,但是后期用户的可持续性消费,需要大量的运营与管理。这一点,不管是线上产品,还是线下门店,都是一样的。在我看来,梅溪书院的运营,是不成功的。没有人力来维护店内的秩序和环境,人声鼎沸,成了一个菜市场,是很有可能的。当然如果真变成这样,那我是有点可惜的,至少是对不起它那么好看的装修。

3:引流严重不足。一二楼书店门庭若市,三四楼展览讲座人流严重不足。楼下的流量被白白浪费,作为做互联网的,为之扼腕叹息。

4:没有检索功能。书店大了,最好能有检索功能,不然对于那些专门去书店找书的人来说,找到一本书就变成了可遇不可求了。

最后,从梅溪书院发散开了去,还有几个想于各位探讨的点:

装逼是硬需求。所以,不管爱看书或者不爱看书,人都爱跑到书店里面,拿一本看不懂的书,去拍几张照,发个朋友圈或者QQ空间,所以,怎么把这一部分人拍完照不买书的人的需求变现,是一个问题。我目前还没有想到好的方法。收人头费方法粗暴,没有新意,而且可能引人反感。

书店是赚不了钱的。梅溪书院与当当价格同步,甚至有可能是亏本的。但书店是自带流量的。那么做一个文创类的众创空间如何?梅溪书院和手艺人合作,卖的是手艺人的产品,换种模式,卖手艺人的手艺,卖用户参与感,让用户参与进来制作文创产品如何?

流量转化是恒久需求。产品不断更新迭代同样是恒久需求。那么讨论今后是运营重要还是产品重要就没有多大必要了。因为没有这俩组合拳,任你再牛逼的公司也玩完了。关于这点,你的看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