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

(一)敏慧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

“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

1、 解释:①诏 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篇35篇(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1)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篇35篇(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2)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篇35篇(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3)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篇35篇(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4)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篇35篇(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5)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篇35篇(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6)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篇35篇(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7)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篇35篇(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8)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篇35篇(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9)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篇35篇(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10)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篇35篇(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11)

28、和氏璧

楚人卞和,得璞于楚山中,奉而献之于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诸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或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视为石,忠贞之士而视为诳。”王乃使玉人理其璞,果得宝玉也,遂命名为“和氏璧”。

【注释】①玉人:雕琢玉器的工匠。②薨:古代诸侯王死叫“薨”。③剖开。

【文化常识】

古代的酷刑。卞和献宝玉,竟无端地被楚王处于刖刑。“刖”即砍掉足,战国时的大军事家孙膑,因庞涓妒忌,被处以膑刑,即去掉膝盖骨。封建社会的刑罚是极其残酷的,除了“刖”、“膑”外,还有黥刑(脸上刺字)、凌迟(割肉而死)、大劈(砍头)及五马分尸等不下数十种。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璞 ②奉 ③相 ④诸 ⑤泣 ⑥夫

2、翻译:①王以和为诳 ②子奚哭之悲也?

3、这珍贵的玉璧为什么命名为“和氏璧”?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篇35篇(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12)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篇35篇(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13)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篇35篇(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14)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篇35篇(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15)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篇35篇(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16)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篇35篇(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17)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篇35篇(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18)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篇35篇(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19)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篇35篇(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20)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篇35篇(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21)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篇35篇(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22)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篇35篇(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23)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篇35篇(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24)

44、李白之死辨误

世俗多言李白在涂采石,因醉泛舟于江,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亭”。予按李阳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公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为序。”又李华作《太白墓志》亦云:“赋《临终歌》而卒。”乃知俗传良不足信,盖与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

【注释】①当涂采石:今安徽当涂县内。李白墓即在此。②予:作者洪迈自称。③按:查阅。④试弦歌:做地方官。⑤俾:使、让。

【文言知识】

说“简”。“简”的本义是竹片。在纸发明以前,我国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文字是写在竹片上的,称“简”或“竹简”。“简”一般长一尺左右,宽约二寸,直书一二行,约二三十字。“简”多了,就用牛皮串起来。自东汉蔡伦发明了纸后,人们仍习惯以“简”称纸。上文“枕上授简”,这“简”实为稿纸。如今人们仍将书人称之为“书简”、“简札”。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俯 ②修 ③亦 ④赋 ⑤卒 ⑥盖

2、翻译:①因醉泛舟于江 ②公疾亟 ③俾为序

3、“乃知俗传良不足信”中的“良”,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很;②真的;③尚;④恐怕。

4、理解:上文末句说的“杜子美”是谁?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篇35篇(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25)

完整版,关注,点赞,评论转发,主页置顶文章获得word版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