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 Jude》这首歌你可能不陌生,甚至能够很娴熟地哼唱一句“hey jude~”。但是这首歌背后的故事你可能还没有很了解,今天就让豆花哥来带你看看《Hey Jude》这首歌背后的故事吧。

《Hey Jude》是The Beatles于1968年8月份推出的一首单曲,由乐队的灵魂人物Paul McCartney创作。

歌曲一经推出,立刻凭借积极的正能量,独特的编曲成为全球多个国家最热门单曲,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成为1968年年度最畅销单曲。蝉联美国Billboard榜首长达9周时间,全球销量已达到约800万张。

hey jude配乐文案(Jude传递给我们的正能量和歌曲背后你可能不了解的故事)(1)

Paul McCartney

《Hey Jude》歌曲总长超过七分钟,是当时历史上荣登英国排行榜榜首的单曲中最长的一首歌,当然后来的贾老板一首长达8分多钟的《Mirrors》还是稳稳地破了这个记录的。虽然这首歌时长达到七分钟,但是听过的人都知道其实在3分钟以后就已经没有明确的歌词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段又一段的na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这一点跟贾老板的《Mirrors》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情绪没到,一首歌就不应该结束,情绪到了,该结束自然就结束了”。

看到这里不知道你有没有想到同样能把一首歌演绎得很长的梁博老师——“一首不能让人继续的歌曲一分钟都长,如果它让人激动人心的部分就是埋藏在最后的话,就没有长短之分。”说的可太好了。

《Hey Jude》这样的歌曲编排以及对于尾声部分的延长影响了70年代很多音乐人,他们创造出了很多类似的歌曲,你如果那个时代的音乐听得多的话,应该能够回想起一些旋律。

1968年对于The Beatles来说,无疑是具有非凡意义的一年。这一年11月,他们发行了伟大的乐队同名专辑《The Beatles》,又名《The White Album》(白色专辑),这是一张个人风格很明显的专辑,也是极度混乱的一张专辑,混乱到连专辑的名字都没有取好,连专辑的封面都没有设计。造成混乱的原因有很多,诸如意见不合、John Lennon的新任妻子小野洋子的加入、制片人George Martin的突然缺席、乐队工程师Geoff Emerick的辞职、乐队成员Ringo starr在8月份的短暂离开等等,这样的混乱直接导致了1970年乐队的解散。

hey jude配乐文案(Jude传递给我们的正能量和歌曲背后你可能不了解的故事)(2)

简单而又混乱的“白色专辑”

《Hey Jude》就是在这样的混乱之中作为一支单曲孕育而生的。

这首歌是写给John Lennon的儿子Julian的,彼时John Lennon刚和自己的前妻Cynthia分开,跟美裔日本人multimedia artist小野洋子组建新的家庭。作为好朋友的McCartney非常贴心地于次月去看望刚刚离异的Cynthia母子,当他看到这对母子的时候,觉得“他们就好像是不被祖国承认国籍的人,已经因为Lennon的离异而走出了我的生活,这对于他们和我来说打击都太大了”,为了鼓励当时只有5岁大的Julian重新振作起来,他在回程的汽车上写了《Hey Jules》,后来McCartney觉得Jude “听起来更好”就改成了《Hey Jude》。

就像歌词中写的那样:“the movement you need is on your shoulder”,McCartney鼓励年幼的Julian要勇于追寻自己所爱,走自己的路,未来在自己的肩上。整首歌中传递的“勇敢去追求去爱、将未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励志信念,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首歌并不是写给Julian的,他就是Julian的父亲John Lennon。John Lennon在与小野洋子结合后暂时没有地方住,所以一开始是住在McCartney家中,直到有一天他在家中发现了一张McCartney写的纸条,上面有一些关于涉及种族主义的对于小野洋子的贬低的话语,他们才搬出去住。从这件事可以看出McCartney对于小野洋子是很不喜欢的,但能让Lennon住在家里也默认了对于兄弟的支持。所以Lennon在后来的采访中说“自己一直将这首歌当成是McCartney写给自己的歌,一方面他在歌中祝福我和小野洋子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对失去我而感到难过”。


不管这首歌是写给谁的,最起码作为听众的你都能够将自己带入Jude的角色,去聆听一个大叔叔的教诲与鼓励,坚定“为了那一份热爱勇敢追求,将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信念。


我想,这应该是《Hey Jude》能够成为伟大歌曲的原因吧。

hey jude配乐文案(Jude传递给我们的正能量和歌曲背后你可能不了解的故事)(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