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与数学和物理、甚至与化学相比,属于动脑成分比较少的学科。

有人甚至提出:生物学研究不用动脑,只要动手做实验。

更有甚者,提倡:(生物学研究中)想法是廉价的。

以上不仅有一定道理,特别是不动脑筋的研究在今天生物学研究普遍流行,指导和“帮助”一批人在晋升和缺乏科学含义的社会意义上“大获成功”。

但是,自古至今,动脑筋在生物学研究也一直起着作用。

你的研究是否需要动脑筋,你崇尚动脑筋的研究、还是只是苦力?是你的选择。

1822年7月20日出生的孟德尔,是动脑筋研究生物的典范。

很多人认为孟德尔的研究有很大的运气成分,这是误解。孟德尔的运气在于,虽然他出身贫穷,但有几位非常支持他的人,其中最大的支持来自修道院的道长。

孟德尔的研究过程,有很小的运气成分,而最关键的是他研究得法。他设计实验、选择的性状、知道需要大量实验数据、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都是当时的生物学家普遍忽略的。而他看见三比一的比例后,则更有创造性的思考,倒推出遗传的规律。

在他出生的那年,有两位植物学家发表了类似的实验结果。

英国的John Goss(1787-1833)于1820年开始豌豆杂交实验,1822年10月15日发表于《皇家园艺学会会志》:“杂交影响下豌豆颜色的变化----致学会秘书”。

学会秘书在Goss文章之后介绍:1822年8月20日,Alexander Seton在园艺学会宣读了他研究豌豆杂交的结果。

两人结果高度一致,这里以Goss的结果叙述核心发现:蓝色的豌豆与蓝色豌豆杂交后代都是蓝色,白色(准确地说是黄白色)豌豆与白色豌豆杂交后代有些是白的、有些蓝的,没有其他颜色。

两个人的研究都没有定量分析,没有具体数量,而且没有做大量实验,如果在数量不够的情况下定量也会有漂移,不一定看得见三比一。

在《生物学概念与途径》早先版,介绍过达尔文在1862、1868、1876、1877发表的植物杂交遗传实验。他用的数量也不大,也忽视了定量。但他发表的报春花实验结果是完美的三比一,他并没有以此为基础,动脑筋推出遗传规律,而是脱离他的实验数据,胡诌什么“泛生子假说”,其叙述含自相矛盾的可笑之处。

所以,孟德尔(1822-1884)之前的Goss和Seton、孟德尔同代的达尔文(1809-1882)都做过同样的实验,甚至得到同样结果,但只有孟德尔动脑筋足够而推出正确的遗传学规律,开创现代遗传学。

孟德尔依靠的不是运气、是脑。

不动脑筋的做法,在生物学也不是最佳的研究途径。

提倡生物学研究不懂脑筋要么是自己有问题而不负责任地自以为是、要么是愚民谬论。

2022年11月13日 早上7:15-8:23 草

如何系统思考科学决策(机遇不青睐没有准备的头脑)(1)

如何系统思考科学决策(机遇不青睐没有准备的头脑)(2)

如何系统思考科学决策(机遇不青睐没有准备的头脑)(3)

如何系统思考科学决策(机遇不青睐没有准备的头脑)(4)

如何系统思考科学决策(机遇不青睐没有准备的头脑)(5)

如何系统思考科学决策(机遇不青睐没有准备的头脑)(6)

读者评论:

我最敬佩的生物学家就是孟德尔,当初高中生物学到他的时候就感觉这太厉害了,他的研究设计大家都可以看懂,没有多复杂的技术,但没有人会像他那样周密大胆地假设、演绎、推理,可以说他开启了生物学的时代,因为没有科学设计的研究那都不叫科学

来自江苏

我是一名临床医生,对生物学只有一点浅浅的认识,大学的细胞生物学是我当年最喜欢的课程之一,主要原因就是每个章节的结论都和一个个设计精妙的实验有关,设计带着极强的逻辑性和思辨性,老师讲解的也好。临床工作之后会发现看病人也是一样,对于复杂危重病人如果你就是对着检查结果看是看不好的,你要有正确的逻辑才行

(不尽完美来之不易)来自陕西

但不动脑筋,只跑发表的人过得很好啊,核心还得是能坐的住,能想起来,不然所有进实验室的学科都会沦为实验的高学历螺丝,离产物与化验近,离经典和突破远的研究将无休无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