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 是孔子在长期教育实践中首创的一个经典教育原则——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心理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地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我们认为,要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对教育者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教育者懂得感觉统合,就相对容易得多。
如果不了解感觉统合,教育者就无法理解:
为什么同样的作业量,有的学生40分钟写完,有的学生却要三四个小时才能完成?
为什么有的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全都会,但一考试就不及格?
为什么有的学生看起来很聪明,但成绩就很一般?
为什么有的学生总写反字,怎样强调都还是写反?
为什么有的学生总把字写到格子外?
为什么有的学生总是坐不住,怎样处罚都还是动来动去?
为什么有的学生怎样教都教不会?
为什么有的学生严重偏科?
为什么有的学生总是不喜欢举手回答问题?
为什么有的学生上课总爱讲话?
……
这些“为什么”,如果您了解感觉统合的话就能找到答案。
写作业很慢,可能是孩子的手指分化和抓握力很不足,导致他一写字就很累;
聪明的孩子成绩却不好,可能是孩子的视觉空间发展不足,无法正常表现自己的能力;
怎么教都不会,可能是孩子的前庭觉和视听觉发展不足,没能力学习;
严重偏科,可能是孩子的触觉通路很不足,只能接受有限的信息;
问起来都会,一考试却不及格,可能是孩子的视觉空间发展不足,阅读跳行漏字;
不喜欢举手回答问题,可能是孩子触觉很敏感,不想被人关注或害怕说错;
总把字写到格子外,可能是孩子的视觉空间发展不足;
上课控制不住讲不停,可能是孩子触觉迟钝;
怎样处罚都是好动不安,可能是孩子前庭觉发展不足,正在自我弥补;
……
以上问题,是孩子的感觉统合发展不足(感统失调)所造成,是孩子的大脑神经系统未发育完善,是生理的问题,而不是态度问题,所以用一般的教育方式无效。
需要通过 感统训练 来从根本上改善孩子的大脑和身体情况,同时在教育上要根据孩子当下的感统状态来采取不同的方式,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例如——
手指分化不足,写字很辛苦的孩子
对于手指分化不足,写字无力、写字慢、写字很辛苦的孩子,家庭作业要以听读为主,书写为辅;
视觉空间发展不足,看书有困难的孩子
对于视觉空间发展不足,看书读书有困难的孩子,可以以听觉学习为主,视觉学习为辅;
听觉发展不足,听觉学习有困难的孩子
对于听觉发展不足,听觉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可以以视觉学习为主;
好动、能量又充足的孩子
对于好动又能量充足的孩子,可以采取『先运动后学习』的方式,例如第一节课先上体育课,第二三节上文化课,再来30分钟的大课间,让孩子活动够,让能量得到释放,让身体得到满足。
晚上写家庭作业时,要采取『先训练后写作业』的方式,先玩15分钟感统游戏,再写20分钟作业,然后再玩15分钟感统游戏,再写20分钟作业。
上课爱讲话或不敢举手回答问题的孩子
对于上课爱讲话或不敢举手回答问题的孩子,老师就要先来了解触觉敏感和触觉迟钝的孩子有什么不同,才能找到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
触觉敏感和触觉迟钝的孩子接受信息方式各有不同,面对同一信息反应不同,例如:
在操场的跑道上跑步摔一跤,触觉迟钝的孩子马上站起来继续跑,而触觉敏感的孩子就会觉得非常痛,哭好久,不愿再跑;
在课堂上,老师提问题让孩子举手回答,触觉迟钝的孩子,老师题目还没讲完,他就已经高高地把手举起来,而触觉敏感的孩子就会想很久,有各种担心,担心自己回答得不正确,担心举了手老师不叫他,会很尴尬;
同样是迟到,触觉迟钝的孩子会大大方方地走进教室,而触觉敏感的孩子就会担心被老师批评,或觉得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走进教室会很不好意思而徘徊楼下不肯上去;
同样是批评,触觉迟钝的孩子不当一回事,转身就忘,而触觉敏感的孩子就会永远记得甚至由此害怕见那位老师;
同样是感冒发烧,触觉迟钝的孩子马上跟老师汇报,而触觉敏感的孩子就会忍住直到放学家长来接才敢说自己不舒服;
……
触觉迟钝与触觉敏感的孩子是如此的不同,教育与引导方式当然要有所不同。
而不同感统状态的孩子,其差异就更不一样,如果用“同一个老师用同样的教育方法,别的孩子就很好,而你的孩子就不行,那是你的问题”的理由来教育家长,就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所以,我们认为因材施教中的“材”,最根本的是孩子的感觉统合状态,孩子的感觉统合状态不同,其学习方式、接受能力、心理需求、认知水平等就不一样,所要采取的教学态度和方式就有所不同。
教育者懂感觉统合,在教学中才能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激发起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育的成效。
文章/惠心千爱湛江中心 戴思慧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请联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