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第一次看到邮票时,都是被上边的画面所吸引,但却不知道该枚邮票上其它信息都表示着什么,今天就来普及一下邮票上的志号知识。

  邮票志号,是对邮票信息的一个简要记录,通过邮票志号你可以快速了解该枚邮票的发行年代、整套枚数以及全套邮票的顺序。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邮票志号经历过5次大的变革,首先我们来最近的一次变革——编年号。

编年号是从1992年开始沿用至今的邮票编号方式,也是最为科学的一种方式,标准格式为:

左下角为“XXXX年-当年的第几套”;

右下角为“(全套枚数-该套第几枚)T或J”。

  比如说,一枚邮票左下角写着“1998-11”,就是说这枚邮票是1998年发行的第11套邮票;右下角写着“(4-3)”,表明该套邮票中共有4枚,这枚在该套邮票中的顺序是第三枚,“T”表示该套邮票为特种邮票,“J”表示该套邮票为纪念邮票。下边我们用一张真实的邮票来说明:

邮票日历对照表(科普看到一张邮票)(1)

邮票日历对照表(科普看到一张邮票)(2)

  特种邮票表示特定选题邮票,主题往往采用风景名胜、动植物、生活、物品等没有特定纪念意义的邮票,如“小鲤鱼跳龙门”、“中国陶瓷”、“喀纳斯风光”等。

  纪念邮票表示为纪念某件事、某个人、某个活动等纪念性质的邮票,如“南京大学建校一百一十周年”、“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等。

1974年至1991年,中国邮票采用特种邮票拼音首字母“T”和纪念邮票拼音首字母“J”来编号,以特种邮票为例,标准格式为:

左下角为“T.特种邮票的第几套.(全套枚数-该套第几枚)”;

右下角为“XXXX”年。

  比如说,一枚邮票左下角为“J.115.(2-1)”,就是说这套邮票在J字头纪念邮票中是第115套,这套邮票一共2枚,这枚是这套邮票的第一枚。同样,我们还是用一枚真实的邮票具体说明:

邮票日历对照表(科普看到一张邮票)(3)

十年文革期间,邮票先后采用过两种编号方式,先是1967年至1970年邮票票面上无志号的邮票,简称“文”字头邮票,共发行19套,多以红色题材为主。之后1970年至1973年采用统一编号顺序发行的“编号邮票”,编号邮票每枚均有一个独立数字,不在志号上体现套的概念,共发行了95枚,标准格式为:

左下角为“(编号票中的第几枚)”;

右下角为“XXXX”年。

  比如,邮票左下角为“(76)”,就是说这枚邮票是编号邮票中的第76枚。下图中,第一枚为“文”字邮票,第二枚为“编号邮票”。

邮票日历对照表(科普看到一张邮票)(4)

1949年至1967年,邮票志号类似于“T”、“J”系列,但在使用中采用汉字“特”、“纪”来代表特种邮票和纪念邮票,集邮者也称为“老纪特”,以“纪”字头为例,标准格式为:

左下角为“纪(纪念邮票中的第几套).该套共几枚-该套中的第几枚”。

右下角为“(全部纪念邮票中的第几枚)发行年限”。

  比如,邮票左下角为“纪41.4-1”,就是说明这套邮票是纪念邮票中的第41套,该套共4枚邮票,这枚是该套中的第一枚。右下角为“(147)1957”,表明这枚邮票在纪念邮票中是第147枚,发行时间为1957年,图例如下:

邮票日历对照表(科普看到一张邮票)(5)

特别说明:2000年开始,除编年号邮票外,国家邮政局根据重大事件特别发行的邮票,也是“特”字头邮票,但志号上有别于1949年至1967年的“特”字头邮票。

  比如,邮票左下角为“特2-2001”,就是说明这套邮票是特别发行的第2套,发行于2001年。右下角为“(1-1)”,表明这枚邮票1套共1枚,图例如下:

邮票日历对照表(科普看到一张邮票)(6)

  志号可以判断邮票的一些基础信息,通过上述介绍,相信你已经能够快速的判断邮票的发行年代等信息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