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甄嬛和皇后的斗争中,有两次对决最为精彩。

第一个是「滴血验亲」,两方战队正面厮杀,双方队友均投入战斗,情节一波三折,环环相扣。

厮杀的结果是:甄嬛彻底扭转了其回宫后小心翼翼的被动的局面,实现了和皇后势均力敌的局面。

第二个是「夺嫡之战」,相比「滴血验亲」那种短平快的明战,「夺嫡之战」是战线拉得更长、对双方团队考验更大的暗战。

「夺嫡之战」的结局是:甄嬛取胜,皇后彻底退出后宫的斗争舞台。

那么,今天我们就从战略战术的维度分析一下,甄嬛是如何取胜,皇后为什么会惨败的。

最关键的一点:皇后和甄嬛对于「夺嫡」的认知完全不同。

一个人的行为是由他的认知决定的,一旦认知错了,行为上再勤奋再努力都是徒劳的。

对于皇后来说,“夺嫡”这事是嵌在灵魂里的,因为她自己是庶出,所以她很早就谋划着把皇帝的长子三阿哥弄到自己手里。

她把三阿哥弄到手拢共分两步:

第一步,借甄嬛的第一胎,皇后用钓鱼执法的计策,先是怂恿齐妃对甄嬛下手,然后拿住齐妃陷害甄嬛腹中胎儿的把柄,逼迫齐妃交出了三阿哥的抚养权;

第二步,借叶澜依进宫,皇后再次使用钓鱼执法的计策,怂恿齐妃对叶澜依下手,然后借此为把柄胁迫恐吓齐妃,最终逼死齐妃,彻底拿到了三阿哥的独家抚养权。

不得不说,齐妃是真的二哈,皇后同样的计谋在她身上用两次都能奏效,也是醉了。

至此,在皇后的认知里,她夺嫡已经成功,就差最后一步:皇帝驾崩,三阿哥上位当皇帝。

于是,她趁热打铁想要弄死三阿哥上位的潜在对手四阿哥,结果计谋未能得逞,结果引发了太后对她的不满。

但是皇后自信地认为她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三阿哥这个嫡子在她手里,后宫也没有能生育皇子的妃嫔,甄嬛早就离宫不是她的对手。

于是她觉得自己翅膀硬了,和她的靠山太后闹掰了。

细看皇后的认知逻辑,有个巨大的漏洞,也是她一贯的漏洞:盲目地想当然,完全忽略了皇帝这一重要环节。

她竟然笃定三阿哥是皇帝心中的太子之选,如果说甄嬛未回宫之前她这么认定还情有可原,毕竟她独霸后宫。

但是甄嬛都回宫生下六阿哥,抚养了四阿哥,她竟然还保持着这个逻辑漏洞,迟迟没有更新。

最明显的,她让青樱给三阿哥当侍妾,青樱不愿意,她就说人家:“年轻啊,沉不住气,侍妾又如何,福晋又如何,等到三阿哥继承了皇位,本宫就是皇太后,要皇帝立谁做皇后,谁就是皇后。”

为啥说甄嬛从最开始就很心机 人和人之间认知水平的差距究竟能有多大(1)

哎,就皇后这认知漏洞,跟一双破洞袜似的,她不输谁输呢。

首先,三阿哥能不能继承皇位是不确定的,其次,即便三阿哥当了皇帝,她做了皇太后,她俩之间肯定是合作和斗争并存,三阿哥不见得就会乖乖听她的话立青樱为皇后。

说白了,连青樱都能意识到这事的不确定性有多大,皇后却迷之自信。还声称“皇后之位是一定要是乌拉那拉氏的”,这也太自信了。

反观甄嬛,她的夺嫡意识是从安陵容怀孕开始才有的。

听说安陵容有身孕后,她疑惑:“安陵容怎么会有身孕呢?”

为啥说甄嬛从最开始就很心机 人和人之间认知水平的差距究竟能有多大(2)

这话的潜台词是:“皇后怎么会允许安陵容怀孕呢?”众所周知,皇后是不允许妃嫔怀孕的。

于是,甄嬛就按照她的认知逻辑开始分析皇后这一行为,她得出的判断是:“万一安陵容要生下个皇子,那皇后手中就有两个皇子,无论哪一个被立为太子,那咱们以后的处境……”

为啥说甄嬛从最开始就很心机 人和人之间认知水平的差距究竟能有多大(3)

于是,甄嬛才开始把“夺嫡”放到了团队经营管理的重要议程上。

不过,没多久甄嬛发现了安陵容的孩子生不下来的秘密,她便意识到自己高估皇后了,皇后可没这么高的战略眼光。

但是,甄嬛对皇子的这一认知,暴露了皇后和她之间认知水平的差别究竟有多大!

在夺嫡这事上,皇后的逻辑是把宝全押在三阿哥身上,然后把其他的皇子都除掉,也就是说皇后的逻辑是守住存量;

甄嬛呢?她之所以担心安陵容生下皇子,皇后手中的皇子就会变多,是因为在她看来,皇子的多寡关系到筹码的多少和胜率的高低,可见甄嬛的逻辑是创造增量。

这也是很多人在职场中体现出来的认知区别:

绝大多数人会像皇后一样,持有一根筋思维,认为蛋糕的大小是不变的,只有尽可能地把吃蛋糕的人消灭,自己吃到的蛋糕才会更多;

而也有一部分人和甄嬛一样,是建设性思维,认为只有想办法把蛋糕做得更大,每个人吃到的蛋糕就会更多。

“消灭吃蛋糕的人”就是守住存量的思维,“把蛋糕做大”就是创造增量的思维。

之前我看过一本书讲犹太人赚钱的思维为什么那么强大,因为人家全部是做增量的思维,打个比方,有个犹太人开了个奶茶店特别火爆,那么就会有其他的犹太人在奶茶店旁边开个甜品店,互补性思维做大增量;

而当下我们国内很多人的思维是瓜分现有的存量,一看奶茶店火爆,全都去开奶茶店,看什么火就做什么,典型的竞争性思维。

其实,守住存量和创造增量也是战术思维和战略思维的一大重要区别。

皇后重战术轻战略,小聪明和小伎俩特别多,这就导致她看不清战斗的关键环节是什么,甚至还会在重要环节上耍小聪明,从而导致战略性失误。

之前我就详细写过皇后因对青樱说她做侧福晋的事不满,特意去求了皇帝把青樱许配给四阿哥,盘算着一石二鸟,既教训了青樱,又膈应了死对头甄嬛,但是没想到造成战略性失误,把青樱背后代表的乌拉那拉氏族的势力拱手让给了甄嬛。(点这里复习)

小不忍,则乱大谋,说得就是皇后这样的人,越是没有战略眼光的人,越喜欢盯着眼前的一点小事,越是善于逞一时之爽快,殊不知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但甄嬛就不同了。

《孙子兵法》的谋攻篇里讲,上兵伐谋的核心就是要学会战略性思考。

而战略性眼光基于战略性地思考,那么什么是战略性地思考呢?

就是要学会从眼前的常规性的事情中跳脱出来,着眼于发现和认清变化,把关注的范围不断地扩大,眼光进一步放长远,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关注事情未来的有可能的走势和发展可能,从而做出提前的预判,并在当下作出应对策略。

甄嬛得知安陵容有了身孕,第一反应不是给安陵容打胎,而是跳出这件具体的事情,思考安陵容这一胎会给当前的局势带来哪些变化,这种变化会导致哪种结局,对自己不利的地方是什么?

正是从这个变化中,甄嬛意识到她和皇后日后势必还有重要的一战,滴血验亲之后,她和皇后之间已是撕破了脸,水火不相容,而日后这重要的一战是关系生死存亡且一局定胜负的终局之战。

因此,甄嬛从这时就着手布局和运筹。

相比皇后一条道走到黑的布局方式,甄嬛是调动了整个团队全方位多维度的力量去布局和运作的。

那么甄嬛是如何开展全方位多维度的布局运作的呢?明天再写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