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知识充盈我们的大脑(于光影中强健大脑)(1)

顾建文

宋代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唐代常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都表达了一种光影艺术对人类心灵的触动。电影作为光影艺术已经诞生百年,通过巧妙赋予光影以人的性格特点,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光影相伴,演绎精彩青春梦想;光影交错,奠定人生完美结局。在我眼中光是希望,影是自信,梦想给了生命最初的热量。而电影借助光与影,表达了人生心灵飞鸿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抒发了对人生探索与寻梦的讴歌、赞美之情,给人力量。特别能够启迪孩子的大脑健康成长。

让知识充盈我们的大脑(于光影中强健大脑)(2)

让知识充盈我们的大脑(于光影中强健大脑)(3)

大脑的功能依赖于精确神经网络的建立。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已经拥有几乎未来大脑中的所有神经细胞(即神经元),然而这些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还没有完全形成。外界因素,特别是来自环境的各种感觉刺激,对发育早期大脑中神经元的生长与功能性连接的形成(即突触的形成)至关重要。电影是一门融文学、戏剧、音乐、绘画、摄影等多种艺术门类与高科技完美结合的产物,以光影为手段,可以刺激青少年的视觉、听觉,进而促进和带动他们的思维运用、逻辑推理和情感交互等。运用优秀影视作品对于促进青少年大脑发育、刺激完善神经系统、建设心理情感观念、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等有着重要意义。

自十九世纪以来,电影就成为一门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虽然电影在制作上始终受商业利益的影响,但是,当它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艺术形式、有了强大的群众基础后,它就成了社会精神和文化教育的强有力工具之一。一百多年来,很多优秀的电影作品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激励、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让知识充盈我们的大脑(于光影中强健大脑)(4)

这一点我感触很深,特别是在五六十年代,国内的精神产品较为匮乏、形式较为单一,电影彷佛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一扇门,让我通过电影窥见了这个世界那么广大美好,感受到了英雄人物的大义凌然,体会到了人世间的温暖感人……这些感知感动就在潜移默化中刺激连结大脑神经系统,建立思维系统以及世界观、价值观等。

让知识充盈我们的大脑(于光影中强健大脑)(5)

那时候学习压力没有现在那么大,学校也经常组织我们观看一些经典影片,《南征北战》《地道战》《地雷战》《两个小八路》《五朵金花》《上甘岭》《农奴》《董存瑞》等,很多经典场景现在仍历历在目,印象最深的就是《英雄儿女》,讲述的是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王成、王芳兄妹同上战场,在王成壮烈牺牲后,王芳在以哥哥为榜样继续战斗,并最终和养父、亲生父亲在朝鲜战场上团圆的故事。

让知识充盈我们的大脑(于光影中强健大脑)(6)

电影所展示的不仅有残酷的战争和澎湃的革命激情,还在故事中穿插了父女、兄妹、战友分离死别的情感戏,有骨架有血肉。看到炮火连天的战争画面时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感受到了英雄儿女的革命激情,看到父女、兄妹、战友生离死别的场景,又体会到温馨感人的亲情、友情,以及家国情怀大于儿女私情的壮丽情怀。当电影主题曲《英雄赞歌》唱响时“风烟滚滚,唱英雄……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心里那种激情澎湃、壮怀激烈的情感蓬勃而出,到现在还时常想到那时的场景和情感。受此影响,我高考时立志参军入伍,也要像他们一样做国家的好儿女,用实际行动来报效国家。

让知识充盈我们的大脑(于光影中强健大脑)(7)

让知识充盈我们的大脑(于光影中强健大脑)(8)

从脑科学角度来解析,人的大脑具有可塑性,即其结构和功能是可以改变的,教育是塑造大脑的一种重要方式。根据大脑的可塑性理论,儿童的认知能力是发展变化的。认知功能是指认识过程建立在感知觉基础上,通过记忆、思维、概括、推理、想象而完成对外界事物本质的把握及其规律性的了解,它包括感觉、知觉、社会知觉、记忆、注意和思维。根据皮亚杰认知发育理论,认知发育阶段可以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3-7岁),具体运算阶段(8-11岁)和逻辑运算阶段(12岁-成人)。

认知可以被“同化”和“调节”,3岁的孩子和小学高年级的儿童对事物的理解是不同的,3-6岁的儿童正处于能激发感情感知的阶段,鉴于这一阶段的认知基础,他们喜欢观看动画、卡通形象,但儿童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可以播放一些剪辑的优秀的儿童动漫影视作品片段,有活泼的画面、音乐、形象,使儿童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塑造儿童感知世界的基础感觉感情。

让知识充盈我们的大脑(于光影中强健大脑)(9)

6-12岁是儿童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德育的重要时期,可以通过播放一些优秀的儿童电影,用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同化他们的行为举止。随着年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可以由浅入深的让他们观看一些优秀的国产电影。总之,青少年时期,是优良品质塑造的关键期。在性格养成时期(通常是12—22岁最佳)采用良好的外部视听刺激而非老夫子式郁闷说教,能对他们的性格、人格塑造等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青少年的认知、情感、道德形成需要大力强化神经系统刺激,完善优化教育环境。人的大脑具有可塑性,其结构和功能是可以改变的,如同一种高级认知功能——记忆的形成一样,神经系统刺激不断重复,多形式、高频次的接受好的视觉听觉信息刺激,最终同化为固有的一种认知水平。

电影把声音、画面、文字有机结合,使之相应生辉,构成独特的声画合一的艺术现象,再生出新的含义,有刺激,有感情,有思想,看到喜庆部分时我们会大声笑,看到悲情部分时我们也会流泪。影片的每一情景的颜色、语言,演员的每一个动作神态都向我们传达出的细微情感。这样的传播形式更为深刻的揭示了主题,刻画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创造了深远的意境,让人们在欣赏时感受历史,带着感情融入其中。

我们都有过此种感触:初高中的历史课除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外,历史的深刻含义并没有被了解,学得枯燥无味,大都睡觉或看小说,有点兴趣的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历史的作用并没有让人们了解。但我们观看捍卫主权的《勇敢的心》,浴血奋战的革命史诗《三大战役》以及深度挖掘历史人物的《孔子》等等,它们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在电影的紧张历史场景中去了解当时的背景,就能够得到更大的启发。

让知识充盈我们的大脑(于光影中强健大脑)(10)

观看电影,无形之中总是会对青少年产生各种影响,也更新着他们对世界的再认识。但市场中电影水平良莠不齐,甚至存在一些低级趣味和恶俗世界观泛滥的影视作品,充斥着男女主角出车祸、劈腿、患绝症、堕胎等老一套恶俗剧情,三人成虎,长此以往青少年在观看这些劣质影片后会对人生、世界产生极大误解,本就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只会对生命更加漠视,对世界和人生更多一分迷茫和抵触,甚至产生厌世和仇视社会的情绪。

电影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是有利有弊,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样的存在。面对这种良莠不齐的局面,社会、学校以及家庭都要承担起保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责任,尽量做到善用其长技对青少年形成正能量的促动和感化作用,同时也要规避电影中的恶俗价值观带来的影响,让青少年沐浴在时代的朝阳下,乘着正能量的东风,勇敢逐梦,茁壮生长。

,