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①A处:近地面A处温度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中心,B处的空气流动过来补充;A处空气膨胀上升,在C处聚集,形成高空的高压中心C;

②B处:近地面B处气温低,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中心;高空D处的空气冷却下沉(即从D处流走),高空的D处形成低压中心。

另外,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气压越低。

因此气温排序:A>B>C>D;气压排序:B>A>C>D。

高一地理热力环流讲解(高中地理试题解析第73题)(1)

图1 热力环流示意图


例题

下图为大气运动示意图,M线代表地球表面,据图回答1~3。

高一地理热力环流讲解(高中地理试题解析第73题)(2)

1、若图中表示热力环流,则( )

A.气压:丙>甲

B.气温:甲>乙

C.气压:丙<丁

D.气温:甲<丙

2、若图中表示大气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 )

A.③气流比较湿润

B.乙处天气晴朗

C.甲处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D.④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3、若图中表示的是亚洲东部夏季季风环流,则( )

A.甲处是海洋,乙处是陆地

B.①气流比③气流更湿润

C.④气流给我国夏季带来丰沛的降水

D.乙处高压的形成与②气流有关

答案:B、B、D

精讲精析:(1)分析热力环流的气压和气温。①若图中为热力环流,则近地面甲处气温高(甲>乙),空气受热膨胀上升(高空海拔高,气温低,即气温甲>丙);近地面乙处气温低,空气冷却下沉(但高空海拔高,气温更低,即气温乙>丁)。高空中丙是膨胀上升的热空气,丁是冷却下沉的冷空气,即气温丙>丁,即气温为:甲>乙>丙>丁,选项B正确;②近地面甲处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中心),乙处空气过来补充,即近地面气压乙>甲,垂直方向甲>丙,即乙>甲>丙;高空的丁处空气受冷下沉,因此丁处在高空形成低压中心,丙处空气过来补充,即气压丙>丁。因此气压:乙>甲>丙>丁,选项AC错误。

高一地理热力环流讲解(高中地理试题解析第73题)(3)

(2)分析低纬环流的天气。【1】如图中表示低纬环流,即0°~南北纬30°的环流,则赤道地区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即甲处为赤道低气压带,选项C错误;纬度30°地区空气凝聚下沉,即乙处位于纬度30°,空气下沉,天气晴朗(副热带高气压带),选项B正确;【2】图中④为赤道上升气流(选项D错误),①为高空西南风,②为30°下沉气流,③为近地面东北信风,不确定是否由海洋吹向陆地,所以选项A错误。

高一地理热力环流讲解(高中地理试题解析第73题)(4)

(3)分析亚洲东部夏季季风环流。【1】图图中为亚洲东部的夏季风,则甲为陆地,夏季空气膨胀上升;乙为海洋,夏季空气受冷下沉,选项A错误;【2】近地面为风向③为:乙—>甲,即由海洋吹向陆地,气流湿润,选项B错误;【3】气流④为陆地的蒸发,带来的降水很有限,海风③带来的降水更多,选项C错误;【4】海洋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因此乙处为高压,选项D正确。

高一地理热力环流讲解(高中地理试题解析第73题)(5)


思路梳理

本节例题的难度较大,解题思路为:①分析热力环流的循环过程,找到温度最高点、最低点,进而分析整个环流的气温和气压;②分析低纬环流的赤道、30°地区,进而得到各个气流的风向与干湿性质;③根据亚洲东部夏季风的风向(海洋—>陆地),确定甲和乙的性质(陆地/海洋),进而分析各个气流的干湿性质、乙处高压的成因等。

【每晚20:00,每日一题,学好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