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治疗,离不来药物的治疗,在药物治疗中,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血糖控制过程中重中之重。不少糖友去医院咨询医生的时候医生给开了各种类型的胰岛素,指定好每天每次胰岛素剂量,经常会有糖友对医生开出的胰岛素一头雾水:“不就是胰岛素吗?不应该是一样的吗?这咋还不一样?这些不同的型号,规格的胰岛素对控制血糖有什么作用,剂量又如何调整?”

使用胰岛素应注意哪些问题(关于胰岛素的使用)(1)

带着这些疑问,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关于不同种类的胰岛素:你需要知道的那些事儿。

胰岛素按其作用时间长短可分为:

  1.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
  2. 短效胰岛素(RI)
  3. 中效胰岛素(NPH)
  4. 长效动物胰岛素(PZI)
  5.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
  6. 预混人胰岛素(HI30R,HI70/30,50R)
  7.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预混门冬胰岛素30,预混赖脯胰岛素25)

餐时胰岛素:

短效人胰岛素:起效慢,必须在餐前约30-45分钟皮下注射。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是较理想的餐时胰岛素,起效快,无需在餐前提前30分钟注射;控制餐后血糖效果更好;药效维持时间短,低血糖危险性较低。

使用胰岛素应注意哪些问题(关于胰岛素的使用)(2)

基础胰岛素:

中效人胰岛素(NPH)、长效动物胰岛素(PZI):混悬液,皮下注射后药物吸收不稳定;会出现血糖浓度峰值,很难提供相对平稳,接近生理的基础胰岛素水平。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药物吸收稳定,无明显的血糖峰值,可很好模拟生理基础胰岛素的分泌,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NPH和PZI

预混胰岛素:

预混人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可同时提供基础和餐时胰岛素,全面控制血糖,减少注射次数,平衡疗效和方便性。

看完本文,你是不是对胰岛素有了新的了解?原来胰岛素还分那么多种类,各种胰岛素的起效时间、作用时间也不尽相同。

如果我们乱用胰岛素的剂量,会对血糖控制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内分泌科医生每次面对病人血糖控制不佳很头痛的原因之一。当然也有部分糖友胰岛素的使用“如鱼得水”血糖也控制的非常好,糖化达标率也很高。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部分糖友愿意正确面对血糖问题,在血糖控制过程中,积极去学习血糖控制和胰岛素之间的关系,了解各种胰岛素的不同作用时间,持续时间以便于和自己的身体生活习惯达到最佳的匹配。

赶紧掏出包里的胰岛素看看是哪种类型的!

参考文献:

中国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教育管理规范(2011版)

使用胰岛素应注意哪些问题(关于胰岛素的使用)(3)

大糖医是一个知名的糖尿病管理平台,目前已聚集了25000 公立医院专业内分泌医生,帮助广大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远离并发症。关注大糖医微信公众号,或在苹果商店/安卓商店搜索下载“大糖医”,了解更多糖尿病资讯,获得医生专业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